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 - 施洋文集 - 东北博客 - Powered by X-Space

 九鼎煲汤 2009-07-14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

 

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核心部分,是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如果说弗洛伊德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人类的许多顽固的思想和观念,那都是靠了这个精神分析的理论学说。或者说,我们如果想了解我们自身,想弄明白我们自己的肉身和内心,那么想避开或者忽略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学说,都是不可能的。精神分析学说已经深入和浸透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艺术的、文明的、婚姻家庭的、性与爱的以至妇女解放的,几乎所有的关于人的领域。它是一门分析人的心理,探索人的本质的学问,是一门让我们无法视而不见的学问,是以“认识人类自身为目的科学”。一个人,怎么可以忽略或者回避他自己呢?

 

    (1)精神分析学说研究些什么(定义和本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奥地利的精神科医生S·弗洛伊德所创立的心理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是以人类的心理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人类的心理去理解人的内心世界的科学。它强调了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的一面。这与巴甫洛夫对狗的实验,也与把人类以外的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同。

 

    (2)精神分析把人与动物分开。说人是动物的一个种类,这话没错。但是人与动物绝对是有差异的。而精神分析的学说,就是着重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决定性的,是足以断绝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本能。动物是依靠本能生存的,而人不是。人也有本能,然而人的本能已经“丧失”了。

 

    (3)人类本能的丧失(之一)。那么,什么是本能?所谓本能,是指动物一生下来就具有的性质、能力和行动的模式。本能也是指一类动物所具有的共通的东西。本能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动物的生存与繁殖,本能是“记录在遗传因子中的情报。”

  那么,什么是人类的本能?“食色性也”,即食欲(为了生存)、性欲(为了生殖)这些东西,就是人类的本能,而且似乎跟动物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可是按照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差别可就大了。

  为什么说人与动物的本能有差别,而且差别还很大呢?那是因为,人类的本能已经“丧失”了。

 

    (4)人类本能的丧失(之二)。食欲、性欲,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两大本能。而人类的本能已经“丧失”,跟动物的本能已经不再相同了。比如食欲,动物的食欲是为了生存,它们是为了活着而吃饭的,而我们人类吃饭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活着,酒桌上、饭局里已经有着太多的另外的“意思”。比如性欲,动物的性欲是为了生育,发情是为了生殖,而我们人类今天的性活动就不仅仅是为着“革命的下一代”了。人们的“一夜性”、“婚外恋”之类的节目,已经跟繁衍后代不发生半点连带关系了。

还有一种跟食、性相并列的“母性本能”,而在丁克家庭越来越普遍,在弃婴新闻不绝于耳的今天,这个“母性本能”也只不过是一个表现词汇而已,已与曾经的本能渐行渐远。

至于莎朗·斯通主演的那部《本能》,所表现的是不是人的“本能”呢,你说呢?

    

  (5)人类本能的丧失(之三)。为什么人类丧失了本能?说到原因,有两种值得重视的说法。

说法之一,是人脑爆炸之说。人类自身的发展进化过程,到了某一阶段,开始学会了直立行走。于是人的大脑开始加大重量,开始极速膨胀;同时人类在学会直立的同时,双手也被解放出来,并且开始辛勤劳作,这就进一步刺激了大脑的进一步发展和膨胀。人的大脑在发展过程中,随着不断地接收接受新的事物,那些原始的本能反而慢慢地隐退了,丧失了。

说法之二,是“幼形成熟”学说和早产学说。一直以来,人类的胎儿在未满月之前,与猴子的胎儿并没有很大的区别。而人的胎儿的脑袋要比猴子的脑袋比例大许多。可是到了婴儿时期,人类却又表现得像早产儿一样的“不成熟”。据说小猴子出生10天左右就开始走步遛达了,可我们的孩子1岁左右才开始蹒跚学步。此外,小猴子长到6—7岁就成了成熟的猴子,可是一个人要长到17—18岁才算是成人;猴子4—5岁就可以“发婚”了,而我们的孩子获得性的启蒙至少要到10岁以后。

人类的发育竟然如此的迟缓。正是因为一个人还在胎儿形状的时期,就已经出生,就已经开始成长,所以我们也就只能认定,——人类的本能已经丧失了。

  

  (6)人心,取代丧失的本能。本能的丧失,也就标志着人与自然的隔离。为了生存,必须填平人与自然之间的沟壑,必须找到一种能够代替丧失的本能的东西。这个取代丧失本能的东西,就是“心”,就是人心。人心所衍生的“自我”(“这就是我”),正是人类生存的指南针,是人类生存的“秘密武器”。正是由于人类使用了这一武器,继而制造了劳动工具,继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才使得人类得以与动物抗衡,并且生存下来。

  然而,“心”又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它并不象动物的本能是根植于自然的东西,人心并没有存在的依据,人类的“自我”就象是一座“空中楼阁”,它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非常幻化的东西。于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就发生了“心理疾病”,也就是“自我”的病。人类的整体,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人,就都患有“心理疾病”,几乎无一幸免。

 

(7)人的心理疾病(定义)。何谓“心理疾病”?广义上说,心理疾病,就是指那些使人的生存变得非常困难的病症,即因为那些病症而使一个人无法继续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免疫的一种病。因为人类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即使我们过上了最优越最舒适的物质生活,也还是不能感到满足;而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每个人几乎都有着诸多的不满和郁闷。至于动物有没有这样一颗敏感的心呢(八成是没有),那就是另外的一门学问了。

  狭义上说,心理疾病,大体上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神经病——精神病——人格障碍。通俗地说,神经病(应该叫神经症)就是歇斯底里、恐惧证之类的病症;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躁郁症之类的严重交流障碍病症;至于人格障碍,则是弗洛伊德以后的时代才出现的心理疾病。

 

(8)精神分析学说(定义)。为了了解人的一颗独特的敏感的心,弗洛伊德专门创立了一门用来解释这颗心的构造和行为的学科,这就是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应该是整个心理学的一部分,但它又与其他心理学有着非常大的差异。精神分析的一大特色,是以“潜意识”这种东西为前提,来思考和研究心理问题,来揭示人类的“心”和“心理疾病”的秘密。它一方面通过谈话对患者进行治疗;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治疗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并在总结和研究这些新的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理论,继而又通过这些理论来揭示人心和人类行为的秘密。

 

那么,如何来学习和应用精神分析学这样一门心理学知识呢?——这就是下一步我们要来学习和研究的课题了。

 

  [“弗洛伊德心理学”学习笔记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