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进记忆的方法,使脑力完全利用的技巧

 sdligaolin 2009-11-13
增进记忆的方法,使脑力完全利用的技巧
学习之道   2009-01-12 10:27   阅读126   评论0  
字号:    

 第七章 增进记忆的方法,使脑力完全利用的技巧

01重要的事项放在开头和未尾去记忆

在一个小时的授课和讲演中,据说把重要的问题放在开头和末尾一分钟来讲最有效果。

开头的时候有一种好奇心:「到底听他是怎么开头的」;末了有一种结束想:「到这里,大概就快完了吧。」

精神连续紧张一个锺头,不太有可能,中间总容易出现松弛状态。所以要在精神容易集中的开头和未尾,让听众把重点的地方记住。自己一个人学习的时候,也是在开头和未尾的时候学习最重要的问题,较为容易。

不限定是时间上的开头和尾末才好记。比如把记忆的东西写成若干条时,开头和未尾那条就较为好记。正中间和相邻两侧的混杂在一起比较难记。这时必须把最重要的东西写在两侧。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在考试前背诵英语单词时,A、B、C开头的一些词会记忆得很好,但在往后就不容易记了,等到末尾的X、Y、Z那一部份又能记住了。

所以为了不遗漏,全都记下来,把顺序倒过来记,从中间往前或往后记,也是很好的方法。

此外,还有数不尽的事情都是用这个办法记忆的。在歌诵演出中,往往开头和末尾的节目都是受欢迎的,按候选人申报顺序张贴的各宣传画,安排的演讲,不管其内容好歹与否,其开头的末尾的一个总是引人注目的。

当然,记忆的第一步是要有想记的意图。然而,也有本来没有任何意图,到后来才想到非记不可的场合。在这种场合,仍然是开头和末尾的容易想起。要求别人记忆时,一定要牢记本条办法。

 

02头脑运作滞塞时,应将注意力转个身旁事物上

人们在考试时,常会遇到因不知如何水入情况而大为困扰的问题,就方法来看,这可能是因为精神集中不得其法之故。以下是美国记忆技术学校所实行训练的方法之一,供各位参考。

步骤一:首先,从身边选择一物做为精神集中目三。

步骤二:然后,注视该物直到疲倦为止。

步骤三:闭上眼睛,回想刚才看过的东西。如刚才看到的是一支原子笔,就在脑海中描绘出其形状、颜色、长度及用来在纸上写字的精形。

步骤四:当思维离开主体(原子笔),就立刻睁开眼睛,停止思考。

步骤五:中断三十秒。

步骤六:重新开始。改变集中目标后,回到步骤一。

据说,接受这种训练的人,原本精神无法集中超过八秒钟者,经训练后,都能连续集中达三、四分钟之久。效果之佳,令人惊异。

这种方法无论何时何地都可实施。并且相信由这种训练下的头脑,一旦有需要,便能立即「点火」,供应证明的思考作用。

 

03一直解不开的问题应暂时抛一边

据说,英国著名哲学家鲁索在研究深奥难解的问题时,每当持续不断的思考二、三个小时,以至二、三天之后犹不得解答,就会大喝一声:「滚到地狱去!」命自己暂时将问题抛开。几个月后,当这个问题回到意识中,问题的决往往比预期中的还要顺利。

他所谓的「地狱」,其实指的就是潜意识的作业场所。换言之,当他命令问题离开意识时,潜意识仍然在继续活动,替他思考问题、分析解决之道。

关于,鲁索曾有言曰:「我在发现这种方法之前,经常因为无法顺利思想而变得茶饭不思、坐立难安,甚至白白浪费几个月的时间是常有之事。现在,我不会再作这种傻事了,每当有问题无法解答,我就把它交给潜意识,以便空出整个心思去忙别的事。」

知道这方法之后,再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我们就不会因为「我为什么想不出办法」而感到气馁,并且懂得如何先让问题离开自己的意识,暂时解除身心的痛苦状况。然后在一段时间过后,再命令问题回到脑中,重新以清晰的意识检讨解决之道。

 

