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方 验方 效方 绝对有用

 芸芸众生笑 2009-11-12
秘方 验方 效方 绝对有用



内科方

消化道肿瘤中医药治疗

生半夏15g,陈皮10g, 旋复花30g, 威灵仙30g, 天花粉15g, 浙贝母15g, 川厚朴30g, 生黄芪40g, 杭白芍15g, 小枳实15g,石见穿30g,蓬莪术15g,醋柴胡10g,生甘草1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60g,炒白术20g,露蜂房15g,大蜈蚣3条。每日一剂,一次水煎,浓缩取汁,少量多次频饮。加减:食道癌(包括贲门癌)加干蟾皮、急性子;胃癌加猫人参、乌药;淋巴转移加生牡蛎、玄参,并吞服小金丸;肝转移加八月扎、土元、斑蝥、鳖甲;肠转移加苦参、红藤、败酱草、苡仁;腹水者加葶苈子、泽漆、椒目、蝼蛄(去头);体虚者加西洋参、麦冬、天冬,并吞服六味地黄丸。只要服药有效,均应坚持服药。前三个月每日一剂,以后视病情每日或二日一剂,一年后绝大多数病人病情可得到控制,甚至查不到癌细胞,但还是要坚持服药,每二日或每三日服药一剂,坚持到第三年或更久,否则有复发的可能。
(2)膏剂:活蟾50只,大蜈蚣120条,守宫240条,以及白种参、西洋参、紫河车、枸杞子等;用黄酒、井水各半煎煮浓缩,用蜂蜜收膏约5000g,每次50g,每日3次化服。
(3)丸剂:田三七、制马钱子、全虫、土元、炙蜂房、白花蛇等各适量,蜜丸如绿豆大,每日3次,每次10g,饭后服。
(4)散剂:硇砂、硼砂、柿霜、云南白药等各适量,碾极细末,每服2g,每日4~6次含服,用于食道癌、贲门癌,吐泡沫痰多,梗阻滴水不下者,一般2~3天即收开塞通膈之效,且泡沫痰亦随之减少或消失。
(5)外敷方:藤黄、干蟾、六神丸、生乳香、生没药、大蒜瓣、醋元胡、人工麝香等各适量,碾极细末,用布袋装好,系于肿瘤相应部位之体表面(干敷),每天佩戴6~8小时。


食道癌饮食难进,吐涎沫多.古之饮鹅血法,嘱每天或隔天用一只白鹅,把鹅头切掉后,立即将鹅颈含入患者口中吸热血(患者虽然滴水不进,但饮鹅血非常通畅)


慢性肠炎名验方

仙桔汤



[组成]  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克,甘草4克。



[功能]  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  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用法]  一日一剂,水煎两次,分二次服。



[方解]  凡慢性痢疾,迭治不愈,缠绵难解者,往往既有脾虚气弱的一面,又有湿热稽留的存在,呈现虚实夹杂之象。因此,在治疗立法上,既要补脾敛阴,又需消化湿热,方能奏效。仙桔汤即据此而拟订。方中仙鹤草除善止血外,并有治痢、强壮之功,《滇南本草》载“仙鹤草治赤白痢下”,因此,本品不但可治痢下赤白,还能促进肠吸收功能的恢复,对慢性泄泻亦有效。桔梗《别录》载:能“利五脏肠胃,补血气……温中消谷”;《大明》载:桔梗“养血排脓”;《本草备要》载:桔梗治“下痢腹痛”。因此,本方用桔梗不是取其升提之功,而是取其排脓治痢之效,凡泄痢大便夹杂粘冻者,取桔梗甚效。白术、木香健脾而调气;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善疗泻痢而缓解腹痛;白槿花味甘性平无毒,能清热利湿凉血,常用于肠风泻血、血痢、带下,用治痢疾,有一定效效,其不仅能迅速控制症状,且长于退热;槟榔本为散结破滞,下泄杀虫之物,若用小剂量则善于行气消胀,故对痢疾、泄泻而腹胀较甚者,颇有功效。诸药合之,其奏补脾敛阴、清化湿热之功。



[加减]  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解15克,秦艽9克;腹痛甚者,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凡久泻证属脾肾阳虚或为肾阳不振者,则非本方适应证,当以附子理中或四神丸治之。



[按语]  中医药治疗痢疾,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且疗效肯定,已为世人所公认。



  中西医虽同有痢疾之名,但内容略有不同。西医所说的“痢疾”,其诊断是建立在病因学基础上的,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和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而中医学所称的痢疾,是一种症状诊断,它包括临床上出现的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候。因此,中医学的“痢疾”不仅包括了西医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痢疾病名在《内经》中称为“肠辟”,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肠辟下脓”等。至隋代(公元5-6世纪间)始称“痢疾”,巢元方所撰《诸病源候论》中有专述痢疾的《痢疾诸候》章节,痢下“重者状如脓涕有血杂之”;“轻者白脓上有赤膜薄血,状如鱼脂脑……”。在治疗上,历代医家皆强调了“新感而实者,可通因通用;久病而虚者,当以塞因塞用”的准则。



  朱氏之“仙桔汤”用治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慢性结肠炎等病,一般5-7贴即可见效。值得一提的是,“仙桔肠”的拟订与药物组成,突破了知余年来“久病而虚,当以塞因塞用”的治则。因为患者痢下缠绵,时休时作,迭治不愈,既有久病而虚的一面,又有湿热之邪留恋的客观存在,非“塞因塞用”所能顾及,必须在清除湿热的基础上,运用健脾敛阴之法,方能相得益彰,这是朱氏自拟“仙桔汤”治慢性痢疾,古训新知,融一炉冶的成功之处。

刘氏经验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全方由生黄芪30g,党参15 g,当归10 g,柴胡5 g,丹参20 g,芡实15 g,仙茅10 g,仙灵脾10 g,风尾草10 g,山楂15 g,甘草5 g组成。辨证以面浮肢肿 ,面色萎黄或泛白,少气乏力,纳呆少食,腰膝酸软,或伴足跟痛,形寒肢冷,性欲低下,月经失调。易感冒,舌质淡,或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或沉细无力为标准。
刘氏认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表现为脾肾两虚者为多,或以气虚为主,或为气阳两亏。其病理关健在于本虚标实。其病理特点以虚(脾肾气阳亏虚)、壅(水湿、瘀血内停)、漏(大量蛋白尿)为主。根据这一病理特点创制了治疗NS的经验方。方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益气健脾祛湿,仙茅、仙灵脾温补肾阳,俾脾气健则水湿得运,肾阳足则自能化气行水,水肿自消矣。尿蛋白亦水谷精微所化,中气亏虚固摄无力,精微下趋则见大量蛋白尿,故方用升麻、柴胡、芡实升提固摄以消除蛋白尿。“水停则血瘀”,故方用丹参、当归、山楂活血化瘀,用甘草以调和诸药,全方熔扶正祛邪、固摄精微于一炉,标本同治。通过临床观察证实以脾肾双补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NS疗效十分显著”

方治疗高血糖危象

刘渡舟

  蒋某,男性,63岁。患糖尿病,虽注射了“胰岛素”,而血糖难以控制,高达16.6 mmol/L 以上。一家恐惶,前来求治。问其大小便皆不通畅,腹胀胸满,心中烦躁异常,不食不眠, 7 d来目不交睫。切其脉沉大有力,视其舌红绛似火。其妻面带戚容对余曰:“胰岛素”已 无效,中药尚有活路否?余曰:据《史记》载,“太仓公”用“火齐汤”治一“涌疝”病人 而愈。此事虽距今近两千年之久,而其病证宛然犹在,科学是可以重复的,大有借鉴之机。 方用大黄6 g,黄连10 g,黄芩10 g。

