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大学杨雄里院士的假博士学位又有了新版本—新语丝

 横子 2008-02-2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复旦大学杨雄里院士的假博士学位又有了新版本

作者:叔永

毋庸多说,如果不假造,一个人的学历不可能有多个不同的版本,可是复旦大学杨
雄里院士的学历却就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版本:1980~1982 年在日本国立生理研究所进修,获学术博士。

第二个版本:1980 年至 1982 年赴日本静冈大学国立生理研究所留学,获博士学
位。

第三个版本:1980-1982 年到日本进修获得学术博士学位。

第一个版本:在杨雄里的自述中就是这样写的 (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中国科
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357 页)。可是日本国立生理研
究所要到1989 年才开始授予博士学位,杨雄里宣称他在 1982 年就从那里得到一个
学术博士学位,当然是假的。

2001 年,杨雄里诸多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被揭发出来,除上述第一个版本的假造
学历外,还有大量抄袭等行为。以抄袭为例,仅仅在 1996 - 1998 三年内,杨雄里
发表的"著作"中,已被揭法的,就抄袭了十一位外国科学家的八篇 (本) 文章或
专著 [参看附录]。此后,杨雄里的学历又有了上述第二个和第三个不同的版本。明
眼人一看就清楚,这不过是杨雄里的第一个版本的学位谎言被揭穿后,企图用新的
谎言来掩饰过去的谎言而已。

杨雄里的第二个版本:出现在《中国政协新闻网》杨雄里的简历栏和《九三学社-
本社介绍》的杨雄里栏等处。杨雄里将第一个版本中编造的"在日本国立生理研究
所进修,获学术博士",改为"赴日本静冈大学国立生理研究所留学,获博士学位"。

1。日本博士学位的要求和中国以及一些西方国家博士学位的要求相同,包括必需
修读多门课程。杨雄里去日本是进修,并没有修读课程,因此不可能得到博士学位,
于是杨雄里就将第一个版本中的进修改为留学。这是想误导读者,他去日本是留学,
当然会修读课程,因此可以得到博士学位。

2。日本只有一所国立生理研究所,位于爱知县,并不隶属于哪个大学。静冈大学
当时还是日本静冈县的一所县级大学,连生理学专业都没有,又哪来一个静冈大学
国立生理研究所。

既然静冈大学国立生理研究所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那么杨雄里宣称从那里得到了
学位,当然又是假的了。

第三个版本:出现在《复旦大学人事处-复旦教师》杨雄里栏和《九三学社上海市
委员会》杨雄里简历栏等处。在这个版本中,杨雄里干脆不写学位授予机构,无非
是想让人无法核对他究竟得过学位没有。这个没有授予机构的学位,当然又是假的
了。

事实是杨雄里只是于 1982 年用论文向日本静冈大学申请到一个论文博士学位。论
文博士学位是日本大学特有的一种学位,不需要修读课程,只要用个人已有的论文
提出申请即可,而我国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处已明确,日本的
论文博士不是博士,不予认证。

日本论文博士学位对论文水平的要求,随每个大学有关专业的水平而异。杨雄里向
静冈大学申请论文博士学位,清楚地表明他的学术水平不高,因为静冈大学当时还
只是一所连杨雄里的专业 (生理学或神经科学),甚至连相近的专业都没有的日本县
级大学。杨雄里不但在 1982 年时学术水平很差,直到 2000 年他已经成为院士多
年后,其学术水平依然很差。到那时为止,杨雄里在国内自己实验室完成的 32 篇
研究工作报告,总共才被其它实验室引用过 39 次。除一篇继续他过去在国外参加
的课题被引用过 12 次外,其余 31 篇文章中有 18 篇无人引用,13 篇被引用的次
数也都寥寥无几 (按美国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2001 年 9 月的
资料),这清楚地说明,杨雄里在国内自己的课题得到的结果是不为同行们注意的。

杨雄里编出多个不同版本的学历。可是不论他怎样编,都无法掩盖他从未得到过博
士学位,即从未得到过相当于中国或一些西方国家的博士学位的这个事实。

附录:列出杨雄里已被揭发,作了抄袭的"著作"。
A。 杨雄里著 《视觉的神经机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科学专著丛书之一,
1996。在这本书中,杨雄里至少抄袭了下列四位外国科学家的三部/篇著作:

1。 Grueser, O.-J. 《Gesichtssinn und Oculomotorik》,Schmidt, R.F.
和 Thews, G. 编《Physiologie des Menschen》 一书中的第11 章,Springer-Verlag,
Berlin,1980 。
2。 大量抄袭了 Dowling,J.E. 1987 年出版的《Retina》一 书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ston) 中的许多章节。
3。 DeYoe, E.A. 和 Ven Essen, D.C.《Cocurrent processing streams in
monkey visual cortex》Trends in Neuroscience 11:219 - 226页,1988。

B。 杨雄里著《Mueller 细胞与视网膜功能》生理科学进展 29:7-10 页,1998。
杨雄里的这篇文章,几乎全部都照抄 Newman, E. 和 Reichenbach, A. 的综述:
《The Mueller cell: a function element of the retina》(Trends in Neuroscience
19:307-312 页,1996) 。

C。 杨雄里著《关于脑的理论思考》,载《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杂志《院士
论坛》栏(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等单位联合主办) 20 (1):15-20页,1998。
这篇文章是杨雄里至少抄袭了五位外国科学家的下列四部/篇著作中的章节段落,
拼凑而成:

1。 Crick, F.H.C., 《Thinking about the brain》 Scientific American
241: 219-234,1979。
2。 Zeki, S.《The visual image in mind and brain》 Scientific American
267:68-76,1992。
3。 Calvin, W.H.《How Brains Think》一书 (Harper Collins Publ. Inc.,
New York,1996)。
4。 Posner, M.I. 和 Raichle, M.E.《Images of Mind》一书 (Scientific
American Library Freeman and Co., New York,1997)。

上列杨雄里抄袭的具体资料可以看《新语丝》网站。在《新语丝》网站立此存照
中的"杨雄里事件:院士也抄袭"栏中列有杨雄里上述文章和专著,和被他抄袭的
原著的逐句逐段的对比。

(XYS200802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