分享

投资基金迎来好时机 四年调整市场已具投资价值

 平常心 2005-06-26

投资基金迎来好时机 四年调整市场已具投资价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6日 11:23 北京青年报

  

投资基金迎来好时机四年调整市场已具投资价值

投资基金迎来好时机?(供图:北京青年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虽然6·8行情使市场的下跌趋势得到遏制,但市场仍体现出较典型的弱势特征

  1000点的政策底、政府七道金牌救市、大盘蓝筹股进入全流通试点,近期股市迎来各种各样的利好,其力度和密度创出了中国证券市场之最。近日,有不少读者致电询问,股市投资机会是否已经来临,现在该怎么操作,是不是到了投资基金的时候呢?为此,本报请来了正在发行的海富通股票基金的基金经理郑拓为投资者答疑解惑。

  股权分置

  对股票市场更多的是利好

  自4月中旬以来,特别是五一后,中国的A股市场经历了比较大的调整。虽然6·8行情使市场的下跌趋势得到遏制,但市场仍体现出较典型的弱势特征。郑拓认为,很多投资者将这次的下跌归结为股权分置试点导致的估值体系的紊乱,这种恐惧源于两点:一是全流通会加大市场的供给,在需求有限的情况下股价会受到打压;二是好的公司解决全流通的动力不足,其对流通股东的补偿可能较晚或较有限。

  郑拓认为,证监会在解决股权分置试点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解决股权分置后3年内其非流通股的流通会受到严格的数量限制。另外我们注意到,在第一批试点的4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设定了非流通股东出售股票的最低转让价格,这个价格高于现有公司的股价达到10%以上,并承诺低于这个价格,非流通股东不会出售股票。其实,最低转让价格的设定就像一块试金石,绩优股票的非流通股东对自己公司的股价有信心,才愿意设定一个较高的最低转让价格,而绩差公司则会原形毕露。最低转让价格的设定,保证了优质股票的现有股价不会受到供给增加的冲击,也加速了结构调整的进程。

  而第二批股权分置试点名单的推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代表性上都比第一批有了很大的提升,显示出管理层推进股权分置试点改革的决心。事实上,投资者在经历了短期的迷茫和恐慌后,会逐步认识到全流通的施行对股票市场更多的是利好。

  四年调整市场已具有投资价值

  “股市经过4年的调整,从2200点跌到1000点上下,已基本完成了由投机市场向投资市场的转变,初步具有投资价值。”郑拓表示,少数优质股票具有投资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一个国际的投资者,在其他的资本市场上很难找到这类能代表中国经济某一发展机会的投资品种。因此,投资于这类股票,从长期来看,就能分享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成果。

  “一个人如果要做生意,最先想到的应是如何让生意赚钱而不是想着将来在什么时间把这个生意转让给别人;做股票也是一样,首先应考虑的就是你选择的上市公司能否盈

  利,而不能只想着什么时间去卖掉你的股票。”郑拓认为,从长期来看,人们都希望挖掘出能持续高增长的公司,即未来中国的产业领袖。但首先我们应找出能够产生这类公司的行业土壤,即中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从中短期来看,在竞争环境恶化的行业中,即使是管理水平高的公司也很难获得利润的高速增长。比如,2004年汽车行业的景气度大大下降,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打压。此时,一个投资者即使买入上海汽车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的股票也会赔钱。相反的,竞争环境改善的行业,哪怕是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也可获得超额利润。

  投资基金抓住一波上升的机会

  去年初证券投资基金的优异表现至今仍让很多投资者难以忘怀,现在诸多利好入市是不是表示又到了投资基金的时候呢?郑拓认为,目前,中国基金市场的现状很像2002年的美国基金市场,当时投资者都不太愿意买基金,但那时却恰恰是基金投资的最好时机。中国证券市场已经经历了4年的熊市,谁也不敢说现在就是市场的最低点。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投资基金一定可以抓住一波上升的机会。

