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原文中说过,财务工作就是一个缺乏成就感的工作。
如果你对现况不是很满意,准备换工作,那么首先必须搞清楚自己有多少资本可以讨价还价。跳槽的时候,中级职称在外企来说认知度不是很高,肯定是CPA比强一些。要对自己的生活,有个规划,进行理性的分析:目前令我最不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多少是我本人的原因?多少是目前你的工作岗位的原因?多少是我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多少是无能为力的?多少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我始终觉得,这个年代,诚然有诸多的不公平的地方,但是至少是可以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生活的年代!毕竟不需要用流血来换取什么,只要比别人多点汗水、少睡点懒觉、少一些应酬。。。。 记得我刚入行的时候,我的一位领导就对我说过:"不是你想做什么岗位我就安排你做,而是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当时很不理解!甚至想跟他说老子不干了...而现在我还在这一行,对这句话也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我也常对我的新同事这么说。我赞同上面的一句话:就当领三年工资继续学习。财务就是一项实操的工作,每个岗位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不去做做,就没有切身体会。
入门容易,提高难!耐得住寂寞,才能有辉煌。一个优秀的财务人员不单要有扎实的业务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有较高的情商,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强烈的进取心,灵活运用各项政策、制度、法规的变通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股东、经营者提供最适合的决策信息。做这一行,也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虽然我不是学财会的,我是一个刚进入律师界从事法律事业的年轻人,但是前辈的话给我很大启发,尤其是关于主管的那段,以前在公司做事的时候经理是个台湾人,虽然不是经常查看我们的工作,但是任何数据,任何资料,哪怕一点点小的事情他都很清楚,当我们开会还需要拿很厚的合同来报告的时候,他却是闭起眼镜也能说出合同的细节;公司里用ERP,他不用,但却清楚所有的用法,可以给所有人上课。虽然我已经离开公司,但是我会永远记住他的。这才叫大将。 想要跳槽和对现工作不满的请有没有仔细想过呢?LZ说的还是不错的! 另外就我个人感觉,很多有学历,人生比较优秀的人对没多少学历或低层人士歧视的心理,偶觉得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人格面前也是人人平等的,只要有人生目标向前努力,不管成果怎么样,都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糟糕,我记得昨天看见有个人询问“关于从出纳如何转到会计”的问题,我今天怎么也找不到了。 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有普遍性,所以我想可能对那些初入财务领域的人有所帮助吧。 大家印象中的出纳就是坐在一个单独的小屋,给人报销现金、开支票、计计日记帐之类的工作。其实这个是比较片面的。 出纳还可以做很多工作的:你首先要反思,你的时间浪费最多的地方是在哪里 ?为什么 ?其次,想如何改善它。就拿我们公司举例子吧。 我们公司每周只报销两次现金,而且是必须是报销前一天拿到财务之后的凭证才可以。之前,我公司是每天都报销,但是后来我的前任发现,这个其实是资源浪费,所以他做了一个决定每周只报销两次。好多部门都反对,认为财务太偷懒,而且对各部门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但是我的前任的观点是:只要各部门的工作有计划性,那么就应该提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用钱,而且,现金报销次数少了,不会影响公司运作的任何大问题的。当然,刚开始大家不习惯,但是现在大家认为现金就应该每周报销两次。 我接任之后,在其他领导的支持下,推行了每月通过网上银行定期集中付一次货款的工作,虽然开始也是阻力重重,但是现在也是公司的一项制度,大家都很习惯于此。 我说的这个的原因是,大多出纳们忙碌而机械的工作,完全可以简化掉,腾出来时间考虑好多其他问题。如果你填支票的业务量大,那么可以考虑通过网上银行业务来减少;如果你的承兑汇票的量大,那么可以考虑银行代管票据或者是干脆通过银行的票据通业务等等。那么剩余时间,你可以学习现金管理业务、贷款业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金融政策的研究等等,你可以做好多事情的。 1、SAP固然是好的系统,但是它也不能自动地替你控制什么。如果,认为地操作把SAP的授信额度给放大了,那么销售的风险就可能增加了,因为授信是根据客户的信誉度定下来的。所以,内部的分工和各个岗位的职业道德是很重要的,否则再好的软件也是白费。
2、销售和财务到底谁为主的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一般销售力量强大的企业,他充满活力同时风险会提高、管理的执行力会有所下降;如果财务的力量太强大了,那么企业容易陷入保守主义和官僚倾向,当然风险肯定是会降低的。 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 ? 首先,CEO的判断很重要,他应该做什么?他因该熟悉平衡的艺术,对两个部门的力量进行正确的评估,该扬的时候扬,该抑的时候抑 。其次,事先明确游戏规则,谁的权限是多少,谁的职责范围是多少,也许制定一个规则很费时间和精力,但是总比每次都是花费精力、以嗓门大的人为主地去讨价还价好得多!再次,互相替对方考虑。坦率地说,作为财务人员,我对销售人员没有太多好感,但是,我始终清楚,销售人员养活着这些Staff部门的人员,所以告诫我们的同事和本人,千万不要太本位主义! 请问楼主,财务部门如何在公司的采购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及如何具体的对采购价格进行管理与控制?