  服汤后不久,先得大便,所下颇多;后得小便,努而排之,竟溺出一条似精如脂的物体。患 者顿觉周身舒畅,睡意难捱,酣然梦乡。睡了六、七个小时,则觉腹饥思食。从此血糖下降 ,烦躁不发,渡过生死关头,而转危为安。

治痫方

1.生南星、生铁落、僵蚕、钩藤、石昌蒲、远志、蜈蚣、全蝎、生半夏


2.郁金、白矾、钩藤、僵蚕、栀子、胆南星、生赭石、地龙、磁石、天竺黄、硼砂、半夏、朱砂、皂角、广角、白花蛇、蜈蚣
治痫方。
3.含珍珠粉、翔羊角、牛黄、黄连、山栀、胆草、冰片、朱砂、白芍、天竺黄、胆南星、川芎、丹参
4.白胡椒加萝卜是民间治疗癫痫的有效验方

咳嗽

喉源性咳嗽

顾名思义就是喉咙疾患所引起的咳嗽
它的主要特点是:
痒为主症,咽痒如蚁行 阵发性咽痒,干咳,不痒不咳,咳的起点在声门之上,多为阵发性咳嗽,咳甚则痉挛状,咳嗽后吐出少许白粘痰
喉源性咳嗽的病因为:
1、感受风邪,宣发不彻,或病初频服糖浆、凉性药、收敛药或滥用抗生素、滋补药等,使邪滞肺经,闭门留寇。2、禀质过敏,微邪外感及异气(异味、粉尘、)等
故治疗大法:
宣肺为先,不管它是否有表证
均不能忘记宣肺散邪,然后配以脱敏、降气、化痰、利咽。治咽喉病一定要从肺下手方选“喉咳宁”本方为干老的经验方之一。
其功能为宣肺祛,主治喉源性咳嗽,过敏性咳嗽,慢性咽炎等
风(脱敏)。

药物组成:
用量我就不说了 以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为基础方
添加苏子、天竹黄、地龙、蝉衣、玄参、射干、黄岑组方而成。
方解 :

方中主药;麻黄、杏仁,麻黄具有发汗解肌,开毛孔的作用
.治伤寒
,杏仁降气行痰 ,因此这两味药对急性喉咳很奏效。
又根据《神农本草经》“麻黄又具破瘀积聚”之理 ,
可针对被肺经所困之邪而起逐邪外泄的作用。
本草纲目》载杏仁有“润大肠气秘 ,那么肺与大肠相表里,可理气而解秘,同样能增强解围破坚作用
因此这两味为本方的要药,另外现代药理证明,麻黄有抗变态反应功能。
地龙:虫类祛风药,擅长祛风解痉,定喘止痉。
蝉衣:缓解喉痒及阵咳而宣肺利咽,熄风止痉。
玄参:导药入喉。
射干:引导药,与玄参为伍可清热解毒,祛痰止痛。
天竹黄、黄岑:具有清热化痰,前者可以定惊,后者可以清肺经残邪之火。苏子:降肺气,止气逆。甘草:镇咳利咽(抗变态反应)。

全方药物的组成,配伍严谨,功效独特,具有宣肺,祛邪外泄,祛风止痒(抗过敏),降气化痰以达利咽止咳之效。

风寒咳嗽的特效方

此方系已故老中医张振东的经验方。二十多年前因小孩呛风咳嗽,多处求医不效,后经人介绍该医擅治咳嗽,便前往就 ,处方两剂,结果只服一剂而愈。因此方太神效,便就收藏。后来遇此类病人将此方与之,无一不效。经笔者多年试用,新感者只要一煎即愈,病久者也不过三剂。今将此方献于大家,以感激已故老先生。方:

荆防各10,粉甘桔各5/10,杏仁泥10,信前胡10,紫苏叶10,白云苓10,广陈皮10,炒枳壳10,法半夏10,藓去皮生姜三片

顽固性口腔溃疡

中医俗称口疮,表现在口唇之内,咽门以外部位,舌,唇,颊,软腭等
处发生溃疡,疼痛异常,病程延绵,反复发作,西医对此尚无根治方法.
古代医家对口疮的病因病机众说纷纭,但临床上多以火热,阴虚立论,治疗多以清
热,解毒,泻火,滋阴,活血,止痛为主,此类治法偶能取效一时,旋即复发,再难奏效.
医者往往以口疮为难治性,易复发性为挡盾牌,告诉患者决非三, 五付可以收功作为
敷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笔者根据云南名老中医吴生元教授的经验, 认为温阳补土
伏火极为重要,复发性口疮患者一经治疗.多获良效.
   顽固性口腔溃疡虽有火热上炎之征,但因反复发作,长期不愈,正气已虚, 脾胃之
火末熄,因此其炎上之火大多虚实并见.治疗过程中过用苦寒败胃之药, 正气越伤虚
火越浮,治疗虚火不知引火归源,一味滋阴降火,一派滋腻碍之品,中焦不能运化, 病
越长绵难愈.因此,将潜阳丹和封髓丹合二为一,加上治标之品,确立复发性口疮溃疡
温阳补土伏火之治疗大法.
   潜阳丹出自清.郑钦安<<医理真传>>,由砂仁,附子,龟板,甘草组成,郑氏认为砂仁
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
,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 ;甘草补中,
有伏火互根之妙.封髓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郑氏认为,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
水之气而入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黄柏之苦和甘草之甘, 苦甘能化
阴,砂仁之立合甘草之甘,立能化阳,阴阳化合,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笔者口腔溃疡十余年,数易名医,遍尝中西药物及各种偏方验方无数, 偶尔发作时一
二周不愈,疼痛不止,食难下咽.笔者遍查历代中西医文面前献,终不得治法, 后有幸
跟随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请教于吴老,吴老诚示之潜阳封髓丹,服之立效,深奇
之,又请教于吴老,吴老讲授<<医理真传>>,乃明温阳补土伏火之大意.行医以来, 该
方验之临床,每获奇效.

治疗急性外伤肿胀,用栀子散效果好


生栀子30—50克,鸡蛋清1个,面粉、白酒适量。生栀子研末过筛,与鸡蛋清、面粉、白酒共调成糊状,贴于患处,用草纸或布覆盖,绷带固定,敷药后休息,每天换药1次。本法一般1次即可见效,对在5天扭伤者效果较佳,对陈旧软组织挫伤者无效,开放性软组织挫损伤者不宜使用。

方二:生山栀六份, 带皮桃仁四分,研未用鸡蛋清调后外敷足心.可治小儿发烧烦躁.

上药加红花2克,青黛1克.外敷患处,治急性软组织损伤.

口腔溃疡

吴萸,肉桂研未醋调外敷足心.

