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产业集群成为引资的王牌

 昵称354647 2009-11-01
让产业集群成为引资的王牌
2009-1-12 阅读:56次

     “小水泥”做成大产业,引领了其它工业支柱产业发展,使一批重点项目持续增长,迸发集群效应,由此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态势。怀宁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县域经济要立足资源优势,咬定工业发展不放松——

                                            本报记者 马顺生 邓九平

  2008年9月28日,总投资16亿元的浙江上峰水泥项目在怀宁县开工建设,这标志着以水泥制造为龙头的建材产业集群,今后有力支撑其县域经济的发展。见证怀宁“起跳”的,正是崛起在独秀大地上一座座现代化工厂和一个个增势迅猛的产业集群。
  曾几何时,工业化水平低一直是制约着怀宁县域经济发展的“短腿”,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使怀宁有过切肤之痛。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怀宁县乡镇企业一度跻身全省甲级队之列,铺天盖地的“小水泥”一度成为怀宁经济的“代名词”,高峰时多达61家小水泥厂。伴随而至的高污染、高耗能和低效益,也使怀宁县付出粗放式经济增长的沉重代价。
  “科学处理资源有限与开发无限的矛盾,促进产业升级。”“引进一个大项目,促进一个产业集群。”近年来,怀宁县决策者们以壮士断腕勇气,一举关停56家小水泥厂。与此同时,立足石灰石资源优势,以不占用或少占用土地为准则,借梯上楼,借外力发展大水泥,全力打造建材产业。于是,全国水泥“巨人”海螺被“引”进来了。这项总投资10亿元的项目,年产360万吨熟料、365万吨水泥,年产值12亿元,创造利税2亿元。昔日“小水泥”,如今在怀宁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产业。
  随着“海螺”的长驱直入,江苏“波司登”服装加工、浙江万邦高森造纸、香港“龙徽服装”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纷纷落户怀宁。2008年1至9月,全县共引资实施项目288个,合同利用外资87亿元,实际到资34.9亿元;总引资实施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28个,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可以说,一批大项目的成功引进,为怀宁县工业经济的结构调整带来了启示和新的动力。
  在以水泥为代表的建材业示范引领下,以金编塑业等为代表的塑料制品及印刷包装业、以龙徽服装等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业、以艾德嘉电子等为代表的机械及电子业、以稼秈米业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万邦高森等为代表的造纸及纸制品业、以杭华油墨等为代表的生物及化工业等产业集群初现。2007年,这些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6亿元。
  集群就是竞争力。集群带来的成本和市场优势,成为怀宁招商引资的大王牌。在当前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浪潮中,怀宁县正积极引进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进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建设。为加大引资力度,怀宁县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连续出台三个“一号文件”。全县81个招商小分队,按照“东联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北达环渤海”的招商取向,常年活跃在外。正是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为怀宁县工业经济集聚了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力。
  如何充分发挥块状经济的集聚辐射作用?近年来,怀宁县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出发,搭建起以县综合经济开发区为主体,206国道、318国道沿线11个乡镇工业集聚区为两翼的工业布局,和“一极三带四基地五组团”的区域发展框架。为突出资源、产业等优势,怀宁县注重项目与政策的对接,抓好事关经济增长与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重大项目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与此同时,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政策引导、规范力度,提高政府、企业、公共领域和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以及推进电子商务应用。通过推行这些举措,怀宁县不仅打造出工业发展平台,还强化了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从而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筑起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
  从“小水泥”到大产业,从一个产业到7个支柱产业,乃至产业集群效应迸发,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悄然演变成怀宁的经济优势。去年1至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2.3亿元,同比增长58.8%;增加值14.5亿元,实现利税3.3亿元,同比增长18.4%。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61.2%。

来源:安徽经济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