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此不怕写作文》有感 范 超 学生怕写作文,这是一个顽症。尽管大家都知道要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一定要先根治怕写这一顽症,但是能定下心来潜心研究根治这顽症的办法,且确有建树的语文教师却少之甚少。这不能怪我们的教师,因为他们肩上承担着太多太多的重担,没时间、没精力做系统的研究。于是,老方法在延续着,“顽症”在继续顽固着,谁也:“烦不了”了。储老师不是专职教师,但他自愿放弃优越的工作,投身到作文教学的研究之中,创立了储氏快乐作文教学法,探索出一系列根治学生怕写作文顽症的秘方,取得了佳绩,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这种“为一大事来”思想和坚定,执着追求的精神,令我和一些老师们汗颜。 就其写作和由此派生的作文教学方法而言,都具有固定规律,对于规律我们只能遵循而不可违背。但是,在固有的规律面前,有人取教条主义态度,用教条束缚自己,也用教条来束缚学生,使学生感到“作文实在是太难了!”,便越来越怕写作文。储老师是通晓写作规律的,但他在教学生作文时却不受拘泥,勇于创新,创造出一系列科学而有实效的秘方,针砭小学生怕写作文之顽症,这是可喜可贺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与推广。 读了《从此不怕写作文》全编及训练教程一书,想就三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秘方:抓根本——锻炼语言习惯。 储老师在书中说:“锻炼语言习惯是寻到根源去的办法”。这句话概括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仅以写作文而言,这道理人人皆知,但是在具体的作法上却大相径庭,其焦点在:是从理论入手,还是从学生的语言实践入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哪些习惯应养成,从而自觉地去养成这些好习惯。储老师执后一观点。他言简意赅地指出:“别从理论入手,因为任何写作理论再有权威性,对孩子来说用处都不大。”只有“多写多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别无它法”。储老师的这一观点是实事求是的,是以人为本的。 锻炼语言的习惯关键在抓起点。因为起点正确就可以消除怕写作文的心理。储老师将起点定在怎么说就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上,让流水帐、日记、三言两语尽入作文之列,让学生“扔掉语言文字这个沉重的包袱,不受字词、标点等羁绊,在头脑中铺实一条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将语言信号无障碍地迅速转化为文字信号,出口成章。”储老师这样做,完全是在营造宽松的作文环境,而环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大因素之一。试想,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生说我之想说,写我之想写,“怕写作文”的心理还有立锥之地吗? 把起点降低,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去思、去说、去写,这只是解决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而已,还不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完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习惯的形成关键在于“长期养成”,所以坚持天天练,天天写是非常必要的了。储老师采用激励的方法,25分钟采“小金矿”等方法引导学生去写,终于使学生有了不写就感到“浑身难受”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不去完成这种动作就会感到不安,心理失调”的心理现象。这种感受,标志着习惯已经形成。尽管这种习惯是机械的行动,但说明:“怕写作文”的心理已荡然无存了。 习惯是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满足需要的方式有良和不良之分,所以教师要密切注意这个过程,把这一过程纳入正确的轨道。在锻炼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上,储老师是点拨的高手,他用说故事、搞活动、举行竞赛,亲身体验等等方法让学生去发现观察、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规律,坚持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坚持有了理性认识的飞跃,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会写”、“写好”的佳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书中选出的40多篇学生作文,给我们展示了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书中选出的40多篇到储老师的秘方的巨大作用,更体现了储老师艰辛劳动。 这里,我想起了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的一句话:“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想想储老师的教学生写作文的过程,我们可以说他是“顺儿童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 二、秘方:抓关键——锻炼学生的思维。 储老师说:“写作文是一个极复杂的思维过程,并不简单,单纯去追求写作技巧往往劳而无功。”这句话的内含是很丰富的,我理解到三层意思:1.