请尽快帮我解答这个问题好吗?谢谢 ------------------------------------------------------------ 这个其实是一个内控的问题,首先是采购有没有相应的权限设置,如新建立的客户是必须有哪些部门参与,如开发部门、质检部门、使用部门等等呢个;又如付款条件是不是按照公司规定条件;又如多少采购金额以上是由财务或者是其他的部门一起审议之后方可确定等等。 其次,必须有时候审计和检查工作,是不是有充分的2~3家同时比较过;比当初的计划或去年同期比较,单价下降了多少等等。 总而言之,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的功能,是一整套制度的约束。 如何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财务水平?这个问题如同,如何短时间内提高英语水平一样,虽然各种方法很多,但是没有捷径的。我个人认为,提高财务水平最快的方法:首先,你必须投入地工作,不要挑肥拣瘦。千万不要羡慕那些工作清闲、能够上班时间看书的同事们。工作经验,不是书本可以代替的。其次,一定要多动脑子,财务工作的分工可能有所区别,但是其关联性是非常强的。如何触类旁通,如何在别人的经验中提取教训,这些是使自己进步快的很重要的因素。最后,同样是一起进公司的大学生之间,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为什么有些人提拔的更快有些人慢一些呢?当然,这里有一定的运气因素,但是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有些人的在充分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显示出让领导可以信任的、追加工作能力的潜质。这个潜质是也许是你的专业素质、也许是你的性格、也许是你的好学精神等等。
什么样的单位可以学到的东西多 ?我认为是经常给员工定期地、有意识地进行工作轮,出钱培训或一个非常专业的总部机构来培训的,这样的单位对年轻员工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悟性,这个东西是很模糊的概念。事实上,想要在任何事业上有卓越成就,都离不开它 。正如你说的,能够触类旁通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如果,我们的时间、精力充足,那么我们可以什么事情都自己做过来,以积累实际经验。问题是,一切东西是建立在有限的资源上的,所以必须学会从他人的教训和实践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所以,在做自己本分的工作的同时,一定要了解其他人忙碌着做什么。 看来你是属于那种野心不是很重的人,其实适当的野心是必要的。野心,在英语里是“ambitious”,是一个中性词,但是我们习惯把它理解成贬义词。一个人没有一些要强的心理,那么他的奋斗的动力肯定要打折扣的。你现在年轻,那么你考虑十年以后,你还不当领导,一个比你年轻得多的人在你上面指手画脚,那么那个时候你的心情会很好吗 ? 关于换工作的问题,我在上面给一个朋友回帖的时候谈过,这里不在重复了。重点说的是,2~3年的工作经验,不是阻碍你进入外企的羁绊,关键是这2~3年你都学会了什么?又没有一种在高压力下工作的心理素质?有没有activity mind ?等等。 到外企工作,外语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毕竟很多场合需要用它来进行沟通,但,不是最关键的条件。关键是你是不是可以工作在较高的压力下,是不是有比较开放的心态去主动接受新鲜的事物,是不是有非常强烈的法律意识等等... 4大的招人原则,不注重专业,注重你的外语水平和长期出差、加班、抗压能力。所以,你们刚刚进入的人,财务水平不是很高是正常的,但是他们的培训机制应该是可以的,应该有点耐心。不能指望一下子就给你多大的重任,关键是你在琐碎的小事中如何培养出你的工作潜力,如何尽快进入角色。税务也是财务业务中很大的范畴,不可能没事可做吧 ?我认识的4大人,都是在职的时候骂骂咧咧的——男人当牛来用,女人当男人用——但是工作了3~4年之后,出来找工作的时候发现,那里的工作经历对今后的发展非常有用的!珍惜现在的机会,不要太浮躁,好好加把劲吧!
