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负债,将帮你提前做好养老规划;房产投资有时非常必要……这些理财理念并不是今天才产生,也许你从未正视过它,而那些得到财富的人们却听说过、实践过。正是这些理财理念勾勒出一张张财富的地图,细心的你也许可以借助它们找到通往财富之路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目前,“理财”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不可否认,在资本市场上,门外汉永远多于精通者;想投资的人多过已经开始投资的;收益少的永远多过收益高的;投资失意的永远多过点石成金的;芸芸大众永远多过索罗斯、巴菲特。 为什么他们赚到钱?那些财富像长眼睛一样,涌向那些少之又少的人手中。他们怎么赚到钱的?一天之内,从820元到56万元,资本市场创造的神话使平民也能成就梦想。我们如何赚钱,我们又怎样理财? 有人说,理财是有钱人的事;也有人说,理财是高学历、商人的事;还有人说,理财是年轻人的事。其实,理财面前人人平等。理财关系到每一个人。今天,拥有100万元的富人一旦选择全部存银行吃利息,那这个富人不用10年时间就变成了穷人,因为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而10年前那个只凭1万元进入股市的年轻人,现在可能已经拥有了一套市价100万元的房产。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应该享有经济上的保障和富足,都应该尽早获得财务自由,而其中理财的理念和技能就显得至关重要。无论你现在的经济状况多么糟糕,如果你真想做的话,你就能扭转这种状况。是的,财富是无法复制的,但获得财富的理念是可以学习的,而理念也许就是最重要的。 理念1:手中要有一定的储备金,至少要保证留有足够你一年的花销。 阿萍大学毕业之后,先是进了一家软件公司,之后又跳到了一家大型的留学中介。算起来工作已3年了,按说毕业后工资也不算低,但是始终没有存下钱来。记者几次跟她说,一定要用工资的五分之一用于储蓄或者投资。这样的话,万一以后有个什么突发事件,或者想要进修,就不会太被动。 每每这个时候,阿萍总是说,“我知道,但是现在一个月到手的就只有3500元,每个月房租1000元,吃饭1000元,买书买碟500元,交通300元,在加上电话、购置衣物、朋友聚会,怎么能省下钱,月光是不用说了,不做负婆就不错了。 “再说了,不趁着年轻的时候好好玩,每个月存个五、六百块钱有什么用。最最重要的是要找个好工作,否则再怎么省钱也没有用!” 可是,最近阿萍却深刻体验到储蓄的重要性了。去年9月,阿萍打算换一个工作,于是就辞职了。原先她觉得找工作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料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阿萍一个月后就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了。她打趣地说,现在成为彻头彻尾的“负婆”了,早知今日,当时就应该多多少少每个月存一点钱,至少现在基本的开销不存在问题,不会为下一步该问谁借钱而烦恼。 点评:年轻人一不小心,就成了“月光一族”。节俭是困难的,寻求更好的工作、追逐更高的收入,是年轻人对钱财最核心的思考。虽然流动资产回报率低,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存有一定的储备金,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太被动。 理念2:年轻人,自身投资很重要。 有个名人曾说过:对于自身的投资是最大的投资。的确如此,但是自身投资也分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就是要做好身体素质的锻炼,也就是健身理财,这一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软件方面就是要拓宽知识面,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小张和小刘既是同事又是当年的大学同窗。小张脑袋瓜精明,人缘不错,工作期间就做了兼职,并且理财有术,积蓄颇丰。 而小刘似乎有点“败家”,对好友的提醒充耳不闻,工资分文不攒,全花在了买书和参加各种培训上,并且还举债数万元读MBA。后来,他拿到MBA证书跳槽去了一家外企担任高管,工资立马翻跟头,比原来高出十多倍。而小张则非常后悔“把钱放错了地方”。看来,知识就是财富,此言不虚。 点评:身体是干活的本钱,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因此身体锻炼在年轻的时候就要注意。另外,据很多过来人分析,年轻的时候把钱装入脑袋往往比装入口袋的收益更大。