肝癌外用止痛

活蟾蜍1只去除内脏加雄黄30g外敷肝区,30分钟内可止痛。做过7例,效果满意

顾丕荣老中医辨治肝癌的经验

  肝癌因其病情复杂,虚实互见,来势急骤,变化多端而成为难治重证。沪上名老中医顾丕荣主任医师运用三辨三法,重视三忌三要,在临床治疗中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1 三辨三法的运用

  癌之形成多由体气先虚,而后邪毒凑之,导致气滞血瘀,聚浊酿毒,相互搏结所致。故在治疗过程中,早期宜攻中寓补,中期宜攻补兼施,晚期宜补中寓攻。因人因病灵活应用,方可克敌制胜。所用药物不论补泻消散,尽量选用具有抗癌作用之品,则疗效更显著。

1.1 辨虚扶正以抗癌 前人有“养正则积自消”之论,临床应首先辨明气血阴阳亏损之侧重,以施“损者益之,虚者补之”之治法,以冀生化气血,调和阴阳,促进人体之免疫机能,增强自身抗癌作用之目的。况且肿瘤多缘于正气亏损,故治疗当突出扶正固本。肝癌之发现常属中晚期,因而更宜早补峻补。扶正以却邪,又为祛邪创造必要条件。

1.1.1 气虚 症见神倦懒动,语声低怯,眩晕自汗,面色白,舌淡、苔薄,脉虚。宜选用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等。黄芪宜生用,用量30~60g;党参或太子参可用20~30g。如防其壅气,则加莱菔子或地骷髅〔注〕。清·傅青主已将人参与莱菔子同用,补消兼施。且莱菔子也是一味抗癌良药。

1.1.2 阳虚 不仅常有气虚见症,更有形寒怕冷,面色惨淡,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宜用肉桂、淫羊藿、补骨脂、五加皮、韭菜子等。

1.1.3 血虚 症见眩晕乏力,心悸少寐,爪甲无华,舌淡无荣,脉细。常选用当归、白芍、熟地黄、丹参等。

1.1.4 阴虚 症见午后发热,虚烦少寐,盗汗遗精,头晕目涩,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苔少或剥,脉细数。可选用天冬、麦冬、沙参、玉竹、女贞子、旱莲草、鳖甲、龟板等。

  其他如百合、白扁豆、豌豆、桑寄生、续断、杜仲、大豆、核桃枝(夹)、薜苈果、胡麻仁等均具有较好抗癌作用和扶正功能,可随证选用。

1.2 辨证祛邪以制癌 祛邪之目的在于化积除癌。包括行气散结、活血消肿、化痰软坚、虫类搜剔、清热解毒等法。《内经》云“坚者消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俟邪去正自安。

1.2.1 气滞 症见脘腹胀满或气体攻痛,嗳气或矢气则稍舒,舌苔白或薄腻,脉弦。宜选用木香、乌药、香附、小茴香、枳壳、八月札、郁金、莪术等。

1.2.2 湿痰郁阻 症见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大便溏薄,肢肿腹大,舌苔腻或黄,脉濡软或缓滑。可选用厚朴、枳壳、茯苓、猪苓、土茯苓、车前草、生半夏、生薏苡仁、鲜南星、石菖蒲、瓜蒌、薤白、芋艿、瞿麦、石苇叶、山慈菇、黄药子等。

1.2.3 血瘀 症见痛有定处,按之有块,压之痛甚,或如针刺,舌紫暗或有瘀斑,脉迟涩。常选用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延胡索、大黄、川芎、三七、石见穿、肿节风、蜂房、蟾蜍皮、守宫、牡丹皮、柞木、铁树叶、虎杖、姜黄、天葵子、鬼箭羽等。

  不少清热解毒之品,也是抗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重楼、半枝莲、半边莲、白英、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紫草、牛黄、青黛、龙葵、野葡萄根等均可供临床酌情选用。因肿瘤多由邪毒致病,而邪毒每易化火,所以选用苦辛寒凉之品清之开之。

1.3 辨病选药以治癌 肿瘤发病部位和性质以及个体差异有不同,根据肝癌发病各别情况,选其适应药物甚为重要。如莪术、虎杖、石见穿、鳖甲、龟板、蟾蜍皮、八月札、猫人参、凤尾草、夏枯草、郁金、姜黄、铁树叶、龙胆草、熊胆、牛黄等为肝癌治疗中常选药物。其中以莪术、鳖甲、八月札、石见穿、夏枯草、虎杖、猫人参等选用机率最高。

2 三忌三要的运用

  肿瘤除采用合理的中西医各法治疗外,认真采用三忌三要,运用得当,对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很有帮助。

2.1 三忌

2.1.1 忌破血 在祛邪化积治疗过程中,宜活血不宜破血。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施用破血之品,如三棱、穿山甲、土鳖虫、水蛭等药物,对肿瘤虽有消坚止痛作用,但用之过久或用量太大,每易导致肿瘤扩散或转移。盖破血之品,能促使瘀毒在脉络中随波逐流,到处窜动,易使邪毒累及他脏。实践证明此类药物应慎用少用为好,更不宜久用。否则虽能取效于一时,但预后多不良。

2.1.2 忌烟酒 烟之危害,人人皆知。前人早有“耗血损气”之诫。近代更发现吸烟者不仅损体折寿,且香烟中的焦油(明显致癌物质)除对肺癌有直接作用外,还能导致喉癌、鼻咽癌、食道癌、胰腺癌、膀胱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包括肝癌在内的肿瘤患者吸之,犹如抱薪救火,自速其亡。

  酒之危害也不逊于香烟。酒辛热有毒(烈性酒更甚),扁鹊谓其“过饮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夺寿”。李东垣明确指出“酒火热有毒”,现代药物学认为酿酒之主要成份:醇,对肝脏有直接损害作用。饮酒入胃,先走肝胆二经。肝癌患者饮之,煽动内风相火,风得火势,火借风威,易致昏迷、抽搐、失血等险证。

2.1.3 忌讳医 “讳疾忌医”自古有之,现代仍不乏其人。农村仍存在“信巫不信医”的封建迷信陋习,或半信半疑,边医边巫。在患肿瘤之后不是积极接受中西医科学治疗,而是偏信于庸医邪说,从而贻误病机。

2.2 三要

2.2.1 要勤于食疗 “园蔬胜珍羞”对肿瘤病人尤为重要。多食新鲜绿色或黄色蔬菜及胡萝卜、白萝卜、薏苡仁、白扁豆、百合、海带、紫草和菌类中的猴头菇、银耳、香菇、松蕈等,也可食用蛤类(软体动物)、鱼翅、龟、鳖及硬壳果实等。

2.2.2 要善自摄养 肿瘤患者常因忧思惊恐而导致病情恶化。早在《灵枢》中已认识到“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务使患者心情旷达,乐观安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以及家属妥贴的身心护理等,均是肝癌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2.3 要坚持练功 《内经》谓“百病皆生于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只要病情许可,就要坚持锻炼,以期促进气血流畅,阴阳调和,增进新陈代谢,达到匡正祛邪之目的。

3 病案举例

  夏某,男,40岁。患肝炎2年,初诊为慢性肝炎。1980年春初检查甲胎火箭电泳为530,甲胎定性对流阳性,扩散阳性;血凝法为1∶1000,经某大医院确诊为肝癌。住院化疗2个月,火箭电泳又上升至14000,因而停用化疗,改服中草药也未果。7月份经用白蛋白等药物治疗,火箭电泳下降至9000,同年10月13日前来本院肝病门诊。症见肝区微痛,微胀,精神萎顿,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肝功能示:TBTL 51.3 μmol/L,SGPT 正常。此乃早年肝受邪伤,初病在气,久病入络,络痹血瘀,与湿热邪毒凝搏成癖,结于右肋下。治当补肝健脾,化滞解毒,以抗其癌。方用炒党参、焦白术、生黄芪、当归、炒白芍、茯苓、薏苡仁、枳壳、厚朴、黄芩、八月札、郁金、猫人参、鳖甲、牡蛎、蟾蜍皮、莱菔子、白花蛇舌草、茵陈等,随症加减服药30剂(用时停服西药),查火箭电泳下降至182,甲胎定性对流(±),精神渐振,然口干舌燥,乃瘀毒化火之象,前方加麦冬、天花粉,又服30剂,甲胎定性对流及扩散试验均转阴性。火箭电泳250,症状明显改善。仍以前方出入,服药至1981年12月,查火箭电泳正常,血凝转阴性,B超检查示未见明显块团。随访5年身体健康正常。