所以,你需要提升的是工作能力——做财务的没有在制造业工作的经历,那么始终是一种缺憾。你所在的公司,如果能够保证你的一辈子的饭碗,且你也比较满意现况,那么继续工作;否则赶快趁着自己还没有定型以前换工作,35岁以后再想换工作是比较麻烦的。 有点抱歉,我没有专门做内审的经历。但是,工作中或多或少接触一些。内审的最大的立足点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这个不是简单的从财务角度制定,而是从公司的采购、销售、付款、收款、生产、质量管理、人事制度等等方面出发,力争公司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运行。当然,再完善的内控制度,也无法避免固有风险。这些方面的经验,我认为可以学习学习美国的“萨宾斯”法案的内容,应该是有所帮助的。 基本素质中,我认为是首先是职业操守,要敢于得罪人、说真话;其次是法律意识——一个连法律都无视的企业,其内控必是糟糕;最后是纵向、横向连贯地观察问题,而不是单独地头痛医头式的思考。 SAP这个东西你最好还是把他当成工具,如果你陷在工具里面无法自拔,对你本身提高的方向和空间可能有所影响 我当初曾经深陷在excel应用里面,后来才发现自己简直成了数据管理员,后来坚持只用(先懂后用)不钻。这个教训应该引以为戒 固资方面分为两块:固资的记录。包括购入和处置和盘点。 折旧的处理:包括固资分类提取折旧,减值准备等处理 你还是应该以会计原理为基础,在去看模块里的东西,就知道它在干什么了。 系统是有工程师根据需求分析和流程再造开发出来的,你如果知道需求,了解需求,你自然会明白系统为什么会这样处理。 更退一步,大型企业里的资产模块较复杂,不仅仅是系统内部,更多的是流程。呵呵。 我在前面就说过,财务这一行的入门条件并不高,跟你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更何况你还是学经济学的!当然,你刚入行之后的头半年,因为没有在大学里熏陶过会计分录和报表,所以找不到感觉是正常的,但是半年之后,基本上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当然,还得依赖于你的数字感觉和悟性! 如果为了应聘,我建议你多看看“初级会计实务”这本书,就是考助理会计师的教材。但是,大部分企业,对初学者主要是看潜质:主要是看你的个性时候跟现有人员合得来?看起来你是不是能承受压力和肯吃苦。 中科院力学习物理和数学方面的研究生干财务——总觉得有点浪费人才。虽然我也是在企业干财务,但是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财务不需要什么研究生的背景的。因为企业财务主要是面对的是日常的、中级财务,不太需要高深的理论基础。 1、你说你讨厌重复性工作,那么需要探讨怎么理解“重复“二字了。如果你理解的重复是每天或每月的工作范围差不多,跟差不多的人打交道,做出的报告的性质都接近——那么财务工作无疑是重复性非常强的工作。 但是,财务所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情况,而经营情况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总是有新的事情在发生,总是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因为一成不变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从这个层面上讲,你的工作并不重复。反过来说,教师的工作有没有重复呢?科研工作有没有重复呢?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没有重复呢? 2、关于工作经验和会计资格问题,对初学者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好学的劲头和悟性。 鉴于你的背景,建议你到4大试一试或者是干同自己的专业比较吻合工作比较好一些。 看了上面姐妹的这条回复,略略有些心得,因为我也是做财务的,所以可以理解其中的艰辛。 财务首先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并且做的再好,有些眼光短浅的大老板可能也不会觉得你的好,公司利润上去了,靠的是Marketing, sales,公司成本节约了,靠的是生产,技术。财务只是一个服务性质的部门,为其他部门提供支持的。其实没有会计的一个一个数字的敲进去,哪有报表的生成。没有财务分析,怎么能规避风险,机会又在哪里,哪个部门是花钱最多又创造的财务越少呢?大到对跨国公司来说,更要分析哪个地区赢销做的最好。 我觉得的工作最忌就是做一段时间又换一行,隔行如隔山,要专精一门知识都是一辈子的事情,行业也如是。特别在事业的瓶颈阶段,可能熬一熬就峰回路转了呢?做的不顺可以和老板谈,或者干脆跳槽选自己想做的,千万不要放弃。至于全脱产2年,更不可取。就像你考出会计师,可是离真正的财务“高手”还差很远,可能一来是没有LZ提到的“数字感”,另外没有从实践工作中去反思学过的基础知识,2者结合才能受益最大。全脱产以后,理论知识是强化了,但我始终相信真知来自实践,我很多从事财务工作的同学,朋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也同样考出ACCA,CPA这些认证的。 此外,一位研究生说做应收工作的确很枯燥,可是往好处想,一来可以锻炼工作的耐心,另外趁现在轻松多读些书考些认证。2来这些都是从事更高技术工作的基石,比如我以前也做过枯燥透顶的付款,后来发觉对我做成本控制很有用处,看一些表面的数字就知道究竟是供应商净价,供货成本或是产品结构变动造成的。而做的费用付款,也为我现在从事的预算和控制有莫大的好处。 一个合格的新闻媒体工作者,不需要的太多的激情,不需要太多表达的技巧,更不需要立场,唯一它所做的,就是尽量的客观表述。任何一种立场或者激情或者是宣泄,我认为都是不敬业的表现。因为你把客观新闻加入了自己的主观色彩,从而就失去了客观的意义。至于到底结论如何,是需要读者自己来判断。
