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学诗有莫大的好处 本报首席记者 樊克宁 本报记者 邓琼
人物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生于燕京旧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为诗词名家顾随先生入室弟子。上个世纪50年代在台湾大学任教,60年代赴美任密西根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89年退休后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自70年代返中国大陆在多间大学讲学,现定居在南开大学,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迦陵诗论丛稿》、《叶嘉莹作品集24册》等。 旧体诗写作不一定会消失 羊城晚报:叶先生,我们今天专门来向您请教,话题是“诗歌的前途”。在这个话题之下我们来发展一些小话题。第一个问题,旧体诗的写作在现代还有意义吗? 叶嘉莹:这就要看情况了。你如果不会写旧体诗,还拼命要凑一首旧体诗,那就完全没有意义。如果你本身有旧体诗很浓厚的修养,你的生命和感情就是结合那个形式跑出来的,你写出来的就是一首很好的诗。你的诗就有存在的价值。 羊城晚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道旧体诗的写作形式,有这个修养的人越来越少。会不会因为是这样,将来旧体诗的写作就会消失了? 叶嘉莹:那不一定。你看现在报纸上,刊物上的旧体诗有多少,中华诗词协会,不管北京、各省、各市、各县,诗词协会的人可多了。就我这里,好诗坏诗,成千上百的,成天有人拿来。我说写不好不要写,可是他还挺喜欢写。 羊城晚报:会不会写作旧体诗的人年龄都偏大? 叶嘉莹:是。写旧体诗的年岁是偏大。也不然。我的学生里边写旧体诗的,二十来岁的,有的写得很好呵。不是说写旧体诗的就都是老人。我可以把我学生的诗拿来给你看。 羊城晚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旧体诗写作的生命力的问题。 叶嘉莹:这个旧体诗写作的生命力,如果一个人受过旧体诗的熏陶,他的生命和情感结合着这个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是非常自然的,这是他出于自己的本能表现得很好,自然地写,那我们不用提倡也不用阻止。有的人写得很好的,就可以接着写,如果你不会写,没有旧体诗的熏陶,不要勉强去写那个不通的诗。 羊城晚报:随着旧体诗写作的训练一代比一代薄弱,现实也确实是这样,会不会将来这种文体会消失? 叶嘉莹:我没有这种预言的能力。以我接触的人来看,我有的学生,他不是在学校里面训练,也没有人教他这个形式,他只是自己喜欢,熟悉这个形式,就写出诗来了,而且写得很好的。也有的学生,我拼命教他,他就是写不好。我在台湾住过很多年,台湾大学开的课程,都是要习作。词选,要习作;诗选,要习作。都要习作。课程定在那里,我这个老师不能不教他习作。我教他了,把格律告诉他们了,然后,习作就要有成绩了。学生交来的就五花八门。有的就很好,有的就不好。不是勉强可以得来的,是一定要这个写作的人真的是一个诗人。这是基本的。而他爱好旧诗词,不止是外表的爱好,他真的是背诵了很多以后,就达到一种境界,旧诗的语言,旧诗所用的词汇,他很熟悉。他有什么感情的时候,他张口出来就是合乎格律的,而且就是很典雅的,就是有生命和感情的。而这个一定要有修养。 整个社会没有诗的生存环境 羊城晚报:在这个旧体诗的问题上,比如说,包括叶先生您本人,还有很多的把旧体诗写得很漂亮的一代代的人,是因为他存在的社会有这个文化的基础,大家都要从诗词歌赋去学习,都在学习这样一种文化,等于是在海选的基础之上,才能产生出来一些非常出类拔萃的人,包括叶先生您本人…… 叶嘉莹:我的时代已经谈不上了,唐朝可以。唐朝还拿做诗来考试,考得好可以做官,可以发财。