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只是自己遇上心目中的「心像」, 也是另一个自我的呈现。世上没有完美的爱情, 有的只是彼此的接纳与肯定,同时成就对方。
爱情是什么?
心理学中,所谓的「爱情」,指的是两性之间的情感关系,但现在这个定义已经被推翻,爱情不再局限于两性,而「喜欢」只能说是一种好感、欣赏的心情;对现代人来说,爱情发生的机率愈来愈高,从喜欢跨越到爱情的速度很快,而多数人在面对爱情时,则多了点承诺,那承诺是「你属于我,我属于你」,包括心理及生理方面,藉由这个承诺构成一个爱情关系;然而,在这种情形下,爱情却变得十分脆弱,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来一步步探索爱情的真相。
爱情发生的原因为何?
人想谈恋爱的动机,基本上是想被爱,因为爱人与被爱都是人很基本的需求。爱情之所以会发生,一般来说,只要两个人看对眼、被对方吸引,愈来愈靠近,便会形成一种具有承诺的关系,在承诺下自然形成男朋友、女朋友的角色,于是两人即按照这角色规范下进行互动。
当初为什么两人会看对眼呢?有人说是「一见钟情」,然而此「见」,并非真「见」,你眼中看见的其实是心里对于自己所喜欢对象,描绘出的一个特定图像,可将它名为「心像」,一旦于外在环境中,遇到跟你心中心像看起来吻合的人,便会被吸引;然而,你所喜欢的到底是自己的心像还是眼前的这个人?
在心理学里,将男女之间的爱情称作「罗曼蒂克的爱」,罗曼蒂克是浪漫、不真实的,甚至是虚幻的,这虚幻所指的便是:你将内在的需求、喜欢,投射到此人身上,由于对方与心像吻合,所以你才会喜欢上对方;但是,这个人的原本模样是否真与你的心像相符呢?不一定。
所以恋人之间很容易发生冲突,归究其原因,其实是两人对于彼此的期待无法吻合,你期待我这样,我期待你那样,可是我期待你的你做不到,你期待我的我也做不到,那期待就是在自己心中由一连串、一组组特质所组合起来的心像。
此外,爱情的发生原因,还添加了许多荷尔蒙作用,当有了心像后,加上生理的吸引力,最容易产生男女的恋爱关系;人的荷尔蒙分泌从青春期开始显著变化,直到生殖力的下降,这段时期,正是爱情发生的重要阶段,如果摆脱荷尔蒙的作用,爱情就失去着力点,这是人类无法逃脱的物种性,也就是生物性。
例如:人很自然会被外表好看、亮眼的男孩、女孩所吸引,从外表的吸引,便可以看到此人心像所期待的对象该长什么样子,外表是由基因掌握,属于生物性,男性又比女性容易受其影响。尽管人类号称万物之灵,有时也忽略了这些,然而爱情的发生与内分泌、荷尔蒙的确有密切关系,受生理作用影响极大。人往往对爱情的美化又太多,对本质了解有限。
爱情的发展有哪些阶段?
一般来说,爱情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罗曼蒂克期」,两人被彼此所具有与自己心像吻合的特质所吸引。第二阶段是「权力争夺期」,两人于第一阶段时感觉朦朦胧胧的,看不太清楚,当深入接触时,便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此时两人的差异出现,开始有摩擦,不断要求对方改变,失败时便感挫折,挫折久了就想保护自己,开始冷漠,此时就进入「冷漠期」;有人于发生冲突时,不将问题归咎对方,而是了解自己与对方的脆弱,学习自我负责,如此便可进入「稳定期」,开始看见真实状态与期待不同,重新对对方产生好奇,这样就可能渐入「承诺期」。
所谓真正的承诺期,是在权力争夺后调整脚步,承诺彼此的关系,包括生理及心理层面,由内而外真实呈现,之后才会进入「共创期」,人的生命意义因此从互动中创造出来,两人关系进入稳定、安全状态,反而可以互相激荡、产生新意义,彼此相知相惜、白头偕老;爱情于各阶段则会来来回回、跳来跳去发展。现代人因为失去耐性,多半在权力争夺期、尚未真正彼此了解的阶段时,就选择分开了。
为什么爱情让人既甜蜜又痛苦?
