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常做的一项血液检查,它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当出现发热、腹痛、贫血、出血等症状时,需要做血常规检查,看一看各项指标数据是否正常,有无增高、减低或出现异常细胞,来判断所患疾病及其发展情况。
红细胞(血红蛋白)——人体组织器官“输氧员” 红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给人体各组织输送氧。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铁、原卟啉和珠蛋白组成,红细胞的功能主要由其中所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红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都会产生红细胞疾病。
红细胞数量减少会产生贫血。贫血患者会有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 红细胞增加会产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出现皮肤黏膜红紫、脾肿大、血栓、出血等临床表现。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会偏高;慢性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会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此外,骨髓增生性疾病中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显著增多,数值可达7.0~10.0×1012/升,血红蛋白增多,数值可达170~250克/升。红细胞发生质的异常时会产生血红素成分异常的卟啉病、珠蛋白成分异常的血红蛋白病。比较常见的β-海洋性贫血,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就属于血红蛋白病。 白细胞——人体重要的防御机构
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 4.0~10.0×109/升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数的50%~70% 淋巴细胞占20%~40% 单核细胞占3%~5% 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嗜碱性粒细胞占0~1% 白细胞对人体具有保护和防御功能。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和杀死细菌,防止细菌和有害物质侵入机体。淋巴细胞与免疫有关,它是机体保护自己不受病原体侵袭的主要细胞。单核细胞能够从血液中清除死亡或不健康的细胞、废物和碎片以及杀死入侵的细菌。
白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都会产生白细胞疾病。化学毒物(苯、铅、汞)、药物(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及抗甲状腺药)、放射线(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病毒感染)、免疫等因素都会引起粒细胞减少。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低于4×109/升时,称粒细胞减少症;若低于0.5~1×109/升时称粒细胞缺乏症。还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白细胞减少,患者有头晕、乏力、食欲减退、发热等临床表现。急性感染、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均会引起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数大于10×109/升。大多数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可达数万,甚至十万。 血小板——与止血和血栓形成有关
人体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升。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它具有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与止血和血栓形成有关。当血管损伤后发生出血,局部小血管立即发生反射性收缩,血小板很快与血管内皮下已暴露的胶原组织和基底膜接触发生黏附,同时发生聚集和释放反应,在血管损伤处形成血小板血栓。加上血液凝固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堵住伤口,使出血停止。 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值和网织红细胞 正常人的红细胞比积 男性0.42~0.49(42%~49%) 女性0.37~0.43(37%~43%) 红细胞比积增加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常达0.5(50%)以上,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时,常需以红细胞比积作为参考。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比积可增加高达0.6(60%)以上。红细胞比积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有助于贫血的诊断和判断贫血的程度。 红细胞平均值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些数据可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 红细胞平均体积:正常值为82~92飞升(fl) 数值增高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数值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值为27~31皮克(Pg) 数值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值为0.32~0.36克/升 数值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网织红细胞是尚未成熟的红细胞,它的高低直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 外周血网织细胞正常值为0.5%~1.5%。 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的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网织红细胞正常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肾性贫血。
小贴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