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立功 颈椎病眩晕的防治

 阳光老人 2007-03-15

颈椎病眩晕的防治


萧立功


  提起眩晕,大家并不陌生。有人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会出现面色苍白、呕吐等症状,那是由于颠簸或拐弯等变速运动,刺激人体前庭神经而导致的晕动症。这种症状在乘客下了车、船或飞机后,很快便可消除。如果不是这种情况,而是突然自觉天旋地转,周围物体摇晃,难以站立,不能保持平衡,以致猝倒在地,那就是发生了眩晕症。眩晕是某些疾病的信号或先兆,你应尽快去看医生,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眩晕是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发生的一种运动错觉,平衡感觉障碍。前庭系统如内耳、小脑和脑干等病变是产生各种眩晕的主要原因。
    引起眩晕症状的病变有很多,常见的有耳源性、眼源性、神经源性、全身性及颈源性共五种。在眩晕病人中,约有15-25%是由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
    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的眩晕又称为“颈性眩晕”,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与动脉硬化相伴生。其发病特点表现为头部位置性眩晕,即在头颅旋转或颈部过伸时诱发。如在行走时猛一回头而发生眩晕并可猝倒在地;在躺卧、翻身或起床等体位改变时,也容易发生眩晕。多数患者共同体验,仰视天花板时最易发作眩晕,并可伴有恶心与呕吐。但在头部恢复原来位置时,症状自然消失或缓解。X光片检查可见钩椎关节有骨刺(又称骨赘)凸向横突孔,椎动脉受挤压。椎动脉造影可显示血管狭窄或扭曲的部位。
    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障碍,大脑供血不足是产生这一类型眩晕发作的原因。造成椎动脉供血障碍的祸首就是颈椎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骨赘的形成。骨赘压迫椎动脉,造成管腔变窄血流减少乃至中断;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还表现在椎间盘狭窄,颈椎相对短缩,而椎动脉相应偏长,产生迂曲和扭转,使血流受阻,严重时甚至完全梗塞。在生理状态下,左右两支椎动脉当一侧受阻时,另外一侧仍能代偿其血液供应,一般还不至于出现脑缺血症状;若一侧已有病变,当头颈转向健侧时,健侧椎动脉受压而患侧又无代偿能力,即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而产生眩晕发作。故眩晕发作时头颅的转向为健侧,病变在对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扭转的头颈再次恢复到原位时,眩晕症状立即会消失的缘故。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除了上述椎动脉受压迫外,还有血液稠厚、动脉硬化、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及糖尿病等因素。颈椎发育畸形及颈部外伤也可引起颈性眩晕,例如我国著名射击运动员王义夫,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出现的严重眩晕现象,就是由于颈椎损伤压迫了椎动脉而引起的。
    骨赘长期压迫椎动脉成为慢性损伤性刺激,加重动脉硬化。反过来,动脉硬化供血不充份又促进骨赘增长,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控制骨赘增长和改善动脉硬化状况同时并举是防治颈性眩晕的关键。患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本人的病情拟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绝大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均可茯得满意的效果。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颈椎牵引、药物、针灸、推拿、按摩、功能训练及理疗等。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猝倒反复发作时,才可考虑手术治疗.
    针对颈椎退行性改变骨赘的形成,病人要注意颈椎的保暧与防潮,避免颈部损伤和长期疲劳,合理用枕,伏案工作时间不可过长,看电视不能过久,每天做几分钟舒缓的颈椎保健操。治疗动脉硬化应从调整饮食结构入手,调整血脂与适量运动相结合,降低血液粘稠度。高血压患者要长期控制血压的稳定,血压切不可降得过低。
    许多患者都能摸索出自己发病的体位与动作,只要在生活中尽量回避,即可防止位置性眩晕的发作。譬如头向左侧卧时发作眩晕,那你就睡向右侧并避免向左侧翻身。前庭功能锻炼,对于中、轻度眩晕患者可能有一定疗效。方法是选用多个激发眩晕的动作或姿势,反复锻炼,使前庭中枢在多次接受不正常的刺激后,逐渐习惯,重新建立起正常的平衡反射,位置性眩晕即可消失。这种代偿训练的实例,可以在海员和运动员的身上找到。
 
 
 
  文章出处:本文刊载于安徽科技报2002年8月22日六版
  文章作者:萧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