理念3:长期来看,房产是项必要的投资。
放在5、6年前,普通老百姓很少会注意到房产投资的,总是觉得只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就满足了,顶多以后条件好了,再换套大的。总觉得买房子那是外地人的事情。因此,只有少数先知先觉的人在房产投资中获利丰厚。 而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属于自己打拼的老板,20岁不到就一个人从浙江跑到上海来打拼。最困难的时候,回家时连车票都买不起。好不容易现在小有成就,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企业,而且发展得很不错。 他告诉记者,十几年来,由于钱财得来不易,因而十分看重,但他不是守财奴,钱放在那里不用就很容易缩水。“我非常注重的是钱财的保值和增值。2000年公司发展逐渐步入正轨,那个时候最大的想法就是如何能保值。在我看来,房产投资起码有个自己的物业,这应该算是最好的保值方法。于是我把资金的80%都投资在了房产上,当时投资的房产数量有5处之多,还包括两个商铺。现在商铺每个月的租金就足足可以还房贷了。” “投资意识也是需要积累的,我就因为要某一个好的楼层,而多花了20多万元,其实现在想来的确有些不值,如若当时能够用这20万元再买一套房子,也许增值的速度更快。之后又进进出出过几套房子,现在基本上都翻了一番了,两套在浦东新区的房产,现在的价格甚至翻了两番。” 当记者问道有否考虑过股票投资,王先生说:“我也尝试过做股票投资,但是由于企业要打理,没有精力,另外总觉得风险太大,我不愿意让自己的钱和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所以时间不长就抛出了。我觉得房产对于长期投资而言,收益不错,而且非常必要。” 点评:某媒体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占中国城市人口5%的新富人群来说,房地产投资是他们最钟爱的投资产品。的确,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人口的增加,从长期的角度看,房地产投资不失为一项稳健而必要的投资。 理念4:小财更要理。 刚从学校毕业,很多年轻人觉得理财这个问题离自己似乎还很遥远。就那么点钱有啥可理的。努力赚钱,不乱花钱,有钱就存银行,这是大多数毕业生对于理财的认识。其实,财不论多少都需要理,特别是小财更要打理。 身边的两个朋友就是活教材。第一个朋友大学毕业7年了,留在上海工作,7年的月薪平均7000元,7年的房租是10万元左右。 第二个朋友与第一个朋友的学历、年龄和收入都差不多,7年的房租几乎是零,且拥有两室一厅房子两套。而这完全取决于他的理财观念。 他先是在工作最初的几个月省吃俭用,按揭了一套两房一厅,而后他自己住一室,租出去一室,那一室户的租金基本上可以用来按揭。这就叫以房养房。不久,他又用自己的存款购得了一套按揭房,又是租出去,又是用房租来交按揭金。 点评:理财不是有钱人的事,小财更需要理,理得好,往往事半功倍,提前使你达到财务自由。
理念5:钱是用来花的,但要有所计划。 钱是用来花的,舍不得用钱等于没钱。家有积蓄,手中有钱,但总是舍不得用,节衣缩食,生活得十分拮据,是典型的“守财奴”,即使有再多的钱也是枉然。有些老人平时省吃俭用,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用。即使有很多的钱,但舍不得用,不能用钱享受美好的人生,就和没有钱一样。 的确如此,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一点,一定要量入为出。 美国研究者Thomas·Stanley和William·Dank曾经针对美国身价超过百万美元的富翁,完成了一项有趣的调查。他们发现,高收入的人不一定会成为富翁,真正的富翁通常是那些低支出的人。调查显示,富翁们很少换屋、很少买新车、很少乱花钱、很少乱买股票,而他们致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长时间内的收入大于支出。” 这个结论看来再简单不过,却是分隔富人和穷人最重要的界限,任何人违背这条铁律,就算收入再高、财富再傲人,也迟早摔出富人的圈子。 任由门下三千食客坐吃山空的孟尝君、胡乱投资的马克·吐温,还有现代一些原本名利双收却挥霍乱投资,欠下高额负债的知名艺人,都是一再违背“收入必须高于支出”的铁律之后,使得千金散尽。 