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一八事变:日本也害怕关东军覆灭

 GBT 2008-09-23
张学良的改旗易帜。张作霖被刺杀,不仅在日本,更在东北出现了严重的政局混乱,群龙无首,各自观望。日本军方企图以便借“维持治安”和“保护侨民”的名义,行使武力,建立亲日政权。而国民革命军有大兵压境,东北张氏政权面临着腹背受敌。此刻,张学良面对这种形势,采取了“冷处理”策略。

  首先,对张作霖被炸情形严密封锁,秘不发丧,使日本侵略者摸不清虚实,未敢轻举妄动。其次,对日本的屡屡挑衅和军事威胁,采取了忍耐、克制的态度,避免造成中日冲突状态。再次,对南京政府息兵谋和,缓和国民党军与奉军的对抗态势,陆续将奉军撤回东北,巩固东北边防。最后,张学良争取新、旧两派势力,谋求子继父位占据政治中心地位,掌握东北军政领导权。稳定了东北局势,才宣布张作霖的死讯,并随即就任奉天督办。

  以张学良为首的新派,在“息内争、御外侮”的思想指导下,主张停止内战,实现国家民族统一,自强自立。张学良执政后,一面耐心说服元老派放弃割据思想,使他们逐渐赞同统一救国的方针,一面树立威信,坚决抵制亲日派和阻挠派。在张学良的努力下,国奉合作谈判进展很快,至7月中旬东北易帜大计基本确定。但是,日本帝国主义认为东北易帜是对他们的“满蒙权益”的重大损害,百般加以阻挠,于是张学良与日本之间展开了一场民族独立与殖民侵略的斗争。日本采取的基本策略,是依仗军事威胁施加政治压力,由外交官打头阵,军政要人轮番阻挠,企图压服张学良听命于日本。

  张学良继任奉天督办不久,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于6月25日向张学良进言:“为今之计,东北当以保境安民为重,切勿过于向南方采取接近态度。”7月16日,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访问张学良,并警告说,因国民政府标榜革命外交,单方面废除与各国条约,图以武力收回租界,故与南方(指国民政府)合作即无异与日本对抗。19日,林久领事再次访问张学良,转交了日本政府的信件,谓“日本素来无干涉内政之意,但违背张作霖氏之方针,轻与南方妥协时,其结果所造成之影响,日本不能漠不关心。”张学良反诘林氏:“是否可将日本不愿中国统一的意见,或东北不能易帜是由于日本干涉的情形向南京政府报告?”林氏无词以对。但20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村冈对张学良发出了强硬的警告。

  日本由于张学良改旗易帜不可逆转,便贸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对日本心存幻想,才起了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东三省丢失。1990年张学良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没有提及蒋的密电,而说当时的中央政府行政院长孙科,下达过一个指示,内容是“相应处理”,意思是说中央不负责任。这等于张学良承担了不抵抗的责任。那么张学良为什么不进行抵抗呢?张学良自己解释是判断失误。他认为,判断一件事,“应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想对方环境、处境和利害关系”,因此,“我的判断是,日本那样做,不仅对中国不幸,对日本来说,要受国际上的责备,后果也是不好的”。“日本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假如我真知道日本人要挑起战争,那我当时可能跟日本人要拼的”。在是不是蒋介石曾给过他“不抵抗命令”,各方学者说法不一。日本学者认为“考虑到他现今的处境,不得不做如是说”。但是,不管是张学良执行蒋的命令也好,张学良是要承担丢失国土的历史责任的。对待东北问题,张学良是十分后悔的。

