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威海)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秦裕琨 记者 付婷婷/文 秦裕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燃烧工程研究所所长、哈工大(威海)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燃烧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本领域学术界有很大影响。9月17日晚,75岁的秦裕琨院士在哈工大(威海)为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作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简单案例向大家讲述了在研究生阶段应做的事情和怎样去做。17日上午,秦裕琨院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提出了对在校师生的建议,也讲述了自己热爱威海的情怀。 能力往往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作为人民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教书育人、攻克科研难关是永远正确的,而教好学生就是对祖国和人民最大的贡献。”这是秦裕琨坚定不移的信念。从教55载,秦裕琨已数不清自己教过多少学生了,对于人才培养,他有着独到的见解。 秦裕琨说,现在国家倡导建立创新型国家,在早期引进国外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从长远来讲光靠引进不行,必须有自己的创新技术,而创新性技术的决定性因素便是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任重而道远。 秦裕琨指出,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学生的培养是全面的,仅仅将书本知识如数传授给学生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能力,因为能力往往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而作为学生,则应当利用好学校创造的一切条件来丰富自己,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此外,还要有新想法,在吸收好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再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自己的创新型思维。 “既然学了,就要学好;既然干了,就要干好”。这是秦裕琨常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他对当代大学生的建议。对于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缺乏兴趣的现象,秦裕琨认为,兴趣往往是后天培养的,在学习某种知识的时候或许学生们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用,但却应该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所能掌握的能力,只要能力有了,相信无论做什么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也会遇到很多的机会。因此他希望学生们无论学什么都要努力学,努力积累,进而抓住机遇。 大学生要积极融入团队中 对于当代大学生,秦裕琨说,与我们那个时代的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有着自己的优势,如知识面广、思想活跃等,但也有劣势,尤其是团队合作上做得还不够。而懂得团队合作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一个人看到自己的成果很容易,看到别人的成果却不容易。”秦裕琨说,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做其他工作,单枪匹马是不行的。工作中讲求团队,在团队中无论你是个兵或是个将,要想做成事都必须有团队精神。因此,他建议大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对待自己与别人,绝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更不能将集体的荣誉归于一身。 此外,秦裕琨还举例说,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学生们所处的班级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团队,学会与其他同学相互融合、互相帮助对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与威海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身为威海校区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的秦裕琨,每年都来威海几次,或指导科研,或给学生作讲座。每次来,他都能深深感受到威海的美丽与变化。秦裕琨说,第一次来威海时,自己担任哈工大副校长,学校准备在威海建立校区,他们一行便来考察。与那时相比,现在的威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光学书本知识不行,必须在科研中提高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把导师队伍培养起来才能培育出优秀的研究生与本科生。”秦裕琨说,他在哈工大的团队正在逐步将部分科研项目带到威海来做,一方面促进威海校区的发展,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现在,他们正在与文登一家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 虽然在哈工大(威海)有一套房子,但由于每次在威海停留的时间太短,秦裕琨一直没有住过。记者采访时是老人第一次住进新房,虽然房子还没有修整完,但秦裕琨兴致很高,他说:“我喜欢威海,威海环境优美,我准备将来在威海颐养天年。我现在已经75岁了,干不了几年了,但团队的路还有很长,必须把年轻人推上去,工作是要靠他们来做的。” 秦裕琨还对记者谈起了自己的家庭,他说自己的家庭很幸福,祖孙三代非常祥和,他将为儿孙们准备好的房间一一指给记者看,言谈举止中让人感受到身为一位院士的和蔼可亲。 “有所为,无所求,执著于每一个过程而不执迷于个人得失”,这是秦裕琨的人生态度,也是他送给每一位学生的一笔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