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传统 摄影师
一直抗拒影像被数字科技所取代,这种类似在音响世界里喜爱真空管放大器产生温暖滑润的声音,而从心底层面排斥生冷的晶体管设备一样的情绪,其实也反映在人
们
从习惯传统银盐底片色调,转换应用僵硬的数字影像之心理抗拒一般。面对数字影像除了纯心理上的反感之外,更糟糕的是它们确实存在着无可避免的瑕疵,而使得
传统影像的坚持者更为义正严词! 数字相机 CCD 的细部结构示意图,藉由马赛克色块的分布推算出每一个画素的色彩含量
在这些瑕疵之中,使用者最常遇到的就是利用数码相机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有密布的纹理出现在画面中(下图),例如:牛仔或卡其布面等;
拍照后审视数字照片会出现原先肉眼所没发现的水波样条纹,这就是『摩尔纹』!除此之外,摩尔纹也会出现在密布栏杆、屋顶波浪板以及其它同等重复密度的物体景物中。
由于摩尔纹可以说是只有数码相机才特有的瑕疵,因此有必要彻底了解摩尔纹产生的原因。为何摩尔纹会出现在数字影像,却不会出现在底片上,就必须先从认识底片与CCD基本构造不同开始。 简单的说,由于底片上密布了随机数分布之均匀感光粒子,因此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的感光平面; 也可以这样想象,你无法确定每一张底片上究竟有多少感光粒子,可能有一千万、也可以是一千一百万,大体是维持在这样的平均数之中; 正由于 CCD 分布是如此的规律,所以你可以了解如果是拍摄一组同样条理分明的密集线条,例如:图中的黑白相间的Bars,如果 Bars 的密度低于 CCD 间格的密度,当然拍出的影像是『条条皆清楚』;
反过来说,如果 Bar 的密度远高于 CCD 的间格,那么数码相机就会将其换算成一整片的『灰』色。
可是如果 Bar 的密度恰好介于CCD可以分辨的间格之中(理论差值约为 1/2 Pixel / 图右),那么无可避免的数字相机还是会解读出部分可以辨识的结果,却也会加上不能辨识的灰阶地带,两者的和就会形成规律性的纹路,而反应在视觉上就是周期性的波纹。
究竟『Moiré 』摩尔是何许人也?这个现象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吗?这其实是一个误解,Moiré 原出自法文,1570 年前后被用来描述安哥拉山地羊毛特殊的织布,也有引伸为规则纹路的意思、一直到 1823 年这个字被用来说明规则『波纹』的形容词。 因此,当我们使用『摩尔纹』这个字时,其实就是讲『波浪纹』的意思。时至今日,摩尔纹已经可以精确地利用数学公式加以推算出来;
而除了布料之外,计算机屏幕或电视在显示密集条纹也会出现摩尔纹、甚至如果你将数字相机对准电视屏幕以非垂直的角度拍摄,你也会发现摩尔纹的存在。 假色与伪色(False Color)
『伪色』的形成除了 摩尔效应之外,感光器的三原色RGB色块排列也要付很大一部分责任。 这种情况在大量色块均匀分布时是正确的处理程序。可是遇到突出部或微细构造时,这样的颜色换算往往会出现错误而产生伪色。 数字相机的影像处理器,必须额外算出 50%的 Green + 75%的 Blue + 75%的 Red
为什么不用『摩尔色』而用『伪色』或『假色』呢?因为这个现象除了,摩尔效应、CCD 设计之外,也有可能是镜头的像差所造成的。 相机的设计者很难单从发生在画面周边的伪色现象推断出究竟是从镜头到CCD中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再检查这一类问题时必须重复考虑因为镜片组合中折射率的 不同,而发生在焦点光轴上的色散现象、高低空间频率所发生的误差、甚至是影像感光器中可能的电荷泄漏发生等、各种各样的原因。 消除摩尔纹
另一种方式就是将这片滤光镜直接安装在 CCD 的前面,使其曝光条件满足空间频率,影像中就不会出现摩尔纹。
大量的数码相机的 CCD 前安装有低通滤波器,Canon EOS
30D 甚至安装了三组低通滤波器(因其 CMOS 开口率较大故需要更佳的滤除效果)。 『紫边问题』-
Purple Fringe 这个问题的发生在于拍摄高反差的景物时,例如:背光环境(下图),在明暗交界的边缘部分会出现异常的紫色。
这个问题,同样也会发生在当你使用内建闪光灯在室内拍摄镀铬或镜面物体时强烈反光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问题。 另一派色散(Chromatic
aberration)的说法,则举出固有镜片会对不同波长光波产生色散的例子来说明,紫边的问题(见下图)。
针对紫边问题的成因说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