04利用补集合法能增加记忆效率

X公司有A、B、C、D、E、F、G、H、I、J十个职员,其中A、B、D、E、G、H、J七人是从自己家里来上班的。公司经理想要把这事记住,用什么方法才有效率?在这时,能直接记住A、B、E、H、D、G、J,那当然很好,但有更有效的方法。因为知道一共是十个人,倒过来只要记住不从自己家上班的人就行了。不从自己家里上班的C、F、I三个人。这比记忆前面七个人轻松得多。从十个人中把这三个人去掉就可以了。

像这样,清楚地知道整体,需要记忆其中的大多数的时候,只要记忆其余部份(数学上叫补集合)就行了。

把这种利用补集合的记忆法稍稍扩大一下,也可以想到这样的方法。即整体是按某种法则构成,我们需要先认清那个法则,再记忆离开那个法则的少数就行了。

对各种各样的法则,例外总是有的。把法则连同它的例外牢牢记住,从例外中发现法则,反过来又从法则想到例外。扩大的补集合就是把这样的办法利用于记忆的。

 

05思考记忆的方法,本身亦可加强记忆

列举各式各样的记忆式,但并非所有方法都适用各种状况,应用在各种人身上。每个人最好都能思考出自己的一套学习的方法,如此不仅能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可藉这种思考行为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记忆。

也许有人会问:「如此撇开现有的方法不用,反而费时增加一种思考步骤,难道不会影响读书效率吗?」

事实不然。当一个人在五到非记不可事情时,都会就该事的前因后果,可能影响等有关事项的进行了解,就算他找不到记忆该事的最好方法,也已将该事牢牢记在心里。

 

06精神不易集中时,可念出声音加强印象

不晓得各位有无看过幼儿园的小孩边玩游戏,边口中念念有词的情形。基本上,他是一种将心里所想的事物改变为语言,以刺激自己行动的行为。这种具有对自己谈话机能的语言,瑞士心理学家协尔塞称之为自我中心语言。

通过在记忆某件事时,都会先像幼儿园孩童一样先把事情内容改变成自己的语言,然后开始「自言自语\」说给自己听,此法可收到加深记忆的效果。

 

07用研制的图表减轻记忆的负担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某商品的说明书是些黑压压的文字、专门术语,人们看了一点也不理解。而另一种商品的说明书文字很少,但使用了图和照片,使人一目了然,长久不忘。

我们在谈文章的时候,是依靠词语,一边想象着具体的情况到底怎样,一边往下读的。所以阅力差、想象力不足、对于该事物没有预备知识的人,就不能涌现出具体的表象,就不会完全理解它。因而也就困难了。

但是如果书上有图片和照片,哪怕是初次接触,也能在一瞬间间通观全局。看上去很复杂的东西,只要有图解,便会很容易记在脑子里。

这种有利于记忆的图,要尽可能整洁、用彩色区分。画得有立体感,则更能帮助记忆。立体的、复杂的东西,用模型配合解说,能使人易记。因为图片、模型都同时进入脑海,可从中得到种种信念。

 

08复杂难懂的观念与现久,亦应改用日常语言记忆

教科书与参考书上的数据由于必须要绝对正确,故常予人抽象与脱离现实的不实感。这些资料就算能理解,也难长久记在心中。

此时,我们又可利用「语言表现法」将这些抽象的数据转变成日常的语言,像物理学上的「固体角运动量不变原则」,即可用语言变成「液体除非黏着性高者,否则无法像固体一般,受力就可旋体」。

事实上,将理论「言语化」正是学习物理的一大秘诀。因为任何物理原则都取自大自然的现象,我们只需要让它恢复成大自然现象而使之融入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便能轻易记住,永远不忘。

 

09考试作答时,先想到的答案往往最正确

在许多公司的创开会议,发现每当上个提案提出之后,最后被采纳做这案的多半是最先提出的那一个。这种现象与「先入为主」的观念有关,也与考试作答徘徊在二个答案之间,被迫二选一时的选择有关。

譬如,当我们写下「访问」这个名词时,突然收到:「拜访人家应由门进入,这字似乎应该写成「访门」,不应该写成「访问」吧?」此时,我们就会对自己写下的字感到非常怀疑不安。

此时给各位建议的是,每遇到这种情形,心理应想着「直觉往往最正确」,然后大胆地选择最正确的最先想出的答案,你会发现这种方法经常能为你带来好运。

 

