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如是研读经典

 saliy 2006-10-01
应如是研读经典

先为大家讲个典故:佛陀入灭后,摩诃迦叶率领僧众,准备搞一次结集,编撰佛陀生前活的教诲。在众僧人当中,记忆数阿难第一,由阿难来颂念佛陀生前的教诲,乃是首选。奈何阿难虽跟随服侍佛陀多年,却未达到真正的体悟。临近结集前三天,摩诃迦叶告诉阿难,考虑是否让阿难出席。

阿难退下,把自己关在房里,勇猛精进,专注禅坐三日三夜。结集那天清晨,鸡已报晓,晨光初露,阿难打开盘结的双腿,背间触碰到睡垫,就在这一刻,阿难恍然彻悟。

晨起,阿难碰见摩诃迦叶,眼神对视,迦叶已经知道阿难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在结集大会上,阿难大声颂念:“如是我闻,……”。

正由此,我们今天方能读到各类佛典,打开佛典,篇首第一句必为“如是我闻!”。这一句“如是我闻”是何等大的分量,内心如果有些微的固结、些微的杂念、些微的幻影,佛陀生前原原本本的教诲,将不再现!

我们再来打开各类韦陀文献,篇首必为“OM”音!此“OM”声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阅读典籍时,不可用世俗研究的方法去研读,那会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把典籍的本意遮盖。要体悟典籍的本意并使之成为自己的洞见,必须随着这一“OM” 声,把我们的偏执、固结化解,尽管不能一步达到,也能象冰之融于水,逐步液化。

克里希那穆提:“当你的心不再被形象、仪式、信仰、符号、言词及所有的恐惧占据时,你的所见就是真实、永恒、不受时间限制的东西。”李小龙的“清空你的杯子”。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现今,各类韦陀典籍离我们的年代太过久远,还有地域和语言上的障碍,再加上印度本土宗派林立,对各类典籍的诠释各持其是,这无疑给我们在阅读、理解、解释经典带来重重困难。但无论如何,随着热切的渴求,随着一声“OM”音,通过一颗开明不带任何主观意识的心,经典的本义会自然显露出来,我们的眼睛也由此变得清晰、明朗。

就象《瑜伽经》篇首的第一句,尽管有不同的编译,你都会知道:“修习瑜伽,就从此时此刻开始”是标准的翻译,也可以说成“瑜珈的修行就此开始”,而“现在,我们要解释甚么是瑜伽”是有误的。不用耗精力、啃字眼,也不用权威人物、权威机构认可,你的心已告诉你,那就“是了”。

附:《瑜伽经》是写出来的,为了避免表述的错误和理解上的误会,文笔肯定要经过高度的提炼,也由于经过高度提炼,《瑜伽经》看上去很精炼、很理性,但也很干寡,有时很难啃,比较适合有科学头脑、比较数学的人来阅读。

《博伽梵歌》、《博伽瓦谭》这两部经典是通过第三者讲述出来的,有故事、有情节,比较生动活泼,而且每个诗节朗读上去有韵律,现在修习瑜伽的多为女性,相比可能会更加容易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