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上第六单元文言问答

 昵称358838 2009-10-08

《陈涉世家》复习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2、本文出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二、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  为天下唱:“唱”通“倡”;

    (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

2、古今异义

⑴、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  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⑵、旦日,卒中往往语  往往: 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3、词类活用

⑴、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⑵、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⑶、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打。

    ⑷、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看

    ⑸、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⑹、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⑺、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⑻、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4、重点词语解释

     ⑴、屯大泽乡 屯:停驻 ; ⑵、会天大雨 会:适逢;

 ⑶、或以为亡 亡:“逃亡”;⑷、举大计亦死 举大计:发动起义;

 ⑸、等死:同样;          ⑹、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⑺、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暗中;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难道;

 ⑼、辍耕上垄上 之:去,往;⑽、怅恨久之 怅:失望 之:音节助词,无意义;

 ⑾、苟富贵,无相忘 苟:倘使。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天下苦秦久矣。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7、此教我先威众耳。   

 8、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1、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2、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四、理解性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4、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

五、成语及名句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六、简答题:

1、 课文分析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卓越的才能。

①敏锐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②严密的组织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

首先制造舆论,鼓动人心。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

然后抓住时机,“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的障碍;

接着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明了斗争的方向;

最后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并迅速壮大。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陈涉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古今异义

1)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让我们休息一下)

  (2)长跪而谢: 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谢谢你)

3)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易安陵:  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

3、词性活用

1)请广于君:广, 形容词作动词,扩充。

  (2)轻寡人与:轻, 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4、一词多义

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唐雎使于秦(出使)

  (2)徒:免冠徒跣(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3)以:以头抢地耳(用);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5、重点词义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3)使于秦:到(4)其许寡人:加重语气的助词(5)大王加惠:给予 (6)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7)抢地尔:撞 (8)休祲降于天:吉祥,不祥。(9)色挠:屈服。长跪而谢之曰:道歉。(10)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6、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7、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三、重点问题

   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3、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4、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5、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6、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7、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隆中对》

 

陈寿,三国时期史学家,著有《三国志》。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2、一次多义

1)已:然志犹未已(停止);自董卓已来(通“以”)

  (2)好:好为《梁父吟》(喜欢);外结好孙权(友好)

  (3)遂: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然操遂能克绍(终于)

  (4)为:好为《梁父吟》(唱);以弱为强者(变为);谓为信然(是)

贤能为之用(被)

3、古今异义

1)将军宜枉驾顾之:

    古义:拜访 ;今义:关心(谢谢你的照顾)

  (2)诚如是:

    古义:这样 今义:表示判断(她是对的)

4、词性活用

1)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西、南、外、内,名词作状语,向西,向南、对外,对内。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盛,用壶装。

5、词语解释

⑴时人莫之许也。承认、同意。⑵谓为信然。说;确实这样。⑶先主器之。器重。⑷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⑸宜枉驾顾之。屈尊;拜访。先主遂诣亮。于是;拜访。⑹凡三往。总共。⑺孤不度德量力。衡量;估计。⑻遂用猖獗。因此;失败。⑼然志犹未已。仍、还;止。⑽君谓计将安出。计策;怎样;产生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时人莫之许也:当时的人不承认这一点。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4、孤不度德量力:我没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可有取它的意思吗? 

7、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老百姓谁不用篮子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欢迎将军呢? 

8、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9、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如果真能如此,那么称霸的大业就能成功,汉王朝就要以复兴了。

三、回答问题

  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

3、在诸葛亮的对策中,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4、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跨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出师表》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一、词语

 1、重点实词。臣本布衣:平民 。 躬耕:亲自。 以驱驰:奔走效劳 。 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赏:罚。 以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

 2、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    简(通“检”选拔)拔

 3、古今异义字: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言行恶劣。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        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临表涕零:眼泪。            今指鼻涕

4、一字多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恐托付不效。(成效)。 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5、特殊用法:之秋:时。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6、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二、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三、理解性背诵:

 1)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简述“三顾茅庐”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6)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是:“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四、回答问题

1、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2、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赤壁之战 火烧博望 火烧新野 七擒孟获 空城计、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3、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例: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

4、写出与本文相关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5、文中诸葛亮着重回顾了哪两件大大事?

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6、写出 出自《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文中的“臣”、“先帝”、“陛下”分别指谁?

    “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