  例如,美国的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额已经大大超过储蓄,占个人财产的30%,共同基金也曾在半年内给投资者造成平均达6%的损失。可是从长期来看,最近20年内共同基金平均年回报率达到12%,无疑是理想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如果投资者投入的是短期资金,或者因为净值下跌形成心理恐慌,在基金净值下跌时匆忙赎回,就会让短暂的浮亏变成永远的亏损。

  有投资者认为,在股市现在这个阶段,投资基金不如投资股票获取的收益大,即使投资基金也可以去选择已经跌破面值的基金而不必选择那些新发基金。银河基金评价中心的杜书明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投资者的这种想法实际上是进入了一种误区,试想一下,中小投资者从1400家上市公司中选择股票,他们必须要对每一家公司的经营、业绩及其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作出预测,其难度可想而知。而对于那些已经跌破面值的基金你还要去分析该基金的重仓股的走势,一旦该基金所持有的股票不符合当前的市场热点,投资者只能等待基金经理再调仓换股了。杜书明认为,自2001年开始的A股市场调整目前已接近尾声,对于新发基金而言,在股市由熊市向牛市逆转之前能够迅速建仓,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市场,以获取更高的收益。投资者选择在这个时候投资股票型基金,相对于其他时候风险要低得多,且获得高收益的机会会更大。

  市场对长线投资者正越来越有吸引力

  记者:怎样才能规避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

  郑拓:投资基金最重要的法则就是利用分散化的投资,将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降至最低,仅将基金资产暴露于系统性风险。而根据现代金融理论,长期暴露于系统性风险,应能取得长期的与风险相对应的高回报。在成熟的投资市场,市场价格的上升和下降是能真实地反映宏观经济的变化的。作为一个投资者,当经济不景气时,股票市场会下跌,他本人的收入也将下降;而如果他通过买入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则股票市场的下跌将导致基金净值的下跌。也就是说,投资人在自身经济最窘迫时,金融资产也在缩水,可谓雪上加霜。相反的,在经济高涨时,投资人自身收入改善,金融资产的净值上升也就是锦上添花。所以说,作为基金管理人,要尽量降低基金的波动性风险。在投资人需要钱的时候,组合净值下跌很小甚至是上升,能为投资人提供真正的利益。

  记者:怎样才能控制组合的波动性风险?

  郑拓:控制组合波动性风险的重要手段就是分散化投资。根据对美国市场的分析,在均衡地投资于15只-16只股票时,通常就可能达到非常好的分散投资的效果,再增加股票的数量,其分散化投资的边际效应就变得很小。需要强调的是,分散投资并不仅仅是买入很多的股票或买入较多的行业。分散化投资的精髓在于影响股票价格的深层因素的分散。即,当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如果你所持有的股票价格都同方向运动,即使你投资的股票或行业很多,也达不到分散投资的效果。所以我们很注重研究影响股票市场的宏观经济变量以及政策变化等对各行业不同的影响,希望构建的投资组合对宏观经济、政策变化以及其他重要因素具有相当的免疫力。

  记者:投资基金应长期持有还是波段操作?

  郑拓:当你对波段操作很执著时,10次操作你要对5次,才能盈亏平衡。而如果考虑到交易成本等因素,则至少要对6次以上才能盈利。而我们知道,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有很多种,多种因素之间也有互动。只有在一至两种因素在某种情况下主导市场,而这些因素我们能够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其对市场的影响时,做波段的操作才有盈利的可能。

  从长期来看,我们这个市场,随着价格的不断下跌,对长线投资者来说正越来越有吸引力。在这样的价位长期持有优质的股票,是能够得到高于固定收益类投资市场的回报的。既然长期持有股票会有好的回报,那短期的波段操作就是对长期投资目标的背离。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波段操作的风险是很大的,也会造成投资者对基金组合表现的预期混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