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初探

 无&涯&轩 2009-06-02
深圳市桂花小学  黄伟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必将促进教研方式的变革。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完全自上而下的教研模式,已满足不了教师的需要。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每年一、二次的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师业务培训就可完全解决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难以消解的困惑与问题。只有将教研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以学校为教学研究基地,以教师为教学研究的主体,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机制,才能促进新课程发展。

新的时期,校本教研工作重点的必然下移促使我们认真思考如何构建切合学校实际的、高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已往的校本教研模式往往比较单一,要么过于繁琐,要么流于形式,取得的效果甚微。由于缺乏高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得不到保证,教研活动缺乏实效,教师缺乏同伴交流、互助,多数教师仅凭自己的经验开展课堂教学,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步伐缓慢,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迟缓,观念、教法陈旧,课堂效益不高,必然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低下。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和反复的考证,认为变革校本教研模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校本教研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服务。所以,我校以“参与、互动、实践、高效”为理念构建了理论价值较高、实践性较强、效率较高的“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近年来,随着“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效益也相应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就结合我校在构建“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来探讨“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意义、可行性与价值。

一、构建“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意义

“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是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作为出发点,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宗旨,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研究和构建以“提升教研层次、共享集体智慧、立足实践研究、提高教学效益”为宗旨的一种校本教研模式。主题式教研主要是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以教师比较关注、来自于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作为研究专题,来开展教学研究。

我们通过“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构建,探讨基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原村办小学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模式,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通过规范有效的教师学习和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升教研层次,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分层次分阶段分主题开展教学研究,探讨学科整体发展的课堂教学应用模式;通过科组内教师队伍的共同建设,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享文化的教与学氛围,最终构建切合我校实际的高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唤醒了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促使教师在教研组内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良好教研氛围,强化教学实践研究,并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二、“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主题

“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是指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教学以及课题研究各环节中,各科组通过组内研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教研组集体探索实践和专题研讨,经过组内教师集体的思维碰撞后,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使教研活动“专题化”,每位教师教学研究“主题化”、“具体化”。

(一)校本教研主题的类型

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来源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所以我们教师要结合本学科实际选择有价值的、有普遍性问题来思考和研究,最终形成教研活动的主题。大致有以下两种教研主题的类型:

1、预设型校本教研主题

预设型的校本教研主题是指根据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或课题研究等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而预先设计的教研主题。

例如:我校语文科组结合《发展性阅读》的课题研究订立了“诗词教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激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专题式读写教学研究”、“发展性阅读教学”等教研主题。英语科组则结合《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订立了“提问式英语教学”、“节拍英语教学”、“游戏教学”等预设型校本教研主题。各科组教师通过组内集体研讨、课堂实践、课后反思、最后形成专题论文。这种以专题项目引领的预设型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以集体研讨来促进教师之间思想交流、观点碰撞与共同提高,以课堂教学的实践来验证我们研讨的效果,以课后反思来改进我们研讨的不足,以形成专题论文来提升我们教研的层次与价值,并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从而高效地促进我校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发展。

2、生成型校本教研主题

生成型的校本教研主题是指我们在教研活动过程中从某个问题入手组织教师思考和研究,在教师集体研讨的思维火花的碰撞过程中,引发新的问题而形成的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

例如:我校的数学科组教师们在集体研讨过程中,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订立了“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内在联系初探”、“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等教研主题。这些针对教学实践中生成性问题开展的生成性教研专题来源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更能激发教师主动研究的积极性,是教师智慧碰撞的结果,也是教师自我研修过程中主动性的体现,再严格按照我校“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程序进行操作,因而教研效果更好。

三、“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操作程序与组织形式

我校的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各科组研讨为平台来开展的,每周开展一次常规的学科教学教研活动,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解决本学科教学和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上,结合“三合一”(上课、说课、评课)综合评价的形式,严格按照以下操作程序来开展的:自定教研主题→围绕教研主题自备《说课稿》、《上课教案》、《评课稿》→在科组内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修改→科组组内试教、试演→围绕同一教材说课→上校内教研课→针对自身的教研课进行评课→校内交流、总结、评价→形成主题式教学反思或论文。学校教学处再根据各学科研讨过程中形成的共性问题,开展全校性的校本研讨主题活动。

各学科的科组长既是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所以在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组长要善于发现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要善于综合教师们的思维碰撞时产生的各种问题、不同意见,帮助教师及时统一思想,聚焦关键环节。

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使各科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通过开展“同伴互助”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合作共进的科组教研团队。我校目前既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艺学科等常规学科教研组与集体备课组,也有根据课题研究而组织的课题教研组。在人员、时间及教研任务上难免会有所重叠,再加上平时教学任务的繁重,如何在不占用教学时间与精力的基础上贯彻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工作思路并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我校根据“轻负 高效”的原则,定下每周教研组活动的具体时间,在时间和人员上先保证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为了保证教研组的活动质量,初步总结出教研活动的“一严格、七有”的要求,即“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来开展”、“ 有主持、有主讲、有主题、有记录、有案例、有反思、有论文”。这个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流程也为各科组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实际的、可操作的规范。

四、“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效果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校依托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为教师搭起学习交流的舞台,也为各学科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构筑平台。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有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交流,有各科课堂教学现场观摩,有观摩优秀课例的录像,有专家的讲座,专家与教师的对话,有专题研讨等。在内容上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研讨活动中,为上好每一堂研讨课,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在活动中,执教教师说课、上课、反思,听课教师则通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形成 “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反思——形成论文”一整套的教学研讨流程。这个过程中教研的主题多层次、反复地在教师中深化,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手段,使校本教研能够真正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五、“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反思

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是我校在校本教研要求下的一种尝试,改变了以往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科组内教师在同伴互助的同时,如果缺乏专业引领,那将会影响教研的效果,所以目前学校专业引领资源的缺失与不足,成为制约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发展的瓶颈之一。其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怎样建立教研组活动的评价指标,调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自我约束力和工作积极性,也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在我校规范化、系统化的实施,教师们在反思和实践中不断成长,通过反思已有行为与先进理念、先进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理念向行为的转移,专业化发展也不断向纵深方向推进。

二○○七年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