点评:19世纪著名的英国文学家王尔德曾说过:唯一的必需品就是非必需品。也许在削减开支和努力提高现有生活水准之间,现代人多数会选择后者。他们永远都想要更好的车、更大的房子、更高的薪水。而一旦得偿所愿,他们很快就又变得不满足。实际调查显示,要想成为有钱人,会赚很重要,量入为出更是必不可少。 理念6:适当的负债有益,但要避免高成本的负债。 没有负债么?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反而证明你对自己的生活是不负责任的。为什么不想想,负债和投资其实是伙伴呢? 中国人觉得,欠着钱过日子,心里总是有负担的,但不欠债的生活只有这样的可能———挣多少钱就只能过多少钱的日子;把收入都用于生活、消费,没钱投资,错失取得高额回报率的机会。 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即适度负债,释放一部分现金,利用投资的回报率抵消负债的利息,负债不但没压力,还会因为进行了合理投资而变得“引人入胜”。 张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研究生毕业后至今工作4年多了,平均月工资8000元。2002年比较看好上海的房地产行情,苦于刚毕业手里没有资金,于是向亲戚借了15万元首付买了总价55万元的房子一套,余款40万元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20年还清。2005年,用几年的收入还清了15万元借款,并且购买了一辆15万的轿车,折价后市场价格9万元,而现在张林的房产也升值到了100万元。 张林平时对于理财市场颇为留心。2006年初,觉得股市行情不错,投资股票,可是融资融券业务的真正落实尚需时日,张林手上没有余钱,面对股票市场高额的收益率,张林算了一笔账发现,扣除贷款的利息成本或手续费用之后,股票的净收益仍很高,值得贷款进行投资。 张林觉得通过典当行进行贷款程序简单、快捷,而且相对银行贷款的难度低,于是,以其上海牌照的小轿车为抵押,向当地的典当行申请贷款。经过典当行的评估,该车价值为9万元,所以张林申请到了7万元的贷款,并投入股票市场,进行短线操作,目前7万元已经升值为16万元。 点评:适当的负债有益,不但充分利用了其资金的杠杆效应,使资金得到了较好的增值机会,同时自己也享受了舒适的生活。但是做投资决策时,要注意一点,当投资收益率高于贷款利息率时,负债是利用别人的钱赚钱,否则,很容易进入负翁而非富翁一族。
理念7: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吗?
“把你的财产看成是一筐子鸡蛋,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地方:万一你不小心碎掉其中一篮,你至少不会全部都损失。”对于这个理念,估计大家都耳熟能详,那到底是否如此呢? 这个理念最初来自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马克维茨。他认为:关注单个投资远远不及监控投资组合的总体回报来得重要。不同的资产类别,例如股票和债券,二者之间可能只有很低的相关性。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表现彼此关联不大。比如2005年股票表现不佳,债券表现出色。而2006年的情况正相反,我们看到了疯狂的股市和沉寂的债券市场。 鸡蛋必须放在不同篮子的主要目的是,使你的投资分布在彼此相关性低的资产类别上,以减少总体收益所面临的风险。 投资大师巴菲特则持反对意见,他从赚钱的角度考虑,如果你错过这个机会,你将少赚不少钱。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在投资股票时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对投资利润贡献最大的往往只是一只个股,相反,亏损则多是来源于分散投资。这个买一点,那个也买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机会,但实际上哪一个机会也没有抓住。反而不如认认真真研究好一只个股,重仓杀进,全力争取最大的利润。 投资大师索罗斯也曾说过,“当你对一笔交易有信心时,你必须全力出击。持有大头寸需要勇气,或者说用巨额杠杆挖掘利润需要勇气,但是如果你对某件事情判断正确,你拥有多少都不算多。” 点评:鸡蛋和几个篮子,其实并非最关键的。有一点要注意,风险和收益总是相依相伴,如果你只是希望冒最小的风险拿到最大的收益,那么,多放几个篮子吧———这种方法适合稳健的你!但如果你对这个大机会绝对自信,并致力于大捞一笔,那碎鸡蛋也不会让你难受。 