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家的衣食住行(之:蚊灯)

 虾子 2009-07-26

□邓世昌

越秀北东濠涌,每年夏天蚊子成堆。坐在家门口乘凉,一张口讲话,几只横冲直撞的就冲进口中,真的够呛。手上总念念不忘大葵扇,赶蚊兼取凉。最能止痒的“清凉油随身带,有痒搽起来”,我曾得过“忽冷忽热”的病,医生也说是蚊子传染的。

晚上,

蚊子成阵,家人常买“艾把”点着,艾的浓烟味把蚊子请出屋子。有蚊子还钻进蚊帐里,睡梦中被咬醒叫醒,起来立即采取革命行动。那时候是的是“蚊灯”,玻璃造,底部装着“火水”(煤油),由泡在油里伸出来的棉绳点着成花生般大小的“火”,周围用涨肚子的玻璃筒罩着以防风,玻璃筒中腰开了个银元大小的孔,这就叫“蚊灯”,用时把圆孔盖住趴在蚊帐上的蚊子,蚊子就烤死掉在灯罩里,一个晚上可以“毙”它十几只,几天后一倒,一堆尸体倒出来!这种蚊灯,街上的货店里都有得买,五毛钱一盏;玻璃灯筒碎了,也有单独配灯筒的,五分钱一个,老百姓家家都喜欢用。

但是使用也好危险,那时不少火灾就是因为用灭蚊灯灭蚊时造成的。1960年夏天,姊姊半夜里被蚊子咬醒,拍打几下不行,就取用蚊灯。老爸怕危险,曾下令不许用蚊灯灭蚊,姊姊却是个叛逆性极强的孩子,蚊灯点着后小心翼翼地拿进蚊帐里;殊不知越小心就越慌张,一不小心打翻了,火水洒上蚊帐,火就烧起来了。幸好姊姊动作灵活,三五下就把火扑灭,才没把屋子烧着。为此,老爸臭骂了她一顿,一直骂到她出嫁离家为止。

如今,广州市已没再见蚊灯了,可是那蚊灯的“倩影”依然留在我的记忆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