注:即干白萝卜,又名老萝卜头、枯萝卜、地枯萝等。

   
肝硬化腹水


黄芪30
当归15
赤芍15
醋鳖甲(先煎)10g
大腹皮12g
益母草12g
泽兰10g
泽泻12g
赤茯苓10g
穿山甲(先煎)10g
山药15、苡仁30,扁豆30
生大黄10
三棱10g
莪术10g

百日咳方

绝对有效的一个验方!!请鉴赏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好发于儿童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医根据发病表现称其为“疫咳“、“顿咳”、“天哮呛”。本病多发于
冬春季节。由于病程长,缠绵难愈,医者、患儿家长皆为之苦恼。
  百日咳验方用于治疗百口咳,收到满意疗效。
  方药组成:沙参10克、百部10克、白前10克、甘草10克、川椒6克,冰糖、蜂蜜适量,水煎服。
  方解:方中沙参生津润肺止咳,百部润肺止咳;白前下痰、降气止
咳;甘草则能甘缓止咳。而川椒一药尤为重要,其能“祛除邪气咳逆”
(《神农本草经》)。据何氏经验:此方运用川椒,原来自一患者所用民/
间单方,原方以“川椒7粒,置于鲜梨中心,放于碗内,再加冰糖1块,
蜂蜜1勺,久蒸至梨熟,梨汁同服,用于治疗痉咳”。何师曾疑其效,试
经川椒10克,加入冰糖、蜂蜜水煎,亲自尝服,药后感口内微麻,而从咽
喉部至胸腹部皆有松解宽舒之感,无任何不适。至此启发,此后何老将川
椒用量从1克递增至6克(5岁以下儿童皆用此量),加人辨证处方中,明
显地缓解患儿的痉挛性咳嗽,疗效迅速提高,故不可忽视川椒这一味主tH
药。多年来,临床运用此方治疗百日咳患儿常在2~4剂药后咳止病
愈,可见效果之佳也!_

中医药治疗蛋白尿

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蛋白尿的出现,是人体精微物质外泄的一种表现。人体的精微物质,主要依赖睥进行生化与统摄,并通过肾来封藏与固摄。劳累、伤食、服药、妊娠等因素,部可引起脾肾两虚。如果再有湿热内蕴,水湿不化的情况,就容易产生蛋白尿,其治疗也颇为棘手。笔者在临床上尝试采用补肾固精、益气摄血治疗肾炎蛋白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处方 生黄芪60克,太子参15克,焦白术10克,云茯苓10克,煨葛根15克,白茅根30克,干荷叶10克,旱莲草10克,金樱子20克,菟丝子10克,蝉衣6克,丹皮lo克,甘草3克。

  加味尿中蛋白较多,或久治不愈者,可加玉米须20克、桑螵蛸15克;尿中红细胞多者可加仙鹤草15克、茜草根15克;尿中白细胞多者加石苇15克、鱼腥草15克;尿中有管型者加丹参15克、通草10克;纳食差者加陈皮6克、薏苡仁12克;伴高血压者加杜仲15克;阴虚者加生地15克;阳虚者加仙灵脾10克、巴戟天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暇。一般服药1~2个月,尿蛋白可减少或消失。

注意事项  尿蛋自属于体内精微物质,宜藏不宜泻。因此在处方选药时,必须重视补泻两个方面的动态平衡。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补气健脾,金樱子、菟丝子益肾摄精,茅根、茯苓清热除湿,葛根、荷叶升提举陷,丹皮、旱莲凉血摄血,蝉衣可消蛋白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补而不滞,固摄不留邪,除湿不伤阴,清热不苦寒,凉血不留瘀,消除蛋白尿有良效。

汗症

新加龙萸止汗汤治疗盗汗多汗疗效好

生龙牡各30山萸肉30首乌30枣仁20黄芪20金樱子15乌梅15本方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多汗盗汗均有良效,一般2付见效。曾试用多次,效果特佳

多年不寐
多年不寐。取三穴  百会 神门  三阴交

低血压的方子

炙黄芪12g  当归6g升麻6g生地10g
熟地10g阿胶15g(冲服)炙甘草10g
黄精10g元肉10g女贞子10g远志10g
用法:每天一剂,水煎浓缩300ml分三次服用。

治癫痫病方


涤痰定痫散:炙全虫 蜈蚣 僵蚕 地龙各60 胆星 石斛 礞石 天麻各45 白芥子 橘红 石菖蒲各30,研极细末,服3-5,日三次


土茯苓治疗脑瘤有奇效

《上海名老中医医案医话集246》(因无书皮,故白山拟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赵景生土茯苓治疗脑瘤有奇效,
《山海经·中山经》荣草:“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李时珍疑即为土茯苓。
顾松园《医镜》引《山海经》文说:“此头风方中用之有神效欤?”
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载头痛神方:土茯苓四两,忌铁,银花三钱,蔓荆子、防风各一钱,玄参八钱,天麻一钱,辛荑、川芎各五分,黑豆四十九粒,灯心二十根,芽茶五钱。井河水各半,煎成一盅服。注:传自一道人。一妇人患头痛甚,欲自缢。服二剂,数年不发。
孟文瑞《春脚集》:立愈汤,治一切头痛:土茯苓一两,何首乌三钱,天麻、当归、防风各二钱。
以上二方皆重用土茯苓,此外治头风方中则不多见。
余律笙、程天灵治脑瘤:“……诸方中以土茯苓用至三十余次,计达六十余两之多。前四十余日,虽用驱风、息风、镇风及温养、清养、补养为治,病人饮食渐增,头痛减缓,然每隔四、五日必剧痛一次,痛苦呻吟,仍不能忍受,非注射吗啡不可,及重用土茯苓而病者头痛失矣。”
顾筱岩治疗梅毒效方:冬桑叶、土茯苓、苏薄荷、银花、菊花、连翘、石膏、石决明、炒山栀、鲜竹叶、甘中黄等药,方中亦 重用土茯苓。  

痹症

落枕的针灸治疗


1. 针刺养老穴,手法用强刺激,提插捻转加强针感,同时让患者转动头颈,疼痛即可消失,一般左痛取右,右痛取左.
        养老穴为小肠经郄穴,刺之能使经气上达,祛风通络.效果很好.

2.针刺双侧后溪穴,采用提插捻转泻法,同时让患者活动颈部,至疼痛减轻为止.
       后溪穴用于治落枕是因为手太阳小肠经与颈部有直接联系,是八脉交会穴,通督脉,故用于治落枕很好.

董氏方法也是特效的

基本上也是能一次解决问题的。大家不妨试试。哦,对了,要用对侧的。也要结合活动颈部。
如过落枕的症状是颈部僵硬的话,可以用内外踝连线中点的跟腱上面以及上两寸的两个穴位。
如果一侧颈肩部疼痛,可以用手掌掌侧,第一二掌骨之间,有两个穴点,1是第一二掌指关节结合处,2是与合谷穴相对的点。
如果不能低头,可加承浆穴。


合谷配外劳宫.两穴均用泻法,强刺激,以患者耐受为度.同时嘱患者活动脖子,哪里不能活动便向哪活动.一般一次可愈.不过落枕要和颈肩综合征区分开来.落枕一般只是颈部的某一块或一组肌肉痉挛水肿引起,起病急,无其他实质性的伤害,故用合谷疏风通络,所配外劳宫为治疗落枕的经验奇穴,两穴合用效如神助.