理念8: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财。 理财听谁的?理财专家还是证券分析师? 罗杰斯从来都不重视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家。他认为,这些人随大流,而事实上没有人能靠随大流而发财。“我可以保证,市场的大多数操作是错的,必须独立思考,必须抛开羊群心理。” 投资之初,该听谁的,不听谁的?这是个问题。 很多成功的投资人告诉记者,他们做投资时,一般都是靠自己分析而并非听别人的意见。 100个人有100种投资理念,如果每个投资分析师所说的话都可能对你产生影响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谁说的也别信,靠自己做决断。 按自己的方式投资的好处就是,你不必承担别人的不确定性风险,也不用为不多的盈利支付不值那么多钱的咨询费用。你的分析师如果确信无疑的话,他会自己操作去赚那笔钱,而不是建议你买入。 投资者大都经历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叫作道听途说。每个人都希望听别人建议或内幕消息,道听途说的决策赔了又不舍得卖,就会去研究,很自然的倾向就是去看图,于是进入了第二阶段,叫作看图识字。看图识字的时候经常会恍然大悟,于是第三个境界就是相信自己。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相信别人永远是半信半疑,相信自己却可能坚信不疑。 点评:投资者所经历的三种境界:道听途说———看图识字———相信自己。投资理财的方式多种多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理念9:买保险是用小钱省大钱。 有一个调查显示,说起理财,八成白领都不会选择保险,他们都认为保险的回报率太低。其实,他们是误解了保险的作用。风险投资、股票投资也许体现的是钱生钱,而保险则反映了钱省钱。买保险才是有责任感的体现。 这个责任感源自于一个假设:如果你不幸罹难,你的家属怎么办?你是否为她(他)们想好了足够的退路。所以购买寿险的主要原因是保护你和依赖你的人。万一不幸的事情发生,而你再没有能力或机会保护他们的时候,保险公司可能会站出来扮演你在财务上的角色,它至少能为陷入经济困境的家人减少痛苦。 而同样的逻辑也为你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目前很多爸爸妈妈为孩子买保险,到底该不该买?显然在这些脆弱的小生命肩上尚未烙下“责任”的痕迹,相反,他们时时刻刻依赖着你们,你需要给自己买份保险的理由远远超过给孩子。 点评: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了保险的作用,保险体现着爱,体现着责任。钱生钱固然重要,钱省钱也很关键,保险就是让你花较少的钱来获得较大的保障。至于要购买多少保险,没有标准的答案,但如果追根溯源,你承担的责任多大,保额就该多大。 理念10:养老规划尽早开始。 年轻人的眼里,养老似乎是遥远的事。但年轻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养老金收入远不能满足我们的生活所需。退休后如果要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在基本的社会保障之外,还需要自己筹备一大笔资金,而这需要我们从年轻时就要尽早开始进行个人的财务规划。 中国财富管理网CEO杨晨先生指出,退休规划是贯穿一生的规划,为了使老年生活安逸富足,应该让筹备养老金的过程有计划地尽早进行。社保养老、企业年金制度,以及个人自愿储蓄,是退休理财的金三角。 筹备养老金就好比攀登山峰,同样一笔养老费用,如果25岁就开始准备,好比轻装上阵,不觉得有负担,一路轻松愉快地直上顶峰;要是40岁才开始,可能就蛮吃力,犹如背负学生背包,气喘吁吁才能登上顶峰;若是到50岁才想到准备的话,就好像扛着沉重负担去攀登悬崖一样,非常辛苦,甚至力不从心。同样是存养老金,差距咋这么大呢?奥妙在于越早准备越轻松。 点评:养老看似很遥远的事,但是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有调查表明,中国的在职者在37岁就开始面临养老问题,比已退休的老一辈提前了10岁。养老规划越早做,越划算。例如:你每个月都多存100元钱,如果你24岁时就开始投资,并且可以拿到10%的利润,34岁时,你就有了2万元钱。当你65岁时,那些小小的投资就变成了61.6万元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