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的到来,让我想起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最牛的时代,这就是春秋战国。中国的春秋战国,属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谓 “轴心时代”。什么叫“轴心时代”呢?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在世界各地,各文明古国和民族里面,产生了一批极其优秀的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世界,其中包括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包括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包括以色列的犹太先知,也包括我们中国的孔子、老子等等。这个时代是世界文明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我们民族思想文化的鼎盛时期,我们称之为民族思想史最牛的时代。 那么我们要问,春秋战国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时代呢?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当时社会需要“救市”。 “救市”可能成为2008年一个重要关健词,而春秋战国恰恰面临同样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孔子东奔西走,周游列国,四处碰壁。曾经有人问孔子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到处说服诸侯同意他的政治主张,孔子回答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很清楚,如果天下太平,秩序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就用不着出来搞改革。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先秦诸子出来争鸣,就是为了“救市”。因此,我把他们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称之为“救市者的遗产”。 先秦诸子作为当时的“救市者”,他们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又给我们留下什么遗产呢? 当时的社会情况和社会制度,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自己头顶上是天,天下面是地,也叫做“天下”。当时的天下,是我们中国人认识所及的范围,并不是现在的全球。但在中国人心目中,就是全世界。所以“天下大治”,就是指整个世界秩序井然。那么,当时的“天下”,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是整个“世界”有一位最高领袖,叫“天子”,他拥有的范围是“天下”。然后天子把天下分出去,分到各个“国”,这就叫“建国”。每个国有一个国家元首,叫“诸侯”。诸侯从天子那里得到一定数量的人民和土地,建了“国”,又把国再分一次,分给大夫,叫做“家”。这就叫“立家”。天下,国,家,当时是这么分。也就是说,当时的天下,全世界是总公司。总公司有一个总裁,叫做天子。请注意不是董事长。在中国人的观念当中,董事长是“天”。天作为董事长授权总经理管理天下,这个授权在中国古代就叫做“天命”。如果董事长决定要撤换总经理,那就要进行“革命”,也就是“革除天命”。总之,天下相当于总公司,国相当于分公司,家相当于子公司。这是一种“层层转包,三级分权”的制度。这个制度,就叫做“封建制度”,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也叫“邦国制度”。在这样一种制度下,如果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都各自发展,严格保持这样的三级管理局面,就叫做“天下有道”。相反,春秋战国的情况则是,子公司变得比分公司还牛,分公司变得比总公司还牛。子公司里面,白领又变得比老板还牛。这在当时,就叫“天下无道”,也叫“礼坏乐崩”。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按照“封建制度”或者“邦国制度”的结构,天子是龙王,诸侯是大鱼,大夫是小鱼。士,也就是大夫的家臣,是虾米。而春秋时期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是虾米吃小鱼,小鱼吃大鱼,大鱼想当龙王。因为当时天下、国、家的资产和实力,都发生了变化。实力强了,就会叫板上级。比方说,白领做大了,就不把老板放在眼里;子公司做大了,就不把分公司放在眼里;分公司做大了,就不把总公司放在眼里。这就是春秋时期的局面。这个局面在儒家看来,就是“天下无道”。在我看来,就是“资产重组”。 实际上春秋战国的问题就是“资产重组”。结果是什么呢?是某些子公司或者分公司越做越大。到了战国,出现了七雄,也就是十来个自封的总公司。原来那个总公司也就是“周”,没有了。这十来个吃掉了其他分公司和子公司的总公司,也进行兼并,资产重组。最后,又被“秦国总公司”全部吃了。这就是“秦始皇兼并天下”,简称“秦兼天下”。