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和功夫咖啡 陳鈺鵬 中國有功夫茶,西方有功夫咖啡,“功夫咖啡”是我給起的名字,意大利原文名叫Espresso,我國市面上管它叫濃縮咖啡。我之所以這麼叫它,因為它和功夫茶一樣,都以“功夫”見長,兩者的製法均十分講究,味道濃重而帶強烈苦味,量小,3口喝完,據說都有助消化,意大利人多在飯後喝濃縮咖啡。 魯迅先生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有人喜歡龍井茶的碧青爽口,有人偏愛褐紅濃苦的功夫茶。曾經和一位民營企業家打過一段時間交道,每次到他那兒辦事,他都要親自給我們泡功夫茶喝。起先我一點看不懂,似乎見他老是將滾水澆在杯子外面,最後斟到小杯子里的一點點茶水喝起來苦得很。後來他請我們喝正宗功夫茶,由茶藝小姐一面給我們沖泡,一面為我們解釋,我才有了一點頭緒。 功夫茶據說起源於福建,沖泡很有講究,要用烏龍茶(也可用鐵觀音、鳳凰茶代替)。茶具選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和宜興紫砂壺杯)。泡茶工序有十幾道:燙杯溫壺、烏龍入宮、洗茶、沖泡、春風拂面(用壺蓋拂去茶末)、封壺(蓋上壺蓋,用滾水澆遍壺身)、分杯、玉液回壺、分壺、奉茶、聞香、品茗……沖泡時,壺嘴要“點頭”三次,謂之“鳳凰三點頭”,嚮客人表示敬意。 《隨園食單》中對功夫茶有過較細的記載:“……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椽,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一杯之後,再試二杯……” 西方人主要喝咖啡,在意大利,咖啡是葡萄酒以外最重要的飲料。意大利每年嚮100多個國家出口烘焙咖啡豆,出口量占世界第二位。近20年來,全世界的咖啡愛好者都嗜喝意大利的濃縮咖啡。 濃縮咖啡有五大要素:混料、磨製工藝、計量、煮製工具、煮製技術和經驗。煮咖啡的傳統方法有:土耳其法(將咖啡放在典型的紫銅壺里煮)、過濾法(沸水從上而下流經咖啡粉)、摩卡法(帶壓力的沸水由下而上流經咖啡粉)。Espresso法是最新的煮法,只有用這種方法才能讓咖啡中的油分發揮作用,咖啡中的油具有芳香劑,同時能使咖啡有稠性。 其實,對濃縮咖啡來說,選豆也很重要。收獲時,必須剔除不成熟的、發黑的和已經發酵的咖啡豆。裝了綠色咖啡豆的圓鐵筒在一台高溫空氣加熱的爐子里轉動烘焙,15分鐘後便冒出香味,這時烘焙師必須時刻注意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並不斷取樣,溫度低了不行,但若超過200℃或者220℃,又會烘煳。烘焙後的咖啡豆放在來回運動的鐵板上自然冷卻。 濃縮咖啡的磨製也同樣有講究,因為咖啡粉跟鹽一樣,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潮氣,所以環境濕度非常重要,但並不等於越幹越好。粉的粒度一般在1微米和1毫米之間。當然,煮製濃縮咖啡時要用專門的濃縮咖啡機。1901年,米蘭人路易吉?貝澤拉發明了第一台用蒸汽的濃縮咖啡機並獲得專利,改進後於1906年在米蘭博覽會上展出和演示。 濃縮咖啡雖說是意大利發明的,但人均消費量最高的卻是挪威。和功夫茶一樣,喝濃縮咖啡用的杯子很小。盡管濃縮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小於普通咖啡,然而歐洲人每天的飲用量一般也不超過4至5杯。 〔2006年7月4日 新民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