10与其随便作答,不如暂时将问题搁置,留待日后再行解决

在与记忆有关的众多研究当中,有一项实验证明:一件工作,做到一半停下来时对该工作的记忆,要比全部做完后的记忆清晰。举例来说,二组人同时做二十四题简单的计算题,其中一组从头做到尾,另一组做到半途被要求暂停,然后加以测验,后者记忆的数量是前者的三倍之多。

随着这项研究结果的出现,美国某心理学家再针对习题全部做完的前组做了另外一项实验,用意在于就答案碰巧会、通盘了解、随便回答、未答完四种情况,调查被实验者的记忆程度,结果发现记得最清楚的是未答完的题目,最模糊的是随便回答的题目。

像这种情形,证明除了碰巧会的情形之外,凡是不会回答的问题都应该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随便回答的题目,之所以无论答案答错都无法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是因为它已经被赋与答案,而在脑海中,被赋予答案的题目都会被下意识地加以忘怀。

这种微妙的人类心理结构,在学习记忆方面有其深远的影响,学生最好对这种心理结构有所了解,对自己的学习会有帮助。

 

11要英语单词和汉字分解开来记忆

向一门新的外语攀时,任何人都必须跨越单词的壁障。把本来就不懂其意义的,像念咒语一样的东西,一次要记上几十个,当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从A开始按顺序死记硬背,这种做法效率低,收获不大,这是大家都有体会的。记了又忘,忘了又记,反复查辞典和单字词组。这样做如能发现什么记忆单词的方法也好,可是却什么也发现不了。因此不能有把握地记住这些单字。

于是开始有人注意起字源、字根,把这点当作是记忆单词的引子。

在许多场合,单词可份为词恨、接头词、接尾词。这些字根、接头词、接尾词都各有不同的意义,知道了这些来源意义,再把它们联合起来,就能推断出该单词大概的意义了。

碰到新的单字,先从字源方面推断出它的意义之后,再翻辞典予以证实。发现意义稍有出入时就予以修正。这的。记住字源,也合乎「基础的东西较好记」、「记忆的东西尽量减少的原则」。完全是初次见到的单字,只要大概知道意义,就能去掉了对它的恐怖感。遇到了单字,即使一时想不起来它的意义,只要掌握了记忆的线索,胆子也就壮些。

例如triangle作例子。这是由tri(三个的)这个前缀和angle(角)这个词根组成的。因此得知tri+angle就是三角形的意思,这很简单。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tricycle是个什么意思?tri(三个的)和cycle(轮)组合司语,即三个轮子,也就是三轮车的意思。

这样从词源来了解单词,印象就很强烈,难以忘怀了。

当学习汉字和复合词时,我们也采取了这个辞法。汉字的「偏、旁」各有不同的意义。从小学养成了这种直觉,因此看到了「?」字,大概就能猜得出是比目鱼一类的东西。挑战的「挑」字即使一时想不起来,却能从其「偏」是「手」部而不是「木」,其「旁」则可发音上弄清楚。理解复合词也是一样。

想象一下外国人学汉字的艰难,就知道这样辨别单字、汉字的结构发挥着多么惊人的力量。

 

12想同时记忆许多事时,可编故事将事项全部纳入

在背诵单字方面,在一个名叫「连锁可视化」的方法可供利用。举例来说,当你在背诵英文单字(man)及(pencil)时,便可幻想一个摩豋原始人肩扛着一只大铅笔景像,然后将这个景像深深印在脑海之中。

史丹佛大学教授将旧有连锁可视化法加以改良,并将要求学生记忆所有单字、理论、事件有关联者串连成的故事,然后计对改良方法就二组学生进行实验:他要求其中一组学生,以相关的名词十个为一群,共十二群,编出十二个故事,然后加以记忆。对于另一组学生,他们则将所有名词打散,要求自行记忆。实验结果发现,编故事记忆能力是另一组的七倍之多。

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使事件与事件之间产生关联性,而在同时记忆许多事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种重要性,相信对他们的学习必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可以在学生过程中增加乐趣。

 

13背诵历史事件时,应该注意内容中的「连接间」的使用

记忆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关键,便是熟悉该事「如何发生」、「内容为何」、「演变为何」间的因果关系。譬如:以「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获胜,一举天下」为例,如果课本中的内容是「丰臣秀吉统一全国(一五九○年)之后,又发生关原之战(一六○○年)。最后,家康队获胜,江户幕府于是建立(一六○三年)。」就应该根据语句中「之后」、「又」、「最后」、「于是」等连结词,营造出整个事件的过程,注意其因果关系 。