写作文是一个极复杂的思维过程。读了卫灿金先生著的《语文思维培育学》,发现写作文的思维牵涉到语文思维的各个方面,极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2.要写好作文,关键是开拓思维、锻炼思维。因为人与文的关系实质就是人的心理因素与文的关系,而心理因素中最主要的,起根本性,决定性作用的是思、性、才、气,其中的“思”为首。“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就是说思想发生了,言语就存在了;思想考虑周到了,文辞便光耀了;思想堵塞,就如同机枢关闭着,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来呢?3.写作技巧在思、性、才、气中归为“才”,排第三位,它必须在博学中感悟到并加以运用才能形成,教是教不会的。退一步说,对小学生来说我们应培养学生达到或略高于小学作文要求的写作水平,而不是培养小作家,教过多的写作技巧何益之有?这不是“劳而无功”又是什么呢? 写到这里,我还是要说: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不知何年何月何人创造出“范文开路+写作方法指导=作文指导”的方法出来,并视为法宝,曼延四处,这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作法实在是令人担忧。这样教学使学生写起作文来,一定是搜肠刮肚,痛苦不堪!…… 还是来看看储老师锻炼学生思维的秘方吧。 1、教会学生用脑子去观察。 储老师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得知一位学生观察农贸市场得出“农贸市场臭哄哄的,其它什么气味也没有”的结论后,储老师便再次带学生去农贸市场,要学生闭起眼睛去闻。这次学生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那位只闻到臭味的同学不好意思了。 为什么这位同学在观察农贸市场后得出“臭哄哄”的结论?为什么储老师要大家闭着眼睛去闻?为什么这次却闻出了各种味道来?这许多问题不是可用“观察仔细”四个字来全部概括的。 储老师要学生闭着去眼睛去闻,只是外在形式,而实在意义是扩大思维在观察中的比重,让学生在脑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说站在水果摊前,不去看而用鼻子闻,通过气味建立起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推断出这是水果;再去分析、比较,运用这种联系,辨别出各是什么水果;然后考虑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这种水申述的味道,描绘出这种水果的形态、色彩、味道……建立观察到的实物与语言文字的联系;最后产生联想——联想到果园,联想到果农,联想到市场、社会……用脑子去观察,就是经历分析综合及由此派生的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概括、联想等思维过程,经历“去粗取精、去存真,由表及里、里此及彼”的加工过程,它本身就是对思维的锻炼和发展。如此多次对思维的锻炼和发展,就必然会提高观察时思维的自觉性和意识性。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储老师在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教会学生用心去体验 体验,词语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亲自经历。”这个解释显然很肤浅。储老师说:“体验就是留心捕捉自己内心的情感反映。”这就将体验的实质说清了。如果顺着储老师的话说下去,是不是可以加上“以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把情感问题提到育人的高度来认识了。 从写作角度来看,情感又是立文之本源。《文心雕龙》中说:“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扬,此立文之本源也”。意思是说情感是文采的根本,言辞是义理的枝节。情感正确,道理才能确定,然后言辞才得到畅达。这就是构成文章的本源。储老师教学生写作文,抓情感的体验,确实抓到根上了,这的确是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秘方之一。 储老师提出“用心去体验”,这又是在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因为体验情感比观察的思维更高级。它除了应具备观察的必要思维外,还要善于捕捉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在诸多的情感中筛选出最主要的,并予以加工、提炼、还要选择语言去恰如其分地、准确地表述出自身的内心感受……这些都是“极复杂的思维过程”。 我认真地读了储老师选出的8篇《我为长辈洗脚》的学生作文,发现学生写洗脚的过程都很简略,而抓住长辈的脚所具有的特征,联想长辈之艰辛,长辈之无私奉献,长辈对“我”无微不至的爱……油然而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情,在短短的25分钟时间,学生表现出这种因果转换、叙事联想的能力,这不是思维的锻炼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3、提升语言文字对思维锻炼的作用。 储老师是很注重提升语言文字对思维锻炼作用的。他引导学生抓住“笑”去扩展有关带“笑”的短语,抓住“校园”拓宽出无数个与“校园”有关的内容,还不断开展成语接龙、字词接龙等游戏活动。这些活动的实质反映出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训练的紧密结合。 为什么说这些活动就是提升语言文字对思维锻炼的作用呢?