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星教学网→文章频道→查看文章→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风雨百合 2008-11-14



  1. 综合性
  与其他课程相比较,信息技术课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加广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2. 发展性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在不断创新。这就需要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3. 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大部分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而给予学生一定的上机操作时间是学好这一学科的前提。
  4. 协作性和自主性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十分重视协作性和自主性,协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的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有学习手段,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5. 可创造性
  信息技术课有时要求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要求,必须利用一系列信息资源或工具去发现、分析、综合、评价和呈现信息,必须寻找和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分类、排序、比较和对比信息,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具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解决策略: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学习。
  教师可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学习小组(每小组4~8人)。由于小组学习介于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之间,所以既能发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问题二:学生对理论课兴趣比较低、甚至没有兴趣。
  解决策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习即是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地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会采用各种手段以实现这个学习目标。研究性学习是培养智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很好方法。
  问题三:在操作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和教师配合不协调。
  解决策略:实例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
  根据现代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初期人具有一定的模仿心理,在模仿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既有有意识的作用,又有无意识的调节作用的时刻。信息技术课的实例教学和情景教学过程恰好是既有有意识的作用,又有无意识的调节作用相联系在一起的教学过程。范例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模仿对象,情景教学利用无意识的调节作用,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问题四:学生缺乏独立的自学能力,或者自学能力不强。
  解决策略:利用实际经验学习法。
  这个过程是指让学生利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创作出富有一定新意的“作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举一反三,利用以往的旧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根据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合理的解决策略,我相信我们一定会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