寒湿阻络型效方

当归15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5g,木瓜15g,川膝10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麻黄10g,黄芪10g,丹参1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通草10g,延胡15g,地龙10g,鸡血藤15g,伸筋草15g。
以上诸药纳入瓦罐中加水500ml,文火水煎30min,取汁150ml左右,二煎加水300ml,煎沸取汁150ml左右,去渣,二次药汁混合,分2次服下。1日1剂
摘自《首席医学网》

鹤膝风用四神煎效好.

【鹤膝风痰】流痰的一种,生于膝关节部。初期在膝关节周围肿起如绵,不痛或隐 痛酸楚,皮色不变不热,慢慢胀痛增加,病腿渐至不能屈伸,肌肉日 益萎缩,坚硬如石,久而溃破,流稀水或夹腐块,日久形成关节半脱 位或膝内翻、外翻畸形,患肢缩短。类于膝关节结核。参贝“流痰” 条。
【流痰】即骨关节结核病。故又称“骨痨”或“疮痨”。多发于学龄儿童,患者常 有其它结核病变。病变部位以脊椎为最多,其次为髋、膝、踝,再次为肩 、肘、腕等关节。病多因先天不足,或久病肾阴亏损,使骨髓不充,骨质 疏松。外邪乘虚侵袭,痰浊凝聚;或由跌仆损伤等而诱发。此证过程漫长 ,多不热不红不肿,数过或数月后,始有酸胀漫肿而微高起,但不坚硬, 日久方溃,溃后流水或出豆腐渣样物,难以收口,继则形成瘺管。每有羸 瘦,乏力,潮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生黄芪240克,远志肉90克,克川牛膝90克,石斛120克

腰痛,晨鸡鸣甚,起床活动后痛全无

--------------------------------------------------------------------------------

鸡鸣乃是阳气萌动之时,有乃肝气疏泄调达,活动后自行消失,只需用流通气血之剂便可。病在鸡鸣时,鸡鸣散可用!此间奥妙,请诸位祥思之!呵呵。
木瓜15克吴茱萸2克橘皮12克苏叶6克生姜2片苡米90克 2付必愈!

腰腿疼方


治疗各种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病临床表现为酸、麻、疼痛、触电感。
寄生15
杜仲15 木瓜15 千斤拨(草药)15 骨碎补15 威灵仙15 狗脊15 川断15
甘草6
本方药性平和,临床各症状均可运用。
临床疗效满意,以供各位好学者共参。

一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秘方

青风藤50g

黄芪50g
黑豆50g
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七剂为一疗程,大多服过二三剂即开始见效。
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之腰腿痛胀有效果,本人虽应用此方不多,仅试用过十余人,但均有腰突症典型症状,腰或腿痛,或腰腿均痛,腿麻、胀,遇冷加重,得热稍缓,抬腿试验(+),经CT提示腰间盘突出或膨出,服1~3疗程痊愈!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当归60牛膝60白芍60防风25威灵仙25土鳖虫25丹参25秦艽25桃仁15红花15乳香15没药15蜈蚣8条白花蛇2条甘草10冰糖100酒2.5kg

腰椎骨质增生腰腿痛方

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病临床表现为酸、麻、疼痛、触电感。
寄生15
杜仲15 木瓜15 千斤拨(草药)15 骨碎补15 威灵仙15 狗脊15 川断15
甘草6

治疗颈椎病效方


白芍30~60木瓜12葛根12丹参12狗脊12桃仁10地龙10威灵仙15全蝎4穿山甲6甘草3
加减:头晕目眩加天麻;头痛加川芎白芷;呕吐加半夏;疼痛放射至肩背部加秦艽每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2~3日一般连用2~3个疗程。

骨刺方
      

乌梅250克,水煎,取浓汁,待将煎好时,取生铁500克于火中烧红,将生铁放入以煎好的药煎内,再兑入姜醋250毫升,熏洗痛处。每日1—-2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我运用此方多次,效亦佳。

肩周炎特效穴“肩痛穴”

是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经外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2.适应症与禁忌症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妇科的痛经、精神病患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禁忌症主要针对妊娠期的患者。



辩证与辩病结合治疗风湿关节炎

一:辩证论治
(一).风湿热痛:
症状:“关节肿胀”,自觉灼痛,或局部红肿灼痛,得冷则消除,但见冷水后仍加剧,痛不可尽,罹患关节活动受限,或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症状,舌质多较红,苔白干,或黄燥,脉细滑数。
治则:驱风祛湿,清热解毒,佐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
芪已土地汤(自拟方):
  黄芪 12g
防已 15g
土茯苓 30g
地骨皮20g

  防风12g
白术12g
当归12g
二活各12g

  桑枝30g
钩滕20g
牛夕10g
加减法:
风重者(关节游走性疼痛)加:
海风膝15g灵仙15g或路路通10g。
               湿重者(关节肿胀重着,苔厚腻)加:
苡仁20g苍术12g或萆薢15g草果6g。
               热重者(关节红肿热痛)加:
黄柏12g石膏30g细辛3g夏枯草20g地龙12g。
               咽喉肿痛者加大青叶或板兰根12g。
(二).风寒湿痹:
症状:肢节关节疼痛、酸处,关节屈伸不利,初期兼多有恶风、恶寒、喜热等症状,一般疼痛较剧,喜热恶冷或麻木不仁,舌质淡红,苔多白腻,脉沉弦滑等。
治则:驱风散寒,祛湿通络,佐以益气活血,健脾除痰。
芪已乌桂汤(自拟方):
   黄芪12g
防已15g    制二乌各6g
桂枝12-20g

    二活各12g
防风12g
当归12g
白术12g

    秦艽12g
地骨友12g
灵仙12g
加减法:风盛者加:海风滕15g路路通12g乌梢蛇12g。
               寒盛者加:熟附子12g姜黄12g或细辛3g。
               湿盛者加:麻黄6g苍术10g苡仁20g。
               剧痛者加:蜈蚣3条
               刺痛者加:挑仁6g红花9g白芥子9g
               肾虚者加:杜仲12g拘杞12g
(三).久痹:
痹症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形成气血更加虚弱,肝肾不足,血瘀痰阻关节筋骨,症状更为复杂,往往虚实复杂,寒热错杂。必须分清寒热虚实,仔细辨症,综合上述二方灵活应用。

二:辨病用药:
此是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对本病确有疗效的验方:


----------------龙蛇散---------------
地龙250g
白花蛇4--6条    乌梢蛇60g
蜂房60g
全蝎210g

制服法:上药烘干,共为细末,过筛后,装入O号空心胶囊,每丸药2.5毫克,成人每服4~6粒,日服2~3次,20或25天为一疗程。此方可单独使用,或配合煎剂使用。


---------------祛痹灵-------------
制马钱子30g
炮甲60g
熟附片30g
元胡30g

制服法:(马钱子制法:将马前子用香油炸黄然后用刀片刮去毛) ,将上药共研细末,装入O号胶囊,成人每服2~4粒,一日二次,于午前睡眠时或夜间睡前服,温开水送下。如果服药后在二小时之内微觉头晕,肢体某部位肌肉微觉跳动,是正常反应,一般2~3天消失。本品有小毒,不宜过量!因有积畜作用,一般不宜久服,一疗程为20天,可间歇用药。

