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评:<钢琴家>

 跳舞de龙 2006-02-13

看《钢琴家》不是仅仅是因为那张巨大的海报,更重要是的那个名叫罗曼.波兰斯基的导演.他也是波兰犹太人,在1940年只有八岁时随父母被纳粹人送到集中营,因为父亲的努力,才使他得以逃生,在那战争的岁月里,他除了得到天主教的帮助外,唯一的收获就是迷上了电影,那种德国人拍摄的电影.那种梦幻般的光影能给一丝安慰与庇护.....

21岁(1954年)他终于考进了洛兹电影学校.29岁(1962年)他的《水中刀》(一部心理分析剧)成为那个战后时期第一部不涉及二战题材的波兰电影,因此他一夜之间红遍整个影坛.

由于童年有过在纳粹追捕下的逃生经历,他曾拒绝接拍《辛德勒名单》,《辛德勒名单》的题材与他童年的经历太相似了,他实在没有勇气去回忆那段黑暗的童年.10年后波兰斯基终于有勇气面对那段痛苦的往事,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电影---《钢琴家》中,而这个时间,离他那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60年了,60年,这是一个怎样漫长的岁月?

60年后的波兰斯基通过《钢琴家》走进了自己尘封的记忆,虽然,《钢琴家》讲述的是斯皮尔曼的过去,但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一个年轻人,由于战争,由于命运的驱使由于父母的离散,置身于死亡威胁的环境中,最终,他们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关于执导《钢琴家》的原因,波兰斯基说这不是故事,这是历史.是啊,历史是不能洗刷的,他需要人们记住.....


波兰电台的音乐间里,斯皮尔曼正在为波兰人民做战争开始前的最后一场演奏,不远处,炮声响起,瓦砾从斯皮尔曼的头顶散落下来,他楞住了,时间仅为一秒,接着他继续演奏,这表现的是什么?不如我们试着进入他的内心,他热爱生命,可他更爱音乐更爱那些听他演奏的波兰人民.但没有了生命怎能去继续爱他的音乐他的听众?

报纸上说,所有的犹太人必须带上那个意味着他们身份的白色大卫星标志,斯皮尔曼用不太大的声音说,我不带.镜头转换,在转送的犹太人中,斯皮尔曼同他的家人还是佩带上那个标志,为什么?人要生存,假如那个标志能让他们生存下去,他们怎能拒绝?这是残酷这是现实.

刚刚住进犹太人居住区,外面就砌起一道很高的围墙,镜头沿着围墙饶了大约三秒中的时间......斯皮尔曼找到一份在餐厅继续演奏的工作,两个男人在桌上玩着硬币,似乎为了想听出硬币发出的声音,他们让他停止弹琴,"谁?谁让我停下?"他连续问了几下,脸上尽是无奈,只因他是一个犹太人.这个片段让我想起了《发条橙子》里亚力克丝在接受特殊治疗,看到战争影片背后响起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大声喊叫的一句话:"这太没人性了,那么美妙的音乐,居然出现在这么残酷战争里."的确很讽刺.斯皮尔曼在餐厅弹奏的那个镜头转换了几下,几个年轻的姑娘在说笑,几个男人在喝酒,两个男人在玩硬币....似乎没有人在专心的听他的音乐.....


一个小孩想从墙下的小洞钻回难民营,外面的卫兵硬要把他拽出去,里面的斯皮尔曼却要把他拖回安全的地方.那个小孩最终死了,斯皮尔曼离去的背影留给我们的是无奈与痛苦.

刚被赶到集中营的犹太人在德国兵的皮鞭下奏起欢快的乐曲,两眼含泪,跳着欢快的舞步.....一个姑娘在斯皮尔曼全家人后面的墙边无数次重复着一句话:"我为什么那样做?"这句话大约重复了十次."因为孩子在哭泣,因为怕德国人找到他们,姑娘用手捂住孩子的嘴,结果孩子死了,他们还是被德国人抓住了."一个老人对斯皮尔曼说.一个小男孩在难民营里贩卖糖块,"多少钱一块?""20.""20?德国人会把我们送走,你还需要钱做什么?"可是斯皮尔曼的父亲还是凑足了20块钱买了一小块糖,然后用小到切成好几小块,分给家人......那样小的一块糖,在今天,我们掉在地下是不会弯腰去捡的,可斯皮尔曼与家人却需要它来给身体补充能量,哪怕一点点也好......

火车站,斯皮尔曼被他认识的一个同样是犹太人的警察拖到一边,"快走,快点走,你需要继续演奏你的钢琴."这是那个警察对他所说.火车门关上了,他的家人被火车送走,再也不会回来.....回到远来的犹太人居住区,街道上全是尸体....他的家被德国人抄得乱糟糟.....他的手指有点不自觉的跳舞,他开始弹起他的心灵钢琴,因为他孤单.悲伤.痛苦.....

