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者的普遍关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理论方面的探讨已经很多,本文不做赘述,而是试图从银企关系的分析入手,探讨当前形势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几种可行的信贷融资途径。
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是很多的,如直接融资,有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发行债券、民间借贷、发行股票、通过商业信用进行预付或赊销等;间接融资,则主要是来自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但实际上中小企业选择融资的余地并不大,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并且更多地局限于间接融资。为简便起见,本文把来自银行(包括信用社)的融资称为信贷融资。目前我国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制度,间接融资中又以信贷融资占绝对多数。统计表明,在我国,信贷融资占企业各项融资总量的80%以上,对中小企业来说,信贷融资更是占绝对主导地位。可以断定,在以后相当长时间内,这种格局不会有根本性改变,这也是本文讨论信贷融资的意义所在。
一、客观看待“中小企业贷款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银行所谓的“惜贷”、“慎贷”行为似乎也成为其中的主要原因而屡屡被责难。但笔者认为如此下结论未免过于简单化,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客观地看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善银企关系、促进企业融资环境的进一步好转。
首先,全社会资金供求矛盾是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从总量上看,以现有的社会资金供应能力,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全部满足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经济繁荣阶段,这一矛盾更加突出。截至2000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总数约为1000万户,占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7%,如此庞大的企业群,其信贷需求是十分巨大的,以年户均30万元的融资需求估算(这是非常保守的估计),年增融资需求近3万亿元,数倍于我国全部金融机构一年的贷款增量。
其次,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截至2000年底,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已达3.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9%。目前,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70%左右,就是说企业以30元的自有资金已经获得了70元的借款,其中绝大多数是信贷资金。这已充分说明银行对中小企业是支持的,并不排斥,也不存在刻意“惜贷”、“慎贷”的问题。尽管由于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的财务状况不够健康、抗风险能力低、信用状况差等因素,为避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审查格外严格,但从客观上讲,优质的大型客户毕竟是少数,同时中小企业中确实存在大量优质客户,两方面原因都促使银行越来越乐意从中小企业中寻找信贷市场。换句话说,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信贷融资是完全可能的。政府部门的要求和关注、支持也影响着银行的态度。1998年以来,国务院和人民银行多次强调要支持中小企业,四大国有银行均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国家经贸委则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司,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即将于2003年1月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肯定和扶持的态度,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重大利好消息。本法从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各个角度进行了具体规定,特别是中小企业最关心的融资问题,该法也从融资渠道、担保体系、信用支持等各个方面做出了说明。
再次,信用环境的好坏与中小企业融资难易高度相关。信贷经营“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的要求客观上使商业银行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必然加强各个审查环节,提高贷款进入门槛,对担保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社会信用环境较差的地区,这种情形尤为突出;而在信用环境比较好的地区,情况要好的多,那些效益好的中小企业纷纷成为银行竞争的重点,中小企业融资并非难事,例如浙江省的情况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由此不难理解信用环境的重要性,大至一省一市,小至一县一区,如果企业总体信用环境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将会相应降低。因为银行最关心的是第一还款来源,而担保所能提供的第二还款来源毕竟是次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中小企业有了抵押也贷不出款来的原因。
最后,中小企业应学会充分利用各种信贷融资工具,提高自身融资水平。信贷融资不能简单等同于贷款,商业银行能够提供的融资、结算产品在不断丰富,融资方式趋向多元化,企业也应学会从中做出有针对性的选择,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从某中程度上讲,融资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关乎企业自身生存的重大课题。同等情况下,谁的融资水平高,谁就可能脱颖而出、走得更远。从银行融资固然有难度,但对“聪明”的企业而言,也许并非难事。
二、现有制度框架下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途径
一般来说,当前适合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类:
1、普通贷款:即一般的商业银行贷款,适合所有中小企业,但企业必须提供一定形式的担保才能获得。担保形式一般包括抵押、质押和保证三种,用于抵押的财产多为房屋、机器或土地,抵押率通常不超过70%;质押贷款要求以当事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质押率一般不超过90%;保证方式贷款则需要借款人向银行提供有足够偿债能力的第三方(通常为企业),为贷款提供保证承诺。
2、贴息贷款:是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由政府部门负责贷款的全部或部分利息,银行提供贷款。贴息贷款支持的重点是那些国家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和资源环保政策需要扶持的企业,如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企业;有技术创新,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方向发展的企业;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能增加就业和有能力还本付息的企业;市场效益型、科技联合型、资源开发型和外向型企业等。贴息贷款种类很多,一般哪个部门确定贴息就由哪个部门负责补贴,其中国家经贸委作为主管部门的国债技改贴息贷款涉及面最广,该贷款主要由工商银行承担,其他银行也有参与。国债贴息特别适合存续期较长、必须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的中小企业。