这种语法,不但可帮助有效记忆,所记忆事件的发生年代顺序也不易搞错,收效既佳又可靠。

 

14奇界的幻想及联想可使记忆活用

据说,人类脑细胞多达一百四十亿。这样细密的脑部组织,照理说再多的信息都应该容纳得下。但事实上却不尽然,人类大脑在接收知识达到某种程度时,就会停止记忆,宣布罢工。因为它已经厌倦了一成不变的记忆公式。

这时,如果有信息急需要摆在脑里,该怎么办呢?很简单,只要让头脑换个口味就行了。这就好比人们在吃完大餐后,已经饱了还能继续吃甜点和水果是一样的道理,当头脑一直做同样的工作方式,很乏味时,你就应该「喂」它吃一些不一样式较新鲜的内容,让它重点燃起「起」的欲望,如此,它的记忆系统才能继续运作,不至于罢工。

 

15利用身体各器官作记忆事项

我们平时想把历史、地理、自然、社会课本中不相干的知识,一般脑儿地全部装连脑袋里,并不是件简?事。尤其记住的事项不久又全部忘光,令人觉得懊恼,不知如何克服。

当你发现自己正处于这种状况时,不妨利用自己熟悉的身体各部份器官,像头顶、额头、眼睛、鼻子、嘴色、脑部,乃至肚脐、四肢等由上往下来帮助记忆。譬如:当你读到日本政府组织时,即可如此来记忆。

「总理大臣是政府的「脑」、法务大臣是装满理论的「额」,外务大臣是观察事物的「眼」、财务大臣是象征财运的「鼻」…」。

 

16将数量化的东西转为文字叙述较容易记忆

一九六八年春,好莱坞曾举行过一次记忆术大赛。据说参与比赛的人中,有一位九十六岁的老人,由观众5~10秒钟的时间,说出五十组三位数号码,然后几分钟后将这些数字一字不差的背诵出来,而且当观众出抽问第几组号码时,他也能正确无误的说出来,真可谓神乎其技,如魔术一般。

这位老人私下透露,能记得下那么多数字,并非是他记性特别好,而是他有一套特殊的记忆方法。他的方法是把各组数字用其文字取代,譬如第三组号码是546,他会先写下各组数字的代号hrs,然后在三个字母之间再加上元音,写成horse(马)一字。托着,为了记忆顺序,他采用「拟音法」将第三组的3(three)和tree二字连接,想象用马绳系在树上的景象。

以这种方式将每组号码记下来之后,当他被问到第三组号码为何?他的意识会马上从three联想到tree(树),然后「马用绳系在树上」的情景马上跳入眼帘,使他能迅速从horse这个字易除元音获得546这组数字。

他所使用的这种「拟音法」,在记忆地理课本中本国特产、物资为何时相当有效,有兴趣者可设法利用。

 

17同种类的科目应分开阅读较有效率

常于旅行参观过寺庙无数,对于寺庙名称及所奉之神明为何,常于回来之后一个也记不得了,而且每次回想时,只觉脑袋一片空白。这种记忆混乱的情形,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交迭现象,乃因同时装入太多类似的情境于脑中,相互产生同化作用,终至无法区别。交迭现象同样会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在尚未掌握整理的状况下,持续学习类似的学科,则类似的知识会不断的交迭产生同化,最后变得混淆不清。换言之,刚读完数学,不宜接着念物理,应选择性质不同的学科如英文、地理、历史一类的科目做为调剂,学习效果较高,学习过程较不会疲倦。

 

18阅读一分、默念四分,为最有效的记忆力分配法

所谓阅读,即动眼及脑的记忆方式,而默念,即动嘴并不发声的记忆方式,这种方法非常有效,而且每个人都使用过的方式,但却鲜有人有计划的将它应用在学习知识上面。

根据在记忆术与学习心理研究方面之著名学者凯兹的实验,准备以九分钟记忆十万个无意的英文拼音,在做「3/5阅读,2/5默念」、「2/5阅读,3/5默念」、「1/5阅读,4/5默念」几组分记实验下,发现分配默念时间愈长,记忆量愈大。与所有时间都用在阅读上的百分之三十五记忆量相较,4/5时间供默念时有百分之二十七组记忆量:四个小时后再做测验,前者记忆量降至百分之二十五,后者仍保持百分之四十八。