因为思维中的概念是用词来表示的,不断扩大词的积累,也就促使思维中概念的发展,不断地激活脑中积累的词语也就激活了思维,使思维达到相对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 以“笑”字拓展为例子:(1)一个“笑”,拓展出几十个“……地笑”,学生概念数量增加,思维中的概念扩大,思维就有广度。(2)概念数量的增多,必然引起词的归类,产生分析、综合的过程,这些思维过程使学生思维达到深度。(3)概念数量的增多,使用概念就广阔,用什么词来反映现实就必须来一番推敲,久而久之形成用词缜密的态度,促使思维的走向精密度和适度。(4)概念又是与现实具体形象联系着的,概念的出现往往引起回想、联想、想象……使思维出现具有个性特征的独创性…… 综合上述,用一句话总结:要想学生不怕写作文,会写作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一切手段使学生的内容语言(思维)日益复杂起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三、秘方:抓拐杖——加强读书。 在加强读书方面,储老师的论述中充满辩证观点。他既要求学生读背名家名篇,认为名篇背得越多,我们肚子里的‘货’就越多;他又将名篇、范文比喻成“拐杖”,指出“一旦掌握,就必须扔掉拐杖走自己的路。他既要求学生要求广、求博,又强调”静下心来专门选择一二本好书,将其读深、读透。他不仅提倡读有字之书,还提倡读无字之书…… 在指导读书中,储老师比较强调记忆,而且创造了“回忆记忆法”和“分层式积木记忆法”用以指导学生掌握科学而灵活的记忆,其用心是良苦的。以前我也常想:你说现在的孩子到六年级了。也读了几百篇文章了,可为什么就是写不出作文来?我发现其中原因很多,但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读书不记书,书读了不少,却像“熊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货”始终没装进肚子里去。这样就必须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现象。 读书,它有它的任务——理解与吸收;写作文,它有它的任务——运用与表达。但是这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的联系就是“知”和“行”的关系。理解是知,写作是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在知与行的转换中记忆是十分重要的,记忆应是一切发展的必要条件。读名家名篇,在理解的基础上应该记住作家事是怎样记叙的,道理是怎样说明的,情感是怎样抒发的,思想是怎样表达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一句话:要记下作者的思路,因为作者的思路就包含上面所述的内容,这就是储老师的“分层式积木记忆法”的内涵之所在。记得多了,肚中就有“货”;“货”多了,写起作文起来就会信手拈来,使作文逐步变得老到起来。 我十分赞同储老师把读书比喻为“拐杖”。所谓“拐杖”是说“借鉴”而已。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要读读叶圣陶先生的话就会明白的。叶圣陶先生说“为什么说‘借鉴’不说‘榜样’或是‘范例’呢?人家写文章表达人家的思想感情,咱们写文章表达咱们的思想感情,彼此思想感情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彼此的表达方法也不会完全相同。如果死死咬定,一切要以人家的表达方法为榜样或是范例,很可能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结果人家的表达方法是学像了,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感情。以人家的表达方法为借鉴就不然。借鉴就是自己处于主动地位,活用人家的方法而不为人家的方法所拘。为了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利用人家的方法不妨斟酌损益,取长去短,还可以创立自己的方法。志愿认真练习写作的人不是应当抱这样的态度吗?”《评读与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 写好作文,仅仅靠多读书还不能解决问题,这不是“源”,真正的“源”是生活。生活阅历广,知晓得越多,发现总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修养才越深。生活中有修养的人往往就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生活就如泉源,泉源丰盈,溪水自然就活泼地流个不歇。 读也罢,写也罢,都是锻炼良好的语言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必须通过“练”才能达到的,只有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读了储老师著作的,我被他的内在素质和外现的语言所吸引,也为在储老师教育下学生的进步所激动。事实证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作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祝愿储老师在研究这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突破!
作者为南京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曾任江苏省第三届约督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特约编辑,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委员全委员和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专家讲师团专家等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