3、票据融资:主要指票据贴现,即企业通过转让未到期承兑汇票权利获得短期融资,适合于票据结算量较大的中小企业。可以贴现的票据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无论那种票据,一般都可以迅速从银行获得融资。另外,信用证、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票据业务本身主要是一种结算工具,但当银行收取保证金比例低于汇票面值时,就有了融资功能。票据业务的发展对解决企业特别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减少相互拖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间商品交易新秩序的建立等已经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目前票据签发和承兑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但经过多次背书转让,与其业务相关联的众多中小企业成为最终持票人,商业银行在利益驱动下都很愿意为这些中小企业办理票据贴现。
4、应收账款融资:即企业用应收账款做抵押取得贷款或者将其出售给银行以获得所需资金,特别适合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此类融资主要包括保理业务和福费庭业务两大类,均起源于进出口贸易,前者适合于短期融资,后者适合中长期融资。保理业务是保付代理业务的简称,适合于进行短期融资,目前我国银行在国内贸易中也开展了保理业务,称国内保理业务。利用保理业务,企业可以迅速地筹集到短期资金,以弥补资金的临时性短缺。而相对较高的融资费用也可以通过加速资金周转而得到补偿。国内保理分为回购型保理和非回购型保理两种。回购型保理指在应收账款不能如期足额收回时,银行要求企业等额回购,以规避风险;非回购型保理则是由银行买断应收账款,因此银行风险较大。此种融资方式一般可使企业获得应收账款50%-80%甚至更多的融资。
5、委托贷款:是商业银行受委托人的委托向企业发放的贷款,适合于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但这类贷款的借款人是由委托人指定的,商业银行只负责代为发放、管理,因此企业应加强与委托人的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委托人一般包括政策性银行、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等,前两类委托人的贷款对象往往是特定的企业群体,如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外经贸部委托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主要面向外贸企业,农业发展银行主要面向乡镇企业,计华投资管理公司主要提供轿车零部件国产化配套资金等等。其他类的委托人,如企事业单位、保险公司等,其指定的贷款对象不拘一格,往往取决于借款人与委托人的关系。
6、国际融资转贷款:是资金来源于国外金融机构或外国政府的外汇贷款,适合国家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用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因该类贷款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多具有援助性质,故贷款条件一般比较优惠,期限较长。提供资金的机构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外国政府等。
7、其他信贷融资方式:商业银行为提高自身竞争力,也在不断推出融资新产品,其中不乏适合中小企业的产品,例如近期出现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国内买方信贷、法人客户账户透支、流动资金循环贷款、购货合同质押贷款等,都在可选之列。
三、信贷融资如何走的更远?
从国际经验看,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融资难易程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创新,包括制度创新、融资工具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等都将对企业融资产生深刻影响。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竞争机制的完善,未来几年,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环境将有可能获得较大的改善。
1、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使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当前外汇贷款利率已实现市场化,但中小企业最关心的人民币贷款利率则是由中央银行给定基准贷款利率,只允许在此基础上有一定范围浮动,如最高可上浮30%-50%。其实在当前已经很低的利率水平下,即便是50%的上浮幅度,仍无法补偿银行面临的风险和付出的管理成本,风险、收益不对等,是影响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利率逐步放开并最终市场化之后,利率的确定将由银企双方以市场的方式协商解决,企业付出较高的价格,就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得贷款。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明确,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并不是歧视性政策。银行对大客户的贷款相当于批发业务,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相当于零售业务,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笔数多、手续繁杂。据调查,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如果对大中小企业贷款实行一样的利率水平,银行就没有积极性给中小企业贷款。另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较高也是其贷款利率应该上浮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国外,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也是存在差别的。当中小企业成长为优质客户时,其利率水平也会自动下降。
2、担保体系的完善和进一步社会化可以充分发挥杠杆效应,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速度。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有效分散银行的风险,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但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很不完善,企业获得担保的门槛也比较高,担保机构尚未真正发挥其杠杆效应。可以考虑建立“企业-担保-再担保-银行”这样的担保模式,即建立分层次的担保体系,由市、省和国家三级机构组成,各级政府牵头,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共同参股,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其中全国性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作为“最后担保人”,进行风险化解和转移。
3、信用保险介入银企借贷行为将有利于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将企业部分信用风险转移到保险机构,提高银行贷款积极性。信用保险的作用类似于担保机构,由保险机构为企业提供信用保险,从而把需要银行承担的部分风险转移到保险机构,一旦风险降低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也就有了。因此可以尝试由政府部门、银行、保险联合行动,建立“企业-保险-银行”三位一体的信用保险体系。目前已成立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对这一模式的有益探索,相信以后这类业务会越来越多。在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前,该模式将有效地为银行分散风险;即便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该模式仍有存在的必要,因为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是不愿承担很大风险的,而宁愿以较低的风险换取稳妥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