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计算机在金融监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的应用

 sallypeng 2007-02-13
计算机在金融监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的预算执行单位会计电算化程度较高,这就为在经济领域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提供了前提。近日,沈阳办金融一处在审计中总结以往计算机审计 经验,参照国际先进的计算机审计操作规程,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部门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利用审计软件或程序模块,完成账表核对

深入开展金融监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账表一致、数据准确。在手工审计的条件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运用计算机审计进行账表核对不仅方 便、快捷、效率高,且其准确性、可靠程度也远远超过手工审计。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进行账表核对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审计软件的固有功能。如,通审软 件(经贸版)中的试算平衡功能可快速实现对电子数据凭证表及余额表与纸质财务报表的核对。另外一种是在数据库环境下,可以运用SQL语句编写查询功能模块 逐一核对科目余额,例如核对银行存款科目,select sum(金额) from 凭证表 where left(科目编码,4)=“102” and 借贷方向=“借” into a
select sum(金额) from 凭证表 where left(科目编码,4)=“102” and 借贷方向=“贷” into b
select 期初余额 from 余额表 where 科目编码=“102” into c
期末余额=c+a-b

我们将这两种方法在金融监管部门的预算审计实践中应用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分析会计科目金额变化的合理性

预算执行审计中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性复核,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增加了分析性复核的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利用通审和Excel软件,以月份为时 段,对基本工资、津贴、住房补贴等每月恒定支出的科目,按月份加总,确定收支变化较大的月份作为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对于公用支出中会议费、培训费等科目的 方法是先加总,求出人均使用费用的金额,在进一步评估其合理性之后,确定是否还需要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详细的余额测试。这样既有利于排除疑点,突出重点,也 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

三、运用Excel软件,快速检索凭证表

金融监管部门的预算执行一般业务量较小,电子数据的总量不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数据导入到一般审计人员能熟练操作的Excel软件,跳过审计抽样 环节直接利用Excel软件的筛选功能快速检索凭证表。一是字词查询,检查滥发钱物。在审计中,我们对摘要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查询,如:补贴、津贴、工资 等,经过认真的筛选和核对,查出在人员费用以外发放钱物的问题。二是筛选各会计科目中的大额支出。如:对某市金融监管单位的审计中,根据该单位的财务状况 和特点,以一次性支出3万元作为固定资产中电子耗材的基准数,筛选出一次性支出超过3万元的会计分录,经过认真核对发现该单位多笔购买的固定资产中电子耗 材价格虚高的问题。

将成熟、合理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嵌套在整个审计过程当中,形成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计算机审计程序是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方向之一。在今年的金融监管部门预 算执行审计中进行的这次有效尝试,对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增强审计准确性、提高审计成果质量水平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张溥)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审计署的观点,转载时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