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系上岸 2008年05月04日19:21
来源: 新财富
作者:巴曙松 王文强
2007年07月02日文章 王超、李辉雨、刘润佐、孙楠、路程等参与了本文的研究 在许多曾名噪一时的“系类家族企业”,如德隆系、鸿仪系、朝华系等销声匿迹后,涌金系却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其所持上市公司股权的总市值已超过28亿元。尽管市场对 涌金系的运作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在私募投资日渐强势的今天,它已经成为私募基金的某种典型。涌金系的最大特点,是在刻意经营下拥有非常灵通的信息和丰 富的人脉资源,根据不同阶段经济发展和政策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投资策略,而其操作手法的每一次转变,都准确把握住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脉搏。上世纪90年 代,涌金系主要以转配股、法人股受让、配售新股等政策性的“盲点套利”方式积累资金;2000年左右,其借鉴VC的理念,投资孵化了一批高科技创业企业;2002年后,又以私募股权投资的手法,受让千金药业股权、以控股的九芝堂集团为平台控股国金证券,并在这两个公司成功上市后获得巨额投资收益。 2007年5月15日,交通银行(601328)从香港资本市场成功返A。这一天,对涌金系这只已在证券市场征战10多年的私募基金来说,成功 的意味更浓,尽管它只是交通银行“最小”的机构投资者。因为,竞得交通银行国有法人股仅2个月,其账面盈利已超过100%;也因为,其成功地在银行上市潮 中分取了一杯羹。 之前的3月23日,涌金系旗下九芝堂集团控股的国金证券成功借壳成都建投(600109),使得其持股市值暴涨至13亿元以上(按2007年5月17日收盘价计)。这也是涌金系最成功的投资案例。 梳理涌金系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2002年是其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涌金系主要是抓住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政策 机会,根据政策热点转战各个投资市场,以“盲点套利”模式获取相对低风险下的高收益。之后,涌金系开始进入实业领域,控股九芝堂,成为千金药业的第二大股 东等。随着其控股的成都建投成为A股市场第一高价金融股、以VC方式投资的青岛软控、北青传媒成功上市,再加上其他与九芝堂、千金药业、云南信托等资产相 关联的上市公司、金融类企业、参股的一些未上市高科技企业,涌金系打造的产融结合模式已初具雏形。 (责任编辑:李茂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