自拟马钱龙蝎散治类风湿



制马钱子30g、全蝎20g、地龙30g、白花蛇20g、雷公藤60g、当归20g、桂枝10g、白术40g、黄芪80g、鸡血藤50g、伸筋草20g、千年健60g、威灵仙20g、骨碎补30g、淫羊藿50g、制川草乌各10g、淮山药50g,研末,每次9g,每日2次,30天为一疗程。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顽痹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痹也。”笔者认为气血、肝肾亏虚为其本,风寒湿是发病之诱因,病变过程中病理产物湿、痰、瘀血又成为阻滞经脉关节的有形实邪,故本虚标实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自拟乌钱龙蝎散方中马钱子活血通络止痛,透达关节;雷公藤行十二经,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地龙、白花蛇、全蝎搜剔祛风,通络止痛;重用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力;制川草乌、桂枝、鸡血藤、伸筋草、千年健祛寒活血,通络止痛;当归养血活血;碎补、威灵仙、淮山药、淫羊藿补肝肾,强筋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补肝肾,强筋止痛之效。

坐骨神经痛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坐骨神经痛
生马钱子100g,血竭100g,蕲蛇100g,桃仁100g,防风100g,生川乌30g,川芎30g,生地50g,乳香50g,血藤100g,一枝蒿30g,蜈蚣10条,续断50g,没药50g,生草乌30g,柴胡100g,全虫50g,三七100g,细辛50g,牛膝50g,姜黄50g,丹皮50g,升麻100g,甲珠100g,杜仲100g,白芷50g,海马50g,独活100g,赤芍50g,黄芪100g,木瓜100g,桂枝100g,红花100g,当归50g,木香100g,枳壳100g。
2 用法
将上述36味药泡酒1个月后用(泡的时间越长越好)。将药酒液浸在纱垫上,根据患处大小决定纱垫的大小,然后在纱垫的贴患面洒上一枝蒿、刺五加皮药粉,贴在患处。如是坐骨神经痛3~5天更换1次,一般3~5次可治愈,在治疗中有2位患者更换8次获治愈。
如各种扭伤一般2~3次,新伤口只需用药1次(指小外伤)即治愈。

坐骨神经痛的针灸疗法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以臂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疼痛为主症。常见以下三种证型。

    辨证治疗

    主穴:腰2-5夹脊穴、阿是穴、环跳


1.风寒湿痹

    诊断要点:腰腿冷痛,上下走窜,屈伸不便,遇阴雨寒冷气候加重,或伴下肢肿胀;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沉。

    处方:秩边、阳陵泉、命门


2.瘀血阻滞

    诊断要点:有腰部内挫伤史,腰腿刺痛,痛处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间痛甚,不能俯仰,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滞涩。

    处方:阳陵泉、膈俞、血海、委中


3.正气不足

    诊断要点:腰腿隐痛,反复发作,遇劳则甚,下肢萎软,恶风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沉细。

    处方:阳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坐骨神经、臀、腰骶椎、肾、压痛点

    皮肤针:叩刺腰骶部及在压痛点刺络出血,加拔火罐。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

在临床上我曾遇到一些重症肌无力患者,曾用下面的思路来辩证施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整理出来让大家看看,是否有更好的意见,请不吝赐教.(该症中医可参考睑废、视歧、痿症、虚损等症治疗,也可以从奇经入手辩证施治)
       中医药
1、        脾肾虚损,气血失和,经脉失养,眼睑垂缓。补脾益肾,用温肾益脾汤。处方:党参20黄芪25芡实10金樱子10巴戟天10仙茅25
肉桂5水煎服日1剂。
2、        脾肾虚弱,筋脉弛缓,眼胞下垂,益气补中,健脾助化。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党参12白术10茯苓10炙草6黄芪10当归10广皮3
升麻3桔梗3苍术5晚蚕沙10水煎服日1剂。
3、        气虚乏力便溏,眼睑虚浮,脾气虚,益气健脾用参苓白术散。
4、        血虚月经涩少,以至经闭益养血安神,补血养肝用归脾汤、四物汤。
5、        肾阴虚视目不清益补益肾精,滋阴潜阳用六味地黄丸加女贞子,旱莲草、龟板、牡蛎。
6、        上胞下垂,脾虚气弱,益气升阳。补中益气汤(黄芪18人参10归身12陈皮12升麻9柴胡6白术12甘草5)加丹参、鸡血藤、木爪、
丝瓜络、秦艽、白僵蚕。养血通络用八珍汤(当归12川芎10白芍12
熟地10党参15白术12茯苓12炙草6)、人参养荣汤(当归10
白芍15熟地10党参18白术12茯苓12炙草8肉桂6五味子6远志10陈皮12黄芪15生姜3大枣10)补益气血。
7、        命门火衰,脾阳不足。温肾阳、益化源用右归饮(熟地10
山药18枸杞15杜仲15枣皮10炙草6肉桂5熟附子10)加人参、白术以增强补脾阳之功。

8、        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右归丸
西药
1、抗胆碱酯酶药物 溴吡斯的明
2、肾上腺皮质激素 泼尼松
3、免疫抑制剂
本症忌用性味寒凉的中药,蟾蜍、六神丸、喉症丸、以及安定、非那根、庆大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可以用青霉素、头孢唑啉钠。


妇科用方

治子宫发育不良方


当归30川芎5炒白芍5阿胶15肉桂6巴戟天12党参30丹皮5干姜6甘草12紫河车2(冲服)水煎服,每日或隔日一剂,连服3——6个月,
主治:子宫发育不全,久年不孕,初潮推迟,月经量少,色淡、身材一般矮小,脉沉细。

安胎饮——防治流产卓效

组成:党参20克,炙黄芪20克,焦白术12克,炙草3e,阿胶末6克,(烊化)砂仁3克(后下),续断10克,黄芩10克,菟丝子10克,桑寄生6克,糯米、苎麻各一撮为引。
    用法
    上药温水浸泡一刻,文火煎两刻后下砂仁,再煎一刻,滤出为头汁,放凉服下,静卧休息,切戒房事。二三汁,服、用法同上。
    疗效
笔者数十年来临床运用本方保胎得心应手,疗效可靠。因本方组成符合历代医家关于“安胎”的论述和实践。

宫颈炎的秘方

砂仁3 苍术10 知母10椿根皮15土茯苓20黄檗10柳树根30乌贼骨15白芷10
十天一个疗程,治疗宫颈炎和一般带下之症百发百中。
这里献方,我也是我的老祖宗们积一些德吧,反正到我这一代是没了继承了。

宮腔粘連方

活血化瘀   通絡助孕
生蒲黃10克    五靈脂12克    生苡仁20克    敗醬草20克    當歸10克     丹參15克
赤芍15克     王不留行15克    益母草20克    莪術10克      柴胡15克      鱉甲30克
桃仁10克     大黃5克
水煎服

