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主导教育?...

 江南稻米 2009-11-05

家长主导教育?


http://paper.   [2009-11-05]

桂 松

 教育是人材培养,又具专业性。因此,办教育须以学生为本,遵循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针。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教育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教学要求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针主要是实行全人教育和启发式教学。

 香港教育若要获得丰硕成果,不可抛弃上述的两项要素。遗憾的是,近年教育日趋功利化,在颇大程度上屈从于家长的压力,一个由家长主导教育的势头逐渐形成。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误以为子女只要学好英文,就能他日考上大学,却罔顾子女的学习能力。他们要求学校尽量采用英语授课,俾能提高子女的英文水平。教育局经过一番调查,断定教学语言微调政策推出之后,能获得众多家长的支持,遂以「民意」为此政策护航,哪怕出现颇大的争议,亦满不在乎。这便是「家长主导教育」的先声。

 在「英文至上」的气浪下,学校果然闻风而动。各资助中学不是打算开设英文班,便是要用尽那百分之二十五的英语授课的上限,似乎忘记了学生的承受力。教育局发言人对此的回应是「相信学校会作出专业判断」。

 这能令人相信吗?须知学校均具有专业水平,却不能按专业作出决策,乃因「家长」因素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时至今日,你不尽量推行英语授课,你就难获家长支持,生源随即贫乏,学校怎能办得下去?学校要生存,只好迎合家长需要,实行英语授课。

 至于直资中学,反应更快。现已抢先开办英文班,即使明知学生难以承受,也得照办,反正是家长殷切需求,办了再算。

 「家长主导」由中学至小学,甚至渗进幼儿教育。据最新报道,本港不少幼稚园为了符合家长愿望,竟让稚童诵读和抄写艰深的中、英文生字,要稚童操练三语(粤语、英语和普通话)。到头来三语固然未被掌握,还生成了语言障碍,不利于稚童的心智发展。

 教育出现了上述的现象,不能不使人担心,在家长巨大压力下,办学会力不从心,教学会受制于社会功利,教师会感到无奈,昔日的工作热忱会逐渐冷却。即使推行教育改革,实行「三三四」新学制,亦难以奏效。

 谁令为之,孰令致之?人们不禁有此一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