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迪董事长施泰德:让奔驰和宝马“眼红”

 zxh 2007-03-07

奥迪董事长施泰德:让奔驰和宝马“眼红”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http://motor./htmlnews/2007/03/06/1011450_0.htm      
 
       以最新款的跑车——奥迪R8为背景,奥迪汽车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施泰德摆出各种造型,任由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拍照。之后,又亮出著名汽车巨头中的第一个中文版年报——2006奥迪公司年报,在记者当中再次引起一阵轰动。
  2月28日,在奥迪汽车公司的新闻年会上,第一次以董事会主席的身份面对媒体,施泰德表现得落落大方、直言不讳。
  更引起轰动的是,施泰德在新闻年会现场宣布:2015年,奥迪汽车的销售目标由原来的140万辆,调高到150万辆,届时将成为全球最成功的豪华车厂商。

  将推出“紧凑型”轿车

  在解释奥迪汽车的这一目标时,施泰德认为,最成功的豪华车生产厂商,销量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指标,而不可能是唯一的指标。“最成功”的含义错综复杂,既有形象方面的,也有增长和发展方面的。“最成功”的核心是引起客户在情感上的认同,最终转化为销量等指标的上升。
  2006年,奥迪公司的销售额达到311亿欧元,同比增长17.1%;税前利润达19.46亿欧元,同比增长48.5%,创下公司历史最高水平;全球范围向客户销售了905188辆奥迪汽车,同比增长9.2%,连续第11年刷新销量纪录。
  施泰德谈到,奥迪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们埋头苦干的结果。豪华车市场竞争的激烈,也激发他们加倍地努力。
  他说,奥迪懂得如何处理好竞争关系。他们有自己的发展战略,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和经销商网络。另外,奥迪还有雄心勃勃的计划,有积极进取的意志和美好的愿景,才取得了如此了不起的成功。
  作为奥迪汽车最新的“掌门人”,在描述奥迪品牌形象时,施泰德认为,奥迪是一个上进的、全新的、有创意的豪华车品牌。
  施泰德还首次透露,奥迪董事会已决定,要生产一款紧凑型、具有运动风格的小型奥迪轿车。但这款车的名字暂时还没有定下来。
 
      让奔驰宝马“眼红”

  2006年,奥迪在中国销售8.0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近40%,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施泰德认为,这离不开与中国合作伙伴的良好合作,双方一起感受到快乐,也让奔驰宝马都感到“眼红”。当然,奥迪汽车在中国决不会故步自封,更不能退步。
  在接受中国记者的专访时,施泰德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奥迪汽车的销量也应该大大超出8万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一个是市场自身的增长,另一个是通过激烈的竞争,中国的豪华市场还会有较大的增长。他们要把具有名副其实的奥迪基因的新产品迅速推广到这里来,带动奥迪汽车销量和整个市场的增长。
  谈到从以公务用车为主,向商务车和家用等方面转化时,施泰德认为,奥迪汽车在中国的成功,是从公务用车市场出发,再拓展民间业务的“两条腿走路”,以达到平衡。奥迪还将继续扩大产品组合,以越来越多的新车型,比以前更清楚地传递奥迪品牌的核心特征——前进、运动、高质量,刚刚推出的奥迪R8和即将亮相日内瓦车展的奥迪A5最具代表性。
  施泰德认为,从战略上讲,美国市场上有更多的潜力;同时,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大。只要把这两个市场做好了,奥迪2015年成为最成功的豪华厂商的目标就能得到保证。

  环保也要实事求是

  施泰德认为,当前,对于混合动力的炒作很枯燥,也很过分,甚至有些歇斯底里。他举例说,有人从纽约飞到欧洲,然后租一辆普瑞斯混合动力轿车,就以为自己很环保了。
  他说,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奥迪汽车也是要负起责任的。早在18年前,奥迪就推出了1.2升TDi发动机的奥迪A2,每百公里油耗仅为3升。现在,奥迪A3、A4有多种款式的车型都比较节能,如奥迪A3 1.9升TDi车型,每百公里油耗仅为4.9升,而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公里不到120克。
  他说,有人错误地认为,混合动力车可以轻易地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是这种车也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是要看实际水平。每个汽车厂家都要达到目标,对环保负起责任。他强调,决不能片面地说混合动力就是比其他方式更好,否则就是说假话。
  另外,施泰德对混合动力车的规模存有质疑。他说,如果能够等到混合动力车年销售150万辆时,再讨论这一“优点”也不迟。
  施泰德甚至反唇相讥道,由于汇率的原因,日本出口一辆车会有3000~4000欧元的好处。这时,他们也就忘记了“混合”还是“不混合”了。
  施泰德坦言,他个人的处事风格就是直截了当,喜欢把握机会,特别是把握良好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