"哦,我已经两年没有出来过了,这真好."说这话时斯皮尔曼面带笑容,可他的同伴浇给他一瓢凉水"别高兴太早."虽然战争还没有结束,但斯皮尔曼觉得能走出居住区就表示有了另一种生存的希望,虽然他们是出来给德国佬建造房子,每天傍晚还得回去.....终于他遇见了他所认识的那个女歌唱家.但是他没办法接近他.......其实她就在他的对面,只要他叫一声,她便可听到,可是该死的德国军人正在背后看守着他们.....在集中营里,他帮助其他企图反抗的犹太人传递武器,在一只装有面粉或其他什么的大麻袋里藏着几把手枪,可就这些,差点被那个大胖子德国军人发现....."下次你要是敢骗我,我就毙了你."每时每刻,他都处在死亡的威胁中.


求生的欲望使他向那个经常有机会出城的同伴告之了女歌唱家的地址....."你给的那个地方我去过了,没有这个人,他们说她已经搬走了..."他的脸上尽是失望.


在黑夜里,他逃出,并找到了女歌唱家.通过他们夫妇的帮助,斯皮尔曼窝藏在一个临街的房间里,镜头轻轻抚摩着他忧郁的面庞,紧张关注着满街的尸首,冷静旁观生命在瞬间破碎.生命如此甜美,又如此脆弱.因为寻找食物而打翻厨房里的碟子,隔壁的琴声停止.敲门声响起.....他又开始了逃亡.....


在另一间避难房里,面对钢琴,他不由自主地想弹上一曲,可因为朋友的交代"请尽量降低声音."他只得用心弹奏,将手指悬在键盘上尽情演奏,沉入一个纯粹而美好的世界,这是怎样的一种感动?缺水缺粮,他病倒了....他的头发胡须已经老长...德国人的坦克开到楼下,要轰炸楼群,他又一次逃亡.....


从残缺的楼房里来到德国人造就的一大片废墟中,他一瘸一瘸地艰难向前走着,他的背影不再年轻,他的衣衫不再整洁.....从这间到那间,他在寻找着能让他生存下去的主要能量----食物,他终于找到了一瓶罐头,可是外面响起了汽车声,那是德国人的车,他带着罐头走过好几个房间.....罐头落地,滚到一双军靴面前,德国人.这是一个德国军官,"您是否要演奏点什么?"德国军官说着.最后一次弹钢琴是什么时候?波兰电台?不对,应该是在搬到犹太人居住区后在餐厅打工的时候.这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了...现在好了,又可以继续弹琴,而且还有一个听众,但更为幸运的是这个破乱的废墟中居然有一架钢琴.是的,他知道,他必须弹点时候,很多次他都想弹琴,在荒废的医院的手术床上也曾想起过.他用颤抖的手指触摸着琴键......那是肖邦的第一叙事曲,多么缓慢沉重的开头,犹豫不决,手指僵硬,仿佛被钢琴的声音吓住.....然后,流利的琴声响起,所有的坚定.苦难.沉重全由这琴声传出.同样热爱音乐的德国军官没有带走斯皮尔曼,他留下他继续躲在阁楼,而他也给他带去食物."请问,那些炮声怎么回事?""俄国人,德国人要投降了,你所做的就是坚持两个星期."最后一次德国军官送来食物,"我们要撤退了,俄国人来了.""我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您.""不要感谢我,感谢上帝,希望我们都可死里逃生,这是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军官走出去,停下来,脱下自己的军大衣给他披上,再次走到门口,军官回过头问,"这些结束后你会做什么?""我想我会继续弹钢琴.""你叫什么名字?""斯皮尔曼.""斯皮尔曼?对于钢琴家我想这是个好名字,我会听你的演奏."

德国军被俘,那个帮助过斯皮尔曼的德国军官也在其中."该死的德国佬,是你们毁了我的一切,我是个音乐家,可你们抢走了我的小提琴...."一个犹太人在关押德国战俘的铁丝网外面骂道."您是音乐家?""是的.""我认识一个叫斯皮尔曼的钢琴家,我曾帮助过他.请您告诉他,我需要他的帮助.""名字?您的名字""......"看到这里,不由得佩服这个由战争带来的荒缪,一个曾经的军官,在被俘后希望一个被自己帮助过的犹太人来帮助自己;而一个曾经四处逃生的犹太人在获得一位德国军官的帮助后生存下来,但那德国军官现在却需要他的帮助,这是怎样的一种变化?假如,没有那军官的帮助,我们的钢琴家已经死在枪口下了.可是,最终,斯皮尔曼没有帮助到那位德国军官.


斯皮尔曼在死亡的威胁中生存下来,影片结束,可我不得不想到影片外的一个问题,人性的一面在德国军官上展现出来,可是,他却死在俄国战俘营里.看这影片我放进去太多的感情,以至于到后来看到屏幕上的字幕:德国军官于1952死于俄国战俘营里.我流泪了,我在想,为何不出现另一个具有人性的俄国军官?我不知道波兰斯基是否与我一样希望他能活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