对于会计工作者,报表是分为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外部报表主要是税务,审计,银行融资等,对于自己公司情况更好的与外部进行衔接与沟通,手法当然无所不用其急,即能够合法合规,又能够达到自己主观目的。 而对于内部管理与成本分析报表,是不存灰色地带的。就仿佛是对自己,真实,客观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不需要任何隐瞒。 在编制报表的时候,我所依据的,是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数据的处理过程是否合理。然后提交给相关部门信息需求者,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通过各种比较方法,来发现问题,或者改进流程。 也就是认为,报表的编制过程,尽量减少主观成分,因为,在我们自以为是的加工过程,往往会隐瞒问题,从而失去了一份报表的价值。 当然,自己不得不承认,业务规模的扩大,ERP系统的复杂化,有些数据,有些细节很难在短短五个工作日内弄清楚,有些时候不得不含糊,或者简约。 自己是认为客观与按照规定的方式反映报表,从报表数字中发现问题,与生产,物流部门沟通解决,优化流程,是一位财务人员创造价值的过程。是财务人员工作的底色。 其实感觉自己收获最多的,是被那些血管中都充满数字感觉的老外问的哑口无言的时候,会对他们充满敬畏,那些自以为是,自圆其说的主观改动,往往会尽量少用,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其实我觉得是这样,一份报表或分析主要是针对给什么样的人去看,有时候各项数字自己清楚的很,局外人,特别是没财务专业知识的人看起来就会莫名其妙.可是对于CFO行内人事来看,又一眼又看出问题来了. 所以我觉得自己做完分析以后,要站在报表接收人的角度再去看一下,然后再进行修改. 财务虽然是介于事实的基础,可是做过财务分析的人都明白,有些问题是灰色地带,无法一言蔽之,特别是有些特殊的帐务处理,反应到报表上又解释不清楚,所以要"抓大放小",比较小的地方自己心里清楚,不用太仔细的每一件事都汇报给老板听.但相反的有些小数字,但却和程序流程相关的,就要自己先仔细调查之后才能确定是不是应该反应上去.有点老板,你汇报了第一点,他就要问第一点之后的第二点,第三点,所以一定要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好,就会比较胸有成竹. 我从事财务工作有5年了,起初在一家美国独资的小公司做会计助理,虽说小,程序还是比较规范的,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那时我的经理也是从500强出来的,她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老板,对手下很好,做错事也不会骂,会很耐心的指导,但对总经理却是不卑不亢,有道理的事据理力争,从她身上学到很多。
后来跳到500强做付款会计,非常枯燥的,上手时很多复杂的系统会觉得很混乱,习惯了以后就是机械操作,做了1年多以后开始做成本,简单的说是成本计算,成本预算比较复杂,我们有单独一个部门会算。也不是很难,但就要比较细心,大公司里的程序很繁复,错一步就做不下去,但这点是比较可以让人锻炼条理性的。 半年前我转到预算部,学到了很多很多,其实我觉得做好财务工作,或者说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有规律的,先举一些通性,也是我在平时工作中一直会做的,其实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事, 1.一定要做好工作计划,比如说每天上班用5分钟的时间把今天必需完成的分重点一二三四记下来,我学过一门课程叫“时间管理”, 说是要把事情的重要和紧急性分4个像限,每个星期都要划分,这样就比较可以分清重点。 2. 桌面和文档一定理干净,先是可以给老板或同事留个好印像,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把常用的东西随手就可以拿到。做事混乱的人会花很多时间在找东西,找文件存在电脑里的哪个文档里,这是极其浪费效率的。最好在文件夹里都加个summary目录或大纲,最好是加上Excel 的link功能,一点就能找到相应的文件,Email也是,把相同目的和用途的分不同的文档管理,我们每个月都有几百份表格,如果乱放的话,花时间找是小事,最终找不到就是大事了,特别是老板急着要几个月前的东西,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这点对大公司工作的TX比较有用,就是比较重要的话,或是事情,我现在是觉得几乎所有的事,都要留Email做证,每个人事情都很多,说过什么都会忘,更别提那些恶意的人了。我就经常遇到这种事,我的同事明明说过那件事,几天,或几个月之后居然说他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这时候你拿出一封他写的Email,就十分有底气了!这种事可大可小。所以现在的同事和我交待比较重要的事,我都会客气的人,让他写信给我,这样方便我存档,或作备案。当然这也一定需要比较好的文档管理能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