两人于初步接触后进一步交往,便会在人格特质或行为互动模式上斤斤计较,才发现原来对方与自己的心像不符合;这些初步接触都是糖衣,久了就会褪去,人原本的样子会慢慢浮现,有人会假爱之名,为自己的行为说明「因为爱你,所以才这样」,其实那是占有的过程,如果彼此无法接受,都想改变对方,争执就会出现。此时可借机寻找两人能够比较持久的互动模式,互相调整彼此的期待,但究竟能调整到什么程度却因人而异,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一个人确实不容易。
有人在爱情里,自信心不足,便产生忌妒,想要控制对方,而人不可能被他人控制很久,一段时间后,对方受不了控制就会想逃,当对方离开时,就更加认为自己是个差劲的人,再一次打击自信心;其实他们从没有看清自己与爱情,所以不断重复陷入这样的痛苦中。
有些人的依赖心重,喜欢黏着对方,而两人在一起需要保持彼此的独立性,将关系建立在了解自己、面对自己、接纳自己的过程,就不会跟对方纠缠,可以自己找到空间,因为有独立性,懂得尊重对方,就会产生空间感,人与人的相处才有抗压性。
为什么失恋会难过呢?
曾经彼此相爱的恋人,一旦面临失恋,总是痛苦不堪,为什么呢?所谓「罗曼蒂克的爱」是甜蜜的,也充满神秘、不真实,由于夹杂着这些复杂因子,致使两人的吸引力逐渐加深,于是产生身心各方面的承诺,所以一旦失恋,人很容易有「好象自己空了一块」的感受,像是突然间虚掉了。
原因是,恋人将自己内在世界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不停去滋养这块园地,当失恋时,这个人要离开他,等于把这块一起带走,所以会觉得突然间空了一块,失魂落魄;这「罗曼蒂克的爱」有时是自私且占有的,等于将自己的期待全都投射到对方身上,爱得死去活来。如果恋爱中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往往会被此现象牵着跑,自以为是用生命去爱,如果结局完美,会觉得很幸福,如果无法善终,就会痛苦无比;所以失恋的人要回复心情,通常需要花时间把自己丢去的那块,一点一滴慢慢捡回来。
如何解决爱情中的困境?
爱情最大的困难是,要慢慢看破自己的心像,把心像从对方的身上挪开,然后看见此人最真实的状况,思考自己可以接受他吗?然后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与他相处,在此历程中,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惜,从「罗曼蒂克的爱」走到「相知相惜的亲密感」路途十分漫长且不容易。
爱情的过程像玩拼图游戏,慢慢将自己一个个拼出来,从两人的争执差异中,了解自己原来的面貌,所以对方像是一面镜子。遇到挫折时,要回到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可以问自己: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跟对方的差异何在?他的做法为什么让我有这样的感受?有这感受的背后,我的想法是什么?价值观是什么?我的期待又是什么?如此才能找到答案,发现自己于爱情中,多是一种我执的现象,进而提升、转化自己,学习珍惜对方,放弃我执,真诚地付出并奉献。
什么是爱情的真谛?
从佛学的角度来看,爱情如梦幻泡影,从心理学的某个角度来看,也是如此;爱情到头来,爱的是自己的心像,所以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与人真实相处、建立人与人之间相知相惜的亲密感。
爱情发生的原始理由是传宗接代,「罗曼蒂克的爱」让人有接触的机会,当你与一个人亲蜜在一起时,喜怒哀乐与他互动息息相关,遇到问题时,不要执着自己的心像,要回到自己身上找原因,对方有他的路,不要批判他,而是去接纳他,若以修行的角度来看,圣严法师说:「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明知无法忍,仍要忍,明知行不通,仍要行。」便是这个道理。
爱是需要学习的,而爱情最大的成就在于转化自己,因为可以从爱与被爱中得到彼此的接纳与肯定,同时成就对方;无论是满意或不满意的爱情,都可以从中检视自己,学习放弃我执,学会真正的爱、付出与奉献,如此才能共创生命的新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