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学科整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学生生活于多彩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学生和他生活的世界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教育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数学教学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屏障。《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它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学会设问,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去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以人为本’是我们的出发点”。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综合活动与数学进行整合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或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 (二)研究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就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迁移到数学学科教学之中。其操作意义是:一方面把数学领域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另一方面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数学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通过数学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建设,使两者间的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性产生共振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促使学生健康、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人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外延非常宽泛。本课题中的人是特指城区在校小学生。“综合”是指在小学数学学科领域内的,涉及数学知识、数学模型、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立足于教本、校本和学生实际的,脑、口、眼、耳、手、脚等多个器官参与的学科领域内的实践活动。本课题是对《课程计划》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学科整合”实施过程的研究。 三、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师素质提高的研究。 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的研究。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构建。 4.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 5.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资源开发的研究。 6.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能力提高的研究。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结合工作实践,研究制定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策略,构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框架。 2.行为研究法。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方案,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加以研究、修正,将取得的经验、成果在全体教师中推广。 3.个案研究法。在面向全体学生及部份教师进行研究的同时,选取部份个体,建档跟踪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化。 5.调查法。 五、研究的途径: 1.收集、查阅文献。 2.个案调查。 3.跟踪分析。 4.实践、分析、评估。 5.经验总结。 6.走出学校,加强横向联系,寻求合作共研。 六、研究对象: 本校1—6年级学生及部份教师。 七、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9.1—2009.3) ①做好课题的选题、论证、申报、立项工作。 ②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③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对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的认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2.实施阶段:(2009.4—2010.4) ①按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并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②将课题的相关研究内容落到具体工作之中,并收集相关原始资料,建立个案集。 ③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 ④上研讨课。 3.总结阶段:(2010.4—2010.9) ①整理、分析相关数据资料。 ②汇总课题研究的论文、成功案例。 ③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八、完成课题的保证: 1.有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及经费保障。 2.有全体主研人员的高度热情参与及其较高的学识水平、较强的研究能力作保证,7名主研人员中有1名区级教学能手、1名区级骨干教师、2名区级优秀辅导员。 九、研究成果: 1.教学案例集;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3.相关论文及经验、反思集;4.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