盆腔炎治疗
1. 在急性或亚急性阶段,主要表现为湿热、湿毒或热毒证,如发热恶寒,带下黄稠,小腹灼痛,或阴道下血,淋漓不止,舌红苔黄,脉滑数。此期直须清热解毒,利湿止带。罗氏自拟“盆炎清热汤”,以蒲公英、败酱草、金银花清热解毒,绵陈、黄柏、栀子、车前清利湿热,丹皮、桃仁、丹参、延胡等活血化瘀。带下量多者予“茵陈败酱汤”,以绵茵陈、败酱草、银花藤、黑栀子等清利湿热,冬瓜仁、薏苡仁、茯苓等利湿止带。热甚加青蒿、连翘、紫地丁;腑实便秘则加大黄以泻下热结。湿热为患,热可伤津,湿碍气机,处理不当,容易损伤气阴,故清热毋过苦寒,以免损伤正气;利湿勿太峻猛,以防耗竭阴津。

2.瘀血内阻者,胞中结块,或胞络阻滞,可见少腹疼痛,拒按,经色暗红,有血块,或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舌暗红,脉弦。亦有症状不明显,仅有附件包块或输卵管阻塞者。治宜行气活血,佐以散结或通络。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或桂枝茯苓丸加味。膈下逐瘀汤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见长。偏热者,可去当归,加丹参;肝气郁结,乳房胀痛者,加郁金、青皮;胞络不通,加路路通、穿破石、王不留行;大便不畅者,枳壳改枳实,或加槟榔。桂枝茯苓丸以活血散结为主,可加牡蛎、海藻以咸寒软坚;莪术、橘核以行气活血散结;土鳖虫、九香虫以活血止痛。

3.若迁延日久,气虚而兼寒湿者,乃邪去正伤之证。可见小腹冷痛,带下清稀,面色苍白,神疲体倦,畏寒肢冷,短气懒言,口淡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治宜温经散寒,益气健脾。可用《金匮》温经汤加减。小腹冷痛较甚,去丹皮、阿胶,加艾叶、破故纸;带下量多清稀,去丹皮、麦冬,加白芷、白术、茯苓;纳呆者,加佛手、藿香。

卵巢囊腫(炎性)方

敗醬草20克    白花蛇舌草20克    赤芍15克    柴胡15克    當歸15克    丹參20克
莪術10克       二花15克

車前子15克    夏枯草10克     山甲6克   
路路通10克   昆布15克                 甘草6克
清熱解毒    活血化癥  

中药清宫方

处方:归尾10、川芎8、赤芍15、川牛膝10、红花10、益母草15、车前子10、败浆草10、五灵脂10、炒蒲黄10、茜草10、丹参12、甘草6、
主治:药流不全以及更年期功血淋漓不尽者。
以上单位为克。
此方和西药药流配合使用,药流不全的机会将下降90%。此方是本人结合几位老前辈的经验所得,已在临床上应用3年。

产后缺乳效方

基本方:赤小豆30黄芪30——40当归10炮穿山甲6(研末冲服)
路路通10通草5柴胡3
加减:乳房柔软、身体乏力加党参
乳房胀痛加川楝子
腰痛加川断、菟丝子。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口服,连服3——5天。

柴芍圣愈汤 

 组成:柴胡10克,枳壳15克,白芍15克,当归5克,丹参15克,党参40克,北芪40克,黄芩15克,郁金15克,甘草5克。
  功能:疏肝解郁,益气养血。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盆腔炎,卵巢囊肿,输卵管不完全性阻塞或完全性阻塞,输卵管一侧缺如所致不孕症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温服,每次250毫升
  方解:本方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宗张仲景《伤寒论》四逆散及李杲的《兰室秘藏》圣愈汤加减化裁而成。妇科月经不调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正气亏虚,不孕症者不管病程长短,有无症状,都系气机不畅、脉络受阻、肝失濡养所致。故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或输卵管阻塞时,益气化瘀可促进血液循环,使瘀祛新生,一般收效满意。方中以四逆散疏肝理气,党参、北芪峻补元气,以助运血之功,使气旺而血益行,瘀祛而不伤正,达到气血双补、开郁通经的目的。  临床应用:喻氏主张妇女月经病,特别是不孕症,无论是气滞还是气虚、血瘀,均以疏肝理气,益气养血为主。应用此法治疗越早,预后越好。加减应用:行经淋漓不尽去丹参加田七5克、生地15克,痛经加广木香5克;肥胖者加莱菔子15克;腰痛加杜仲15克,巴戟15克;带下如水样者加鹿角霜15克,或蜂房15克。北芪、党参补气治其本,量不宜轻;活血药量不宜重。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黄芪25太子参20白术15茯苓15益母草
15丹参10白芍10大枣10枸杞10熟地10
五味子5甘草3
水煎服,每日一剂,于经来第一天开始服用,经净为止。连续服三个月经周期。加减:
气虚加重参芪用量;经量特多加炒蒲黄、地榆炭
血热加丹皮、栀子炭
气郁加香附
贫血加阿胶、首乌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经期紊乱、面黄肌瘦、怠倦乏力。

崩漏证方

茜根汤
桑寄15
白芍15
茜根15
海螵蛸20
女贞子15
旱莲草15
芥穗炭10
棕榈炭10 阿胶15(炀化)
生地20
麦冬15
主要用于妇女月经.恶露淋漓不尽,辨证属于肾阴不足之证.止血效果良好.


张XX,女,25岁。1999年4月20日诊,诊前顺产一女孩,产时出血过多,产后食欲不振,随之出现心悸气短,微恶风,一身疼痛不可忍,舌淡白,脉浮大而虚。证为气血亏虚所致,药用:黄芪120当归头40三七(鸡油炸)20秦艽15。水煎服。服药1剂后疼痛即去八九,二诊后疼痛全消,后以归脾汤加砂仁、白蔻善后。

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方


鹿角胶10
紫河车10
肉苁蓉15党参15茯苓15半夏10
钩藤30
车前子15

  (烊化)  (冲服)                                                  (后下)   (包煎)
枸杞15
巴戟天20
茵陈15淫羊霍25生地30桑椹子15炙甘草15
每日一剂水煎服,30天为一疗程。
加减:1、伴幻听、多疑、加生龙骨18生牡蛎18鲜竹沥30(冲服)

2、病程逾年加地鳖虫10水蛭9乌鸡白凤丸2丸
主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症见性情急躁、夜间潮热、汗出、梦多、头晕、失眠、健忘、阳痿、早泄等,一般治疗2——3个疗程见效

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菟丝子30熟地30桑寄生10当归10川断10阿胶10
五味子10白术10茯苓10陈皮10
水煎服,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经期紊乱,头晕、心悸、耳鸣、眠差、舌淡、脉细弱。

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对于更年期综合症的妇女,只要出现自己感觉阵发性发热(不一定是用体温计能测出来),然后伴随着汗出,导师必用下面这个方(柴胡桂枝汤加减):桂枝15 白芍15 柴胡20 黄芩12
法半夏12 合欢皮15 炒枣仁12 百合9 香附9 生地12 炒麦芽12 炙甘草6。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取得很好的疗效,一般三剂就能改善发热、汗出的症状,剩下的就要根据患者的证候表现灵活加减了。

眼科

主治传染性红眼病方



处方:川连15克、当归l 5克、赤芍15克、大青叶30克、双花30克、菊花15克、石膏30克。
    用法:上药置脸盆内,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钟。先熏后洗,日2次。
    禁忌;辛辣、鱼虾、酒酪等食物。
按语:本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对传染性红眼病疗效良好
电光性眼炎治疗


利多卡因加抗菌素眼药水,滴眼效果非常好.