由这项实验可知,默念不仅可扩大记忆量,且记忆维持量也大于阅读。大体而言,学习时间分配以「阅读一分,默念四分」为最佳效果,但需注意的是,默记时间若非必要,则不得边查看文字,此效果才不至于降低,此方法对于要大量记忆东西时很有效,同学可试试看。

 

19记忆多项事项时,可使之与周遭物结合

在美国,家庭主妇多定期前往超级市场大批采购,通常都会先在卡片上记下所有要购买的东西,然后到目的地时,每从购物架下拿下一种东西时,就从卡片上划掉一种,提醒自己,确定在购买完毕时,能每一种皆没有遗漏。根据他们的说法,这种方式,除了能顺利采购,还能防止任何购买所造成的浪费。

其实也可以用一种不需要记卡便能做定量购买的方法,亦即将所需购买的商品,与前往超级市场时,沿路所见的事物相结合,即能修正确的采购。

譬如:在记忆购物单时,便依牛奶-->面包-->香蕉-->香烟-->…的顺序下来,首先出门前,幻想厨房冰箱内装满牛奶,出门口时想着,门口阶梯上放着一条法国面包,在路旁,巨大的尤加树上香蕉累累,座落在第一个转角住的烟囱正在抽香烟…的情景,然后一路上默默记忆,到达超市后,再行回忆一次,依照记忆序将物品从货架上拿下来,如此便不会发生错误。

此种将记忆事项与身旁的事物相结合以加深印象的方式,使得记忆成为游戏,对反应能力很有帮助,若将此方法运用在读书学习上,并将之养成习惯,可帮助人们将要记忆事项分类,有些事项可以依此做有顺序的记忆。

 

20将信息「生活化」可加深理解与记忆

以下有一例子为美国方面,针对学习生活化结果教育结果所做的心理实验。

首先在抽样的十二名小学生中,特别挑选不善交际、且功课较差的六名为一组,另外六名普通者合为一组备用,做为事后的比较之用,同时设定实验的时间为十一个星期。

在这段实际的期间,前一组小学被安排在「儿童营」内生活,在这个地方,所有学习事项都被转化成生活事项,每一位小朋友都拥有一个被的角色,可能是邮差,或为医生,或为消防队员,或为老板,然后上地理课时,就让他们思考「从村上机场起飞的飞机,飞往某一外地时,该利用那一条航路最快」的问题;上练习课时,就让他们练习写「受到邀请但因故不克前往的答谢(致歉)函」;上课外活动时,就让他们扮演各种角色与旁方交谈。

如此经过十一个星期以后,再对二组学生做测验,结果发现,住在儿童营村内的六名学生学习成绩比另一组好很多,而且学习意愿也较以往增强很多。

换言之,所谓的模拟训练,就是要让学习者置身在一伸手、一抬头、一投足都能接触到知识的环境中学习的方法,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力及记忆方面的加强非常有帮助。

 

21在特殊的场合下记忆的事物,亦不容易忘记

人们在遗失某种物品时,都会下意识地回到记忆中,寻找最后看到该物品的地方。相同的道理,人们想找回以往的某项记忆时,也应回想起记忆该事物的场所。这种能帮助人们顺利找回遗失事物的记忆,称之为「记忆键」。

为了帮助这种「记忆键」运用得更顺利,人们平时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在不同的环境下,记忆不同的事物,如此,使每件事物都拥有其特有的记忆。这样一来,下次回忆时,只要找出先前留下的记忆键,记忆事项便能随之而来。此种记忆方式,很适合大标题的记忆,因为人们往往只要记得大标题时,内容就会很容易记得,故可运用方法把所有事项皆记忆住,对记忆很有帮助。

 

22为加深印象,最好都运用当时景象一并记下

曾有个学生发明了一种自己的记忆法:「每当我在电车上看书,发现非熟记不可的重点,就马上把头抬起来,看到窗外,将眼前看到的东西与内容重点一起记下。隔天早上,我再坐电车上学时,看到相同的景象,就会自然而然的将前一天记诵的东西再复诵一遍。如此经年累月,所记的东西永远不会忘记的。」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方法。将眼前景象和课本的内容一块记在脑中,将来万一需要记不起内容,只需回忆同时记忆的景象,就可顺利的将内容引出来。这种方法要比背死书有趣的多。

