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评:信息公开是最好的“垂直管理”

 谷子高粱 2009-10-26

时评:信息公开是最好的“垂直管理”

2008-11-05 17:18:01 来源: 大洋网(广州) 网友评论 1 点击查看

  现在有一些人,把一些地方环保部门的软弱无能归罪于“兄弟单位”的擎肘,因此,有些研究公共管理的专家和探讨政府管理的学者纷纷提出建议,要求环保部门成为“垂直管理部门”,以为这样就可以让环保部门的行政能量真正施用到自然环境的保护上面。

  然而,我总觉得“垂直管理”的想法有些荒谬:如果一个业务部门自己无法挺直腰杆,那么即使是中央直接下派的“钦差大臣”,也照样会在地方官员面前无所作为。我现在想得更多的是:垂直管理的能量本身,来自于何方?到底是来自上头,还是来自于公众?在环境保护上,政府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与其拐个大弯,不如开通捷径,直接从当地人民那里集聚力量。

  需要做的事非常简单,也符合潮流:普及环境信息公开,推动公众参与。

  当地人之所以关注当地的环境,是因为他们往往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有时候是这批人在大排放污染环境;有时候是每个人的小排放累积在一起,制造出了大灾难;有时候是明显的污染,有时候是隐性的伤害。因此,在当地人保护当地环境的时代,最好的办法就是化伤害力为保护力。

  这时候,政府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而环保部门最需要开展的业务,就是把环境信息向公众公开,让大家一起来讨论环境改良的办法,一起来监督无良者的行为,一起来判决“环境污染罪”和“生态伤害罪”。

  不要担心,公众完全有能力读懂环评报告,理解专业文本内所隐含的全部内涵。更不要担心,公众会因为某家企业有污染就完全将其弃置不顾,因为公众往往都是宽容的,他们会去探讨这类企业当前条件下的最大允许排放值,他们会四处探听,寻找这类型企业污染治理的有效技术,他们会去协助创新,探讨如何对企业的“公共排放物”、“达标排放物”进行后续处理。因为所有的公众都明白一个道理:由于庞大的人口给自然资源造成了必然压力,由于猛烈的发展欲望与自然承载力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冲突,因此,适当忍受污染、与污染共存亡,是每个人无奈的选择。

  当然,承认这点并不等于大家就默许污染的存在。你可以污染我,但你必须让我知情。你可以污染自然,但你至少必须去研究自然修复之路。

  随着网络时代、汽车时代、超市时代、手机时代、公民社会时代等“技术民主”时代的到来,掩盖污染罪恶变得越来越难。环保部门要想强身健体,唯一的锻炼方法是学会从公众身上汲取能量和智慧。最主要的两套体操,一是环境信息公开,二是鼓励发展当地的民间环保组织。

  如果社会也是一种生态的话,那么中国社会生态现在得的病是“淤滞症”。能量在不该停留的地方停留,就会形成肿块,在不该施放的地方施放,就会导致毁坏。环境信息不畅通是信息淤滞的最显著脉相,是环保部门无力、环保法律无效的直接病因。

  环境信息的真诚公开其实不是向公众恩赐环境信息,恰恰是与公众保持良好沟通,进而筹集公众能量、培养健康可持续社会生态的最好方式。想象一下,一个地方,环境信息透明,当地民间环保组织积极参与,二者合力,再辅之以建设项目听证会、自然观察公众化、环保法庭公众化等“垂直疗养术”,相信当地淤滞的社会能量就畅通无阻地引导到最需要能量的地方,当地的环境才有可能按照自然的规律慢慢地向良好的方向演变。因此,如果环保部门一定要追求“垂直管理”,那么就请让公众作为你们的“上级机关”,让公众赋予其能量和权威吧。(冯永峰)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 neteas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