皮肤科

黄褐斑

验方一

组成:  熟地10克  山萸肉10克  山药10克  泽泻10克  茯苓10克  丹皮10克  旱莲草15克  女贞子15克  白芍10克  赤芍10克  丹参10克  鸡血藤15克  陈皮10克

功用:  滋阴补肾,调和气血。

主治:  黄褐斑,症见淡褐色或淡黑色斑疹,形状不规则,或呈蝶翼状,对称分布于颧、额、鼻等颜面皮肤,局部皮损常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伴胸胁胀痛,性情急躁,睡眠较差,多见于中年妇女并常伴月经不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或微滑。

加减:  胸胁胀痛加柴胡、香附;心烦梦多者加炒枣仁、柏子仁、首乌藤;月经不调加益母草。

验方二

组成:  熟地18克  山药20克  茯苓15克  泽泻15克  黄柏12克  菊花12克  牡丹皮9克  山萸肉9克  枸杞子9克  陈皮9克

功用:  滋补肝肾,滋阴泻火。

主治:  黄褐斑。

加减:  兼血虚者加制首乌15克;兼血瘀者加鸡血藤20克,红花12克;伴失眠者加夜交藤30克,合欢花15克。

验方三


组成: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赤芍10克  生熟地各15克  白芷10克  女贞子15克  紫草10克

制用法:  每天1剂,煎2遍和匀,早晚分服。连服1~2个月。

功用:  养血活血,祛风消斑。

主治:  妇女面部黄褐斑,古称黧黑斑者,或兼月经失调,肝肾阴虚者。

方解:  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生熟地、女贞子滋养肝肾;白芷、紫草祛风凉血消斑。

加减:  月经量少或过期不行,少腹胀痛者加制香附10克,红花10克,以理气活血  

公开我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秘方!疗效百分之百。

万氏消癜方:

黄芪20
党参20
白芍10
当归10
茯苓12
熟地20
白术10
防风10
生甘草40生地榆25

五剂水煎服每次加服茶花牌云南白药半瓶,每日两次。五剂服完,全部症状消逝,但为了防止复发,可以再加服五剂。后五剂云南白药减半。

老汉我半生用此方治疗紫癜不计其数,效如桴鼓。对方理不明的同行,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的治疗

我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临床上,平时学习和积累了一些治疗经验,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是否在临床上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很头疼,现在我来向大家介绍我的治疗方法,相信一定对你的临床有帮助。普鲁卡因240mg加入生理盐水或5%的糖水中静滴,qd*10d,潘生丁50mg,tid,雷公藤多甙20mg,tid,多虑平25mg,tid。患者应该从第二天或第三天疼痛的次数减少,疼痛的时间缩短,一周后,或偶尔疼痛一次,逐渐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我们临床上也有用卡马西平,0.1,Bid,加雷公藤多甙20mg,tid,多虑平25mg,tid。卡马西平的剂量一般是0.1~0.2 q.i.d(逐渐加量) 。

鸡眼中医药治疗

鸡眼,本是小疾,但其疼痛也恼人,无意之中触碰到了,钻心的疼,就地取材用刀剪自己割除之的大有人在,招致其他感染也在所不惜。现在的治疗方法很多,有贴鸡眼膏的,有手术的,有用注射的,有火针的,不一而足,虽治好不少,但让人畏惧。中医治疗知道的人很多,可实际运用的很少,故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家。
        我收集了近一年来治过的病例,有37人,均用同一方法治疗,效果相当突出,全部治愈,发于此与大家分享。
        取乌梅一枚,水泡30分钟,取出,用潮布包8小时,打开用小刀削下一小片乌梅肉,覆盖于鸡眼之上,胶布固定,一次/日,换药时用刀削去突出的死肉再贴,一般一周左右即可连根拔除,根深的适当延长时间。治愈后同一位置一般不会再发。
        典型病例:某男,60岁,农民,足底多发性鸡眼,曾用过鸡眼膏几百贴,手术切除过两次,还用过硝酸银、生石灰等,来诊时左足14处,右足19处张了鸡眼,足不敢任地,垫了4层地毯剪的鞋垫,有几处他自己用刀削得太深了还有血迹,我称了半斤乌梅给他,嘱其分五次泡透后把肉全剥下来,放入研臼中捣烂摊在布上,贴于双足底,穿上袜子,换药时洗净并剪除死肉。一周后来诊,已穿着一双解放鞋,未垫鞋垫,不疼了,打开看时因足底染成了褐黑色,不好确定是否好了,于是又开了半斤,嘱其隔日一次。一个月后随访,已痊愈。距今又有半年多了,未再有新生的鸡眼了。
       这很能突出简、验、便、廉的中医特色,患者也无痛苦。学中医的可能无人不知此法,但用的人很少,下次试一下,有效了发帖于此,也好共同验证。

老年性皮肤搔痒四物消风汤效果显著


好发于冬春季节,主要表现为躯干及下肢皮肤阵发性的搔痒,往往在睡前,睡醒,脱衣时突然发痒,严重者可引起失眠,烦躁,精神不振等痛苦,病程较长,皮肤色暗淡,苔癣样改变等。中医认为老年人年迈体弱,肝肾亏虚,组织器官功能衰退,气血不足,血燥生风致痒,我临床好用《医宗金鉴》里的四物消风饮加味:
生地20克 当归15克 荆芥12克 赤勺15克 柴胡12克 白鲜皮20克 蝉蜕12克 薄荷10克 地龙30克 乌蛇20克 甘草5克  水煎服  每日一剂

中药治疗牙痛

处方:大生地15克、生石膏30克、荆芥10克、防风15克、青皮10克、生甘草5克、丹皮15克。
    加减法;上正4牙痛属于心经,加川连15克、寸冬20克。上左3牙痛届胃经加白芷、川芎各9克。上左尽牙痛属胆经.加胆草12克、羌活9克。上右3牙痛属命门,加当归10克、羌活9克。上右尽牙痛属大肠,加川军10克、枳壳10克。下正4牙痛属肾经,加黄柏12克、知母10克。下左3牙痛属脾经,加白术10克、白芍12克。下左尽牙痛属肝经,加柴胡10克、栀子12克。下右3牙痛属小肠经,加木通13克、车前子13克。下右尽牙痛属肺经.加黄芩10克、桑白皮l 2克。
    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服。
    禁忌;辛辣、酒酪,鱼虾、羊肉等食物。
    法语:本方无论风火虫食痛照服即愈,如属虚火牙痛去生地加熟地黄。经临床应用确有特效。

小儿遗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效果好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对桂枝体质小孩的遗尿有佳效,对其汗多、烦躁、易哭、胆小、好动等症状有明显的效果,且长期服用能改善体质状况,是桂枝体质孩童安全、可靠的营养保健剂。

咽痒咳嗽

处方:桔梗10、荆芥10、冬花10、百部10、陈皮8、甘草6、蝉蜕6、射干10、生姜3片、防风6、白术10、黄芪15、茯苓20、半夏12
主治:咽痒咳嗽,咯痰不爽,痰稀薄色白.怕冷患者.本人用了几年,效果很好.
此方是本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方,希望能加上1分,以示鼓励哦.

小儿咳嗽——辩症属肺炎喘嗽

此方是本地的名医张刚的经典方.{6岁小儿的用量}
方药:
炙麻黄4
杏仁6
桑白皮10
苏子10
陈皮9
枳壳9
生石膏10
茯苓10
桔梗10

          白前9
炒莱菔子10

临床加减:痰多  加 川贝    天苎黄   热象 加黄芩  栀子    痉挛性咳地龙8 研末分两次冲服.
每日一剂 一次约50 ml 连服三剂  均能获效.

[ 本帖最后由 金鉴 于 2009-10-25 22:52 编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