 

23选择重要事项加以记忆可使知识变得踏实

经常听到有人埋怨道:「该怎么办?我的记忆变差了,什么事都记不起来。」

其实,常忘记事情,就某种层面来说,并非顶糟的事情。因为在人们的脑中过滤系统会把平时使用的东西出清,以便腾出空间装其它必要的东西。这是 促使知识变得踏实的必经过程,不需过分担心。

在国外,人以初次见面,彼此做过自我介绍,就会不断在对谈提到对方的名字,譬如说:「真高兴认识条塔克先生。」「塔克先生,听说你来自日本?」在外国人来说,记住对方的姓名是一种礼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他们希望能借着经常提及对方名字,来提醒自己绝不可忘。

虽然在此人们没有这种常提及别人姓名的习惯,但他们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基本上,他们这种行为,即是一种选择重要事项加以熟记的头脑过滤作用。读书背诵时,也是利用同样的方法。

像这种记忆方式,可利用零星时间进行,若能每天反复练习,定能如期收到强化记忆的功能。

 

24索引卡片的使用方法

索引卡片的制作,对我们的学习可以发挥很大的帮助。通常我们可以准备一些3×5吋的小卡片,将一重要的知识记下来;作法是将该知识以问题方式陈述在卡片正面,然后将答案写在背面。以棉织发明者为例,我们可以将该问题陈述于正面,然后再背面上写下正确的答案,以后在随手整理这些数据之际,无形中便能强化记忆。

类似这种卡片的制作,我们可以广泛应用而每一学科,然后分门别类将它们整理成册,由于体积小可以随身携带,只要有机的,便可随手翻阅复习一番。

有人发明了一道附加手续:亦即卡片每使用过一次,就用笔在卡片上划一条线,待划完五次完成一个「正」字时,就可以将卡片丢弃。因为,此时卡片上的文字已完全印在你的脑海中,卡片再也用不着了。

这种整理的工夫,使我们更容易记忆其中信息,不论是记忆性或观念性的知识,都可以利用它,来帮助自己的学习。

 

25重点的摘要,是阅读中不可缺的一环

大多数的人皆知道应纪录重点,然而,许多人也许由于不得要领,以至于这种作法也未完全发挥它的功能。在读过以下的讨论之后,不妨按照其中的建议,来评估一下你自己的习惯。

除非有超人的记忆,一般人很难将自己阅读过的书,所有重点及相关细节一一记住。通常我们必须运用一些技巧,将这些重点显示出来以利记忆。尽管有人自信能了解自己所读的内容,但当要将它们列举出来时,却往往会遗漏许多要点,为了要加强记忆,又重复阅读,如此一来,实在太浪费时间了。

其实,我们可以利用划线,摘记要点、眉注以及其它笔记的方式,来强化我们的学习。若要追求更好的效果,这些步骤所花费的代价绝对是值得的,至于笔记的用途及功能,当然得靠你的技巧而定。

划线、标示重点可以因应许多需要和目的,诸如:

1明示需要要记住的知识或观念。

2分辨容易引起争议的观点或意见。

3对其中某些陈述的真实性或正确性存证。

4对书中特别重要的部分或较具分量的地方,给予特别的注意。

 

26如何有效的利用笔记来记忆

就某些学生而言,考前的复习阶段,才是他集中心力阅读的唯一机会;基本上,我们不赞成这种态度。我们宁愿假定你具有每日按时做功课,而且做好笔记的习惯,如果情形是如此,那么遇到考试时,只要彻底复习自己的笔记,遇到印象模糊的地方,再翻阅书本重新温习一番就可以了。

不妨根据以下建议,来检讨自己做笔记的习惯:

1阅读自己的书时,随时保持到重要的习惯。

2随时在自己书中做摘要。

3在阅读时,随时将书中重点有系统的整理在笔记上,最好采用8 1/2×11吋的活页纸。

4随时将重点数据记在3×5的卡片上,以便撰写报告使用。

5根据书中的单元或主题,分别予以整理。

6按照拟大纲的方式来安排重点与次要部份。

7笔记后必加上自己的总结摘要与阅读心得。

8随时改正笔记中的错误。

9不论是课前或考前都会利用笔记善加复习。

 