所以我们说,那时写好诗可以发财。 羊城晚报:问题就在这个地方。过去诗作得好,可以升官、发财,还可以当大官,发大财。可是现在就不是这个环境了。 叶嘉莹:对,现在就算新诗做得好也不能当大官,发大财。 羊城晚报:现在不要说做诗,哪怕是文章写得好,或者只是写字写得好,都不一定能做大官。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又回到旧体诗的生命的问题上来…… 叶嘉莹:这不是旧体诗的生命的问题,是整个诗的生命都没有了。现代人都追求物欲,表面化、速成,整个社会没有诗的生存环境。 羊城晚报:直到现在我们朗朗上口的,从一个人孩提时代到老都能牢牢记住的,都是非常优秀的古典诗词,现代诗能够让人记得住是不多的,非常非常少。既然写出的诗歌没有生命力,诗歌对于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式微了,于是就有一种说法,“诗歌与其这么尴尬地活着,还不如让它死掉”。 叶嘉莹:诗歌活着不活着,不是我们可以让它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它是自己有生命的。后代的人对诗歌能够体会能够理解,写出来的诗中,能够把生命寄托在里面,那它就是有生命的,不是我们让它有或是没有。我现在这么多年拼命讲诗歌里面的生命,这么好那么好,可是现代人生活里面没有了诗的生命,我拼命讲诗歌也没办法。他如果生下一个小孩子,那小孩子天生有诗歌的生命,他喜欢那个千百年来的旧诗,他一旦自己会创造了,他就会点起火来,就会喜爱,就会写作。不是我们让它死就死的。只要有旧诗词存在,只要未来的人能够看到能够读到,说不定碰到哪一个人,只要他喜欢,只要他写得好,就像我刚才说的我的学生,他生长在农村,他爸爸妈妈是种地的,他没有这个诗书的家庭,他见到诗就是喜欢,他从小背诵,他就写得很好呵。 羊城晚报:会不会正是因为这样,今天的诗歌被认为小众? 叶嘉莹:这个当然。如果根本上年轻人遇到诗的机会就很少,他就没办法嘛。你说情人一见钟情,你得见上才能钟上情吧。会有这么一部分人,只要是他能读到能够见到,而他又真的有这个天资秉赋的话,他就能够升华。尽管大家都不写了,可是说不定这一个人他能够写得很好,可能人们并不知道他,这没关系,他还是会写的。如果说宣判诗歌会死,这不是我们能够宣判的。我们不能让它死,也不能让它活,要死要活是它自己的事,是它碰不到一个知音的情况下。 “我从来不相信名牌” 羊城晚报:我们谈到诗歌正面临着商业化、电子化社会的现实。在这种情况底下您认为诗歌的生存环境是怎么样的? 叶嘉莹:生存?当然现在的环境是不利于诗歌的生存的。人心都向往物欲了,不愿意读诗了,这样的环境就是不利于诗歌的环境。晚上你看那些电视、广告宣传,都是消费品,都是奢侈品,甚至不管真正的实在的需求量。比如开车,人家买名牌,我也要买名牌,因为大家都买名牌,如果我不买名牌就觉得不光荣了。现在有一种虚荣的心理。所以我从来不相信名牌。 羊城晚报:不会吧,您这么一个讲究品质的人,怎么会不需要名牌呢? 叶嘉莹:你看我这个毛衣,缩水缩到多么小了。这个是咱们中国本地产的裤子。我这个外衣,是中国北方老年人冬天喜欢在家穿着个毛衣,外面加一面薄的外套。这个面料不起皱,不易脏,泡在水里一涮,挂起来就干了。我穿的都不是名牌。但是你们在哪个商场都绝对买不到像我这种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东西。 羊城晚报:一个非常好的话题出现了。就是一个人的修养,跟他的选择、跟他的品味的关系,就是不一定是名牌,但是有品味。 叶嘉莹:我从来不相信名牌。我在家里也开汽车,我当初买的就是二手车,也开了十几年,老牛破车。我犯不上换呵,一看还能发动,还能开,就开吧。人家说你换换。为什么要换?而且我半年不在家,换新车放在家是个浪费。有人指着说奥运来了开个品牌新车吧,我才不管。有一次我去开一个什么会,有一个人看见我要开这个车,就说哎呀叶先生我送你去。我说送什么送,我能开动就好了嘛。有人问我:“叶先生你吃什么?”我吃的东西也很简单,白菜,用开水一烫,捞出来就吃。再好不过了。 