秦汉以后,不再有“建国立家”的“层层转包”,“三级分权”变成了“垄断经营”。整个天下,只有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元首。这个元首就是皇帝。这样一种制度,我就称为“帝国制度”。 所以,春秋战国,就是从“邦国制度”向“帝国制度”、从“三级分权”向“垄断经营”转换的“资产重组”过程。这个时候,原来的秩序没有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天下大乱。因为当时公司之间的兼并,不像现在这样讲文明,讲法治。当时的手段是巧取豪夺,而且巧取少,豪夺多。大小公司之间,不讲道德,不讲诚信,不讲信誉,不择手段,完全没有道义可言,谁都可以背信弃义,谁都可以两面三刀,到处都是尔虞我诈,刀光剑影,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所以到了春秋战国之交,一些有识之士就出来发表救市主张。第一个是孔子。孔子的主张,是退回原来的秩序,维持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层层转包的三级制度。孔子要恢复这个制度,因此主张“正名”,也就是总公司要像总公司分公司像分公司,子公司像子公司。比如,孔子的鲁国,有三家大夫,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他们把鲁国国君的“国有资产”一分为四,季孙氏得两份,叔孙氏和孟孙氏各得一份。国有资产没有了,变成私人的,变成他们家里的,鲁国国君一分钱没有。这在孔子看来,已经是太不像话。可是他有一个学生,叫冉有,还帮助季孙氏理财。所以孔子说,这个人不是我的学生,同学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揍他。 孔子主张恢复原来的制度,这样的主张肯定行不通。子公司、分公司已经做大做强了,现在让他做小,怎么可能呢?于是墨子出来,提出搞“国企改革”。墨子是主张“国企改革”的。怎么改?一个是改革分配制度,一个是改革人事制度。墨子说,现在天下之所以不太平,根本问题是分配不公。墨子有一个基本主张,认为人必须是劳动者,不劳动者不得食。现在的社会,恰恰是越不劳动吃得越多,叫做“无故富贵”。这就说明,这个社会完全没有公平和正义。因此,墨子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第一,自食其力。所有人都要工作,比如国君要治国,大夫要齐家,不能不劳动。第二,按劳分配。谁贡献大,谁就多得,要按照贡献分配。第三,各尽所能,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特长。第四,机会均等。你不能说看血缘,出身,不能看这个东西,要看个人能力。一个官员家庭不能永远富贵,普通老百姓不能永远贫贱。最后,墨子提出来要“互利互爱”。实际上,墨子是中国最早提出“双赢”思想的人。墨子说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别人,别人就会帮你。这样一种互利双赢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做?相反,你恨别人,别人就会恨你;你害别人,别人就会恨你。这样一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我们又为什么要做? 但是墨子的方案,也是行不通的,于是有道家出来发表意见。道家的意见很简单,社会之所以有市要救,因为有“市”。没有“市”,需要救吗?因此道家的观点,就是不救。救什么呢?这个社会混乱,就因为你们太想做事,就因为你们儒家、墨家,还有你们的前人太狂妄,以为你们无所不能,什么都能做,居然想代天立法。要知道,天是不做什么的。天说话吗?天做事吗?天立法吗?天什么都不做,什么都做了。而你们这些“人”,非常狂妄,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结果越来越乱。所以庄子说,事情坏就坏在黄帝,因为他要治天下。当然了,黄帝治天下,还算可以。到了尧舜禹,一个比一个差。所以,“救市”的方案,就是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这个方案显然也是不行的。就算这个方案有道理,但是现在已经有 “市”了,已经乱了,你不管不行,不能处于无政府状态。于是法家出来发表主张。法家的主张是什么?也赞成“无为”。韩非认为,一个做领导的,比如说一个企业的董事长,或者一个国家元首,应该不做事情。你不要做,事情让手下人做,无为。但是道家主张无为,是顺其自然。法家的无为,怎么解决社会问题?以法治国。也就是说,人不要治。谁来治?法来治,而且必须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韩非提出“法治三原则”:一,固,显。一,就是统一,也是惟一;固,就是固定;显,就是公开。简单地说,就是要制定法令,公布出去,用它作为既统一又唯一的标准,来治理国家。 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法家的思想得到实践,秦始皇终于建立帝国制度。所以,秦兼并天下以后,就将法家学说确立为国家意识形态。再经过西汉初年,最后儒家思想成为国家意识形态。我的说法,就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共同成为执政党,儒家是公开的,法家是暗中的,道家成为在野党,墨家成为地下党。 |
|
来自: robertli2008 > 《时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