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log.Wiki和开放式知识社区

 清清牧晨 2005-12-04
Blog.Wiki和开放式知识社区(zt)
[ 2005-11-20 16:14:08 | By: tianbian ]
 

Blog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简写,最早产生于Pyra实验室,用于项目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后来发展为瓦联网上流行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和知识社区的平台工具。

个性化的知识管理功能和系统之间的标准化交互机制,使得Blog非常适合于自底向上地架构分布式知识社区。Blog系统设计时遵循的一些统一交互标准——RSS、Ping、Trackback、SocialTags等,使得跨系统的交互与系统内的交互几乎同样容易。基于Blog自下而上建构的知识社区如图1所示,其中每个成员都可以有一个完全独立的Blog系统,这些B10g系统可以分布在互联网上的任何地方,社区组织者可以用集中订阅的工具把成员的Blog组织起来。

在Blog架构的知识社区中,信息系统刁;再彼此分离,由于具有开放式互操作接口,Blog系统可以集成其他信息交流工具的功能,并通过“BlogAPI”向其他系统开放自己的功能。信息之间也不再分离,一些Blog采用了“SocialTags”技术,使得同类信息在发布时就能够以分享标签的方式建立起共同分类的联系。由于该技术可以同样应用于别的系统,社区内积聚的知识与社区外的知识也可以同样建立起联系,因此整个知识社区都是开放的。人与知识不再分离,社区中的所有知识都隶属于某个Blog,知识与创造者间的关系一目了然。用户彼此不再分离,所有的用户都是参与者,参与过程中在Blog上记录了自己的学习行为,这种学习行为可以对其他成员的学习造成影响,传统的帮带学习则可以通过跟踪订阅权威成员的Blog实现。由于知识创造与学习过程可以是同步的,因此知识创造者之间也更容易形成协作,通过互相评沦和深入讨论,实现知识社区内的有效协作,从而解决了人与人分离的问题。

“Wiki”一词源于夏威夷语“weekee‘’,意思是“快点快点”。大约是因为“快点快点”地催促暗合了这个系统迫切需要的参与精神,WardCunningham就用Wild命名了以“知识库文档”为中心、以“共同创作”为手段,靠“众人刁;停地更新修改”这样一种借助互联网创建、积累、完善和分享知识的全新模式。后来WardCunningham为Wiki总结了开放、增长、有组织、通俗、全民、公开、统一、精确、宽容、透明、汇聚等设计原则,凡是基本符合这些设计原则的内容编辑系统都可称之为Wild。

与Blog强调个人的自主性相比,Wild更强调知识社区内集体的协作,特别适合协同创作,如共同构建知识库、形成标准文档等。

Wiki的原理在于开放编辑和自由协作,用户可以修改系统中所有的知识信息并添加意见,Wiki系统则记录下所有的用户行为和修订的版本历史。这个过程好比大家共同在一张白纸上描绘,那些能获得最多人共识的部分在重复描绘中因为线条笔墨的加重而涌现出来(知识的这种自底向上的涌现与传统知识社区中知识由专家定义完全不同)。比如在自由的百科全书(Wikipedia,最著名和最成功的Wild应用范例)中,各个词条最终形成的中性客观定义就是在这样的机制中产生的。原木没有什么客观的知识,有的只是主观林立的意见分歧,在开放编辑的条件下,不同用户反复修订相当于进行一场广泛参与的协商讨论,协商讨论得越充分,得到的结果越容易获得更多人的接受,越接近“客观的知识”。

对应传统知识社区中的问题,Wiki搭建的知识社区中,信息的分离问题不再存在。Wiki最大的特色在于系统内信息间添加链接的方便性,只需要在某个词汇上添加一个标记,就可以与该词汇相关的定义建立起联系,甚至可以预留指向未来待定义的信息。系统之间不再分离,Wiki与Blog—样同样支持一些标准的系统间互操作标准,使得Wiki系统中的更新信息可以很容易整合到别的系统中去,Wiki系统还可以内嵌程序代码的方式应用其他系统的开放接口,实现系统之间的协作。用户之间不再分离,用户之间在修改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其创作的对象,建立了默契的协作联系,对同一信息的编辑和关注,让有共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并可形成讨论。此外,Wiki还通过记录页而拥有者和为页面拥有者提供个人页面的方式,把知识信息与编辑者联系起来,藉此可以方便地找到知识背后的主人(当然,由于Wiki更强调集体协作,知识更多的是众人的智慧结晶,因此所谓知识背后的主人也通常指的是相关知识编撰的组织者或发起人,大量匿名的知识奉献者只记录下了他们的行为,不要求记录更多的相关信息)。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B1og还是Wiki,都是一系列规范和功能的集合,这些规范和功能可以灵活地搭配组合。比如,集二者于一体的Blog-Wiki混合系统Drupal,综合了Blog和Wiki两方面的优点,因此适合于既强调个性,又有明确的集体创作目标或共同任务与主题的知识社区的构建。此外,这一点还可以启发我们,在对待传统信息系统和知识社区时,也无须全盘推倒,完全可以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改造,通过吸取Blog或Wiki中的功能或设计原则,解决原有架构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过分局限于具体的Blog或Wiki系统,而更应关注其背后的哲学,从而实现更灵活的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