  其实9.18事变,一开始也是试探性的发动,“九·一八”事变,其实更多的是日本陆军部,特别是关东军等侵华激进派(他们对当时内阁政府侵华的谨慎政策不满)铤而走险的一次正面试探行动,但中国军队不抵抗,竟使其一击便大获成功。原目的是逼迫张学良妥协,但由于没有遭到丝毫的抵抗,助长了日本军方的气焰,从而演变成了大规模的军事占*领。以当时日本东北兵力,只有区区2万人左右的兵力,是无法和拥有近40万军队东北军抗衡的。1931年918前夕,中日军事对比是,东三省的日军正规军只有第2师团的两个旅团和6个守备大队共1.04万人,在乡军人(退伍军人)1万人,警察3000人。共2.34万人。日本在31年夏季才开始在国内部队装备国产坦克和装甲车,关东军此时还没轮到;能迅速支援的日军只有驻朝鲜的2个师团,共3万人。而驻扎在东三省的东北军有20多万,平津一带还有东北军11万主力部队,可以迅速回师关外。日本国内本没有全面对华作战的准备,日本在9.18时期根本没有做好大战准备,驻朝鲜的日本军甚至怕关东军会完蛋,急电国内要求“不能不救关东军!”(日本祢津正志著《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可以看出日本占领东北一是军方激进分子强行拖入的,二是张*学*良不抵抗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正是由于918事*变,使日本关东军的势力迅速膨胀,极盛时,关东军兵力多达70余万。

  满洲国的建立。日本帝国主义为推行侵略政策,编造了“满蒙特殊论”、“满蒙生命线论”等荒谬的侵略理论。或曰:“满洲并不是中国的领土。”或曰:“吾人耗费20亿国帑,流了23万人之鲜血,此事欲忘不能。”或曰:“日本为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自然要利用满蒙新天地。”“满蒙”非中国领土——与日本有“特殊关系”——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人要生存下去的“新天地”。总之从始自终就是想要把满洲从中国分裂出去,变成其殖民地的傀儡,以确保其经济利益。正是这一主张,策划刺杀张作霖,发动九一八事变,最终导致其扶持了一个满洲国。

  1931年底,因九一八事变引咎辞职的原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前往满洲,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和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进行会谈,商讨事变进展。吉林省代理长官熙洽等满洲贵族提出了迎接清朝逊帝溥仪至满洲,成立国家的方案,得到关东军方面的支持。参与建国的人士本打算在国联派调查团来之前,由溥仪任国王,建立一君主制政权,后奉天方面臧式毅、赵欣伯、袁金铠等人主张共和制,后决定请溥仪担任执政。1931年11月11日,溥仪从天津出发,经大沽口,营口到达旅顺。在抚顺,本庄繁手下的板垣征四郎找到溥仪,要求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

  1932年2月16日,东北各省的领袖张景惠、熙洽、马占山、臧式毅、谢介石、于冲汉、赵欣伯、袁金铠等人在沈阳大和旅馆召开“东北政务会议”,会议由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主持,决定迎接溥仪为满洲国执政,并分配了各人在政权中的职务。其中板垣征四郎任奉天特务机关长、满洲国军政最高顾问。

  1932年3月1日,满洲国宣布成立。首都设在长春(改名为新京),中华民国政府否认东北独立,并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6日,溥仪从抚顺出发,9日到达长春,正式宣布就任满洲国执政,年号为“大同”。同时该国各府、院、部的负责官员也被任命,满洲国宣布正式成立。

  伪满洲国成立后,其领土范围包括现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内蒙古东部及河北北部。根据1932年的《日满议定书》,伪满洲国承认清朝将旅顺、大连一带的关东州租借予日本的条约,故关东州继续由日本直接管辖,不属伪满洲国行政区划。伪满洲国首都为新京(今长春市),在1934年划为14个省和2特别市:安东省;奉天省;锦州省;吉林省;热河省;间岛省;黑河省;三江省;龙江省;滨江省;兴安东省;兴安西省;兴安南省;兴安北省;新京(即长春)特别市;哈尔滨特别市。1939年更改为19省、1特别市:安东省;奉天省;锦州省;吉林省;热河省;间岛省;黑河省;三江省;龙江省;滨江省;兴安东省;兴安西省;兴安南省;兴安北省;牡丹江省;通化省;东安省;北安省;四平省;新京特别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