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随着国际电子制造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以及中国本土制造商的迅猛发展,未来两年内,中国移动电话和计算机制造商对晶振元件的需求量超过2亿支,仅移动电话一项的金额就高达3亿多美元;中高端的彩色电视机、DVD/VCD、固定电话机等消费电子应用又对晶振元件的需求约为6亿支;在低端电子产品市场,仅电子钟表一项就将消耗近7亿支晶振元件;其它的配套市场如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和测量仪器与等应用市场对晶振元件的需求量约3亿支左右。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对每一个在中国经营的晶振制造商而言,都是绝好的商业机会,使得许多原本只看中出口市场的晶振元件制造商开始全心全意地投入中国市场。
“中国成为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中心这一趋势已经不可扭转。”湖北东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世希说,“晶振元件制造商如果还是一味追求出口创汇,而忽视这个巨大的市场,那其眼光就太短浅了。”因此,各晶振厂商从2000年开始就逐渐加大在中国市场销售力度。比如东光电子的内销比例就从以前的不到5%扩大到2002年的35%,销售额以平均8%的年增长率不断增加。
然而终究是僧多粥少,随着晶振厂商数量的不断众多、产能的不断扩大,使得目前的晶振市场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目前仅中国大陆就有近200家大大小小的晶振厂商。面对这种情况,厂商们不得不采取多种措施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价格战就成了常用的手段。“2003年以来,晶振产品价格呈现继续下降的态势,平均下降幅度约在10%左右。”东光电子产品销售经理毛国光说:“我们的策略是,尽可能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中国市场非常大,我们可以专注于其中的一部分,各个不同层次的厂商都应该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更多的支持服务也是吸引客户的方式。对此梁世希说:“我们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的产品主要是通过分销商进行的,而我们对国内的大客户则进行直销并提供就近的技术支持,这对于保持客户和扩大市场份额有重要意义。”
此外,提高产品质量也是各厂商努力的重点。现在,移动通信用的SMD石英晶体元器件普遍被厂商所看好。尽管中国的晶振企业在高端产品,尤其是为手机配套的SMD温补晶振的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方面的实力相对较弱。
“从技术层次来讲,日本和美国的厂商处于领先地位,它们的表面贴装型晶振产品主要被用于手机等高端应用市场上;从市场份额来看,日本的厂商目前占据主导地位。”毛国光说,“在消费类电子包括2.4GHz和5.8GHz的无绳电话等应用领域,日本厂商有能力生产但因为利润没有高端产品丰厚,竞争优势不足,所以已经逐渐退出。而我们在技术、量产能力和成本等方面则具有竞争力,例如,我们为无绳电话配套的频率稳定性达到±3ppm高精度晶振,目前已经在国内市场取得支配地位。” 该公司2003年还将在市场上推出6-7种针对通讯应用的新产品。“在中高端市场,2003年的市场热点是通讯、彩电、DVD、PC和PC外围设备应用中的各类晶振产品。”毛国光说,“我们将继续进一步提高设计和工艺技术水平,从而在改善产品性能的同时降低原材料的消耗,使得产品更具竞争力,以便同韩国及日本厂商进行面对面的竞争。”
作者: 倪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