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脐疗法是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如:粉剂、糊剂、膏剂,丸剂等,敷于肚脐中,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治疗养生方法。(奇旗脐疗贴就采用这种方法,而奇旗脐疗(热)袋则是另外的脐疗方法)。 药物脐疗法的特点是:方法简便、节省药物、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微小等。 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专家注意到现行的的口服和注射等给药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如:口服用药的药效通常只能维持几个小时或更短时间,致使病人不得不一日多次用药,又因药物进入消化道后部分有效成分受到了破坏,而不得不加大用药剂量,甚至接近中毒剂量,威胁着患者安全;注射用药,既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也有许多不便之处。因此寻求新的给药途径已经成为现代医药界的重大左究课题。而脐疗法是一种好的给药方式 ,只要辨证准确,给药正确,都有能收到好的效果。 脐:是神阙穴的俗称。《东医宝典》有诗曰:神,仙也;阙,宫殿也;神阙,神仙之宫殿。 脐: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属于中医经络系统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 脐:又称为脐中、气舍、气合、维合、环谷、命蒂等,是人体元气的聚集之地,亦是人体所有经络的汇总之地,还是人体唯一以目可见,伸手可触的穴位。它内联十二经络、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皮肉筋,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同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当人体气血不足,经络不通时,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身体抵抗力下降,生理功能紊乱,就会导导致各种疾病。所以“养脐”如同保养人体的交通要道一样重要,可维持身体生理平衡、健康如初。 印度古医学家认为,脐为一切神经和血管的发端,是生命之所在地。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脐部表皮角质层薄弱,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易穿透弥散,且皮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各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脐部皮肤除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布有丰富的静脉网,且脐部凹陷形成隐窝,药物敷贴后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药物得以较长时间存放,这些均利于药物穿透皮肤而被吸收入血,进入血液循环及淋巴免疫系统,发挥药物的全身治疗作用。再者脐部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在皮肤中脐部神经敏感度最高,药物通过刺激神阙穴周围的神经,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等各个系统,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功能,达到健运脾阳、和胃理肠、温阳救逆、开窍复苏、强肾调经、行气利水、散结通滞等防治疾病的作用。 现代药动力学证明,脐部比其他透皮给药部位更易于药物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可做为透皮给药以及缓释长效的理想给药部位。美国Y. W .chien的研究表明,药物经脐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给药的1-6倍。可见,脐部给药透皮吸收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给药方式,脐疗是一种有独特医疗价值的药物治疗方法。从中医学的角度看:脐疗的辩证立法、处方用药与内治法基本相同。清代著名脐部大师吴师机指出: “膏方取法,不外于汤丸。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这是对外治法用药原则的高度概括。脐疗也大多以此原则进行选药施治。 业内脐疗方法很多,其中包括:以药物作为适当剂型(如:糊、膏、散、丸)等、并用某些物理(如:艾灸、热熨、磁场、按摩等)刺激,对神阙穴局部产生药物和刺激作用。 诸如:脐部敷药法、脐部按摩法、脐部灸法、脐部拔罐法、脐部药袋法及脐部针刺法等。 奇旗脐疗,目前主要采用以爱新觉罗氏族医术方药为依托的两种脐疗方法,与界内好多脐疗不同,而且赋有独家创新特色: 1 “奇旗脐疗贴法”: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奇旗为患者加工好各种药粉,患者贴用时根据不同病情以面粉(加水)、淀粉(加水)、蜂蜜、牙膏、凡士林、低聚果糖等和成糊膏,填脐及脐周。用塑料膜复盖,然后用橡皮膏封固(个别疾病需要用伤湿止痛膏、虎骨膏完全封闭),个别对于橡皮膏、伤湿止痛膏、虎骨膏过敏者,可以采用以布带缠腰的办法或其它办法封固。 2 “奇旗脐疗袋法”: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奇旗为患者装制好一个类似药枕状的小脐疗袋,患者应用时,先用微波炉以慢火加热20~30秒钟,然后放到肚脐或其它相关穴位、部位上,直至脐疗袋温度降低为止(如果没有微波炉也可以使用其它干法加热,效果不受影响) 。 奇旗脐疗袋法允许使用阿是穴疗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奇旗脐疗适应的病症有: 儿科:厌食、便秘、腹泻、口臭、口疮、口水过多,尿床、惊风、感冒、咳嗽、哮喘等; 妇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寒冷症等、性冷漠等。 内科: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哮喘、胃痛、腹泻、腹痛、便秘、黄疸、呃逆、高血压、中风、疝气、遗精、阳瘘、前列腺炎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