羊城晚报:我们正好乘机请教叶先生,关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跟形成一个人的“品”,究竟有多重要? 叶嘉莹:这个“品”,不是用名牌提高的。这是由你自己的修养、人格、感情、道德、知识……什么都结合在一起的。我一直说,一个人生下来到20岁以前,你的美丑是父母给你的;40岁以后,你的美丑是你自己活出来的。 羊城晚报:难怪叶先生这么漂亮。 叶嘉莹:呵呵。有人问“叶先生您怎么保养?”我真的没有保养。我真是青菜、豆腐拿开水一烫就吃了,简单就吃了。而且我在国外教书很忙的时候,我那会儿中午一个三明治,或者两个面包,晚上才吃饭,也是很简单的。又问我“吃什么营养品?”我说没有呵。又问我“怎么化妆?”我也没有呵。他们不相信。这就是中国人的修养。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美丽,用了不正当的方法去干预自己的身体,这是不对的。你的身体的状态同你自己的精神修养、你的气血、你的和平的心灵,你的经历……都有关系,不是动用外科手术可以实现的。我说我没有那些保养的东西,可是他们还是不信。 学诗有莫大的好处 羊城晚报:精神方面的因素是如何影响着一个人的身体的? 叶嘉莹:像佛家说的,不是说你动手杀了人,才是杀人;而是你动了这个念头,就在你的身体里头起了作用了。中国儒家讲的是慎独,不是在大庭广众中你装模作样地表现得很好就可以了,是在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应该始终表里都如一。这样你的精神才能自在,你才能“美”。这已经脱离了诗歌了。 羊城晚报:其实这对一个人素养的形成很重要,同我们的题目是有关系的。 叶嘉莹:现在很多人访问我,他们问我“学诗有什么好处?”因为诗看不见,不像炒股票可以直接看到结果。 其实诗的好处,你是终生受用的。德国接受美学学者尧斯·伊塞尔说,你阅读的体会,是一个提升自己的经验。你是在阅读的时候提升了你自己,发现了你自己,这才是会读书的人,诗词更是如此的。你想我们中国这么千百年来,能够流传到现在的诗词,像李白、杜甫的,一定是在万千人中最好的。那些不够好的早就淘汰了。所以我们读的古诗词,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筛选、淘汰,那个诗人的诗,是那个诗人自己的生命、生活、品格、思想的体现,你读这个伟大的诗人的诗的时候,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这是诗歌的其中一个好处。诗歌的好处还有很多。中国有一本书叫《诗品》,是钟嵘写的。在《诗品·序》中,前面就是说为什么要写诗,“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是说你的生命有内心的感动所以才写诗嘛。后面有两句:“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是说,诗,有什么作用?使人,作者或者是读者“穷贱易安”,你就是在贫困卑贱的地位之中,你还能够安分不乱动,不想为非作歹,不想贪赃枉法。他说的是这个。你内心有一种平静,你不追求物欲,不为了追求而心惊胆战。“幽居靡闷”是说,当你一个人幽静地独处,你就是没有朋友,也没有烦闷,你有诗作为伴侣。你读古诗的时候,中国古人说“尚有古人”,就是说当你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古人都变成了你的朋友,苏东坡、辛弃疾、陶渊明、杜甫……都在你的眼前,你就不会烦闷。而且当你的生活出现不幸,当你把它用诗来表现的时候,那诗是一种艺术,当你把悲哀变成一首诗的时候,你的悲哀就成了一个美感的客体,你的悲哀忧愁可以借着作诗消解了。所以学诗有莫大的好处。 羊城晚报:采访您的人很多,您认为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问得最要害的是什么问题? 叶嘉莹:就是你们问的诗歌还有没有用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