27偶而也利用口或手记忆

记忆英文单字时,一定要念出声,若能配合身体动作更佳,切勿以为默记就已足够。有人认为面对书本自言自语,书空咄咄的形象不太好,但就记忆方法来说,这算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像「L」与「R」这两个读音容易混淆的字母,光默记在心底绝对不够,最好能大声朗诵出来,并且用笔在纸上多写几次,以诉求视觉,不但把清楚记在脑中,也让拿笔的动作成为帮助记忆的一个线索。举例来说:很少有把「Little」写成「Rittle」,这是因为眼睛能辨别出「L」与「R」的字形不同,朗读出来会发现两者读音不同,若用笔写在纸上又发现两者不同,经过「看」、「发声」、「书写」三道关卡,出手的结果绝不可能再有错。

 

28加上手势和身体动作,对记忆更有帮助

通常,练习英文会话时,除了动嘴外,只要再配合手势和身体动作,可以获得三倍的效果。本来,人在进化过程中,做为意志之传达的手段,是由手开始。所以,用手势和身体动作帮助记忆是自然的事。

因此,需要背诵的科目如英文、国文、历史、地理等,都可以一边站起来走动,一边摇头摆脑地背,这样以身体语言来背诵,可以记得又快又牢,且不容易忘记。

 

29「走三步、退二步」可强化记忆程度

加强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种名叫「渐进反复法」,就是将需要记忆的知识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记完了,接着记第二部份,第二部也记完了后,便退一步,连带第一部一块复习一遍;复习完毕,再记第三部分,待第三部分也记完了,又退回原点,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一块复习一遍。

此方法即「走三步,退二步」的渐进反复的学习,对于加强记忆的方法确实有极大的功效,可供学生们多做利用。

 

30「重迭」以加深记忆的程度

每个人在读书时都希望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果,但最后成功者,往往都是一步一步踏实学习的人。

「直接反复法」,基本与渐进反复法相同,也是将欲吸收的知识分做三部分,从第一部开始记忆,但第一部分记完了,却不立展开第二部分的记忆工作,而是回到原点,再从头记忆,一口气读到第二部分完,接着又回到原点,一口气读到第三部分完。此法特征在于将新的记忆迭在旧时记忆上,使记忆因厚度加强而变得深,得以长时间停留在脑中,为一确实踏实的记忆法,适合于初期阅读阶段来利用。

 

31简短的文章,宜采一口气读完的方式

当学校老师规定一天之内需熟背一首十二行英文诗或五首唐诗时,做为学生的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应付这项功课呢?一般而言,人们背书的方式通常有二种,一种是将诗文拆成几段来背,另一种则从头到尾一口气背完。前者称为分段学习法,后者称为整体学习法。

一般人来说,一次背完可能比较困难,故多用分段学习法。

其实,如果能先从头到尾念过几次,直到大致背熟了;然后再针对其中比较不熟的地方,多加练习,直到全部背熟为止,将会更容易记住。

这种方法,在记忆的效果上绝对是强过逐字或逐行地背。事实上,这种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到你的各种学习上面。以拼图游戏为例,通常如果我们有整体图案的概念,拼凑起来说是会容易些。因为我们有整体概念之后,对于「部分」的掌握会更容易。

就整体的学习效果来看,整体学习法所造成的记忆较为清晰,且连贯性较高,事后的复习工作也比较轻松。但此法只适用在简短诗文的背诵,用于应付过于复杂或过长的文章则稍嫌吃力。

 

32间隔记忆法

通常,我们每次记忆的时间如果愈短,记忆的效果也会愈好。比如说,同样要花60分钟来记某些内容,如果你能将它分成四个部分,然后每个部分花十五分钟来记,效果比连续花上60分钟来记要好。

根据研究,人能持续不懈专心工作的时间大约在15~20分左右,在每个间隔内的成果都是最好的。因此,如果好好地掌握,当然有助于记得好。只是实行的时候,必须配合其它方式妥善计划,才能见效。

 

33考前复习,从后面开始效果较好

人们读书的时候,经开始的部分念得较认真,记得较但愈往后,愈觉无趣,记得愈少。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既然如此,考前的复习仍从前面开始,只要加深前半部分的记忆,对于后半部记忆没有一点帮助。因此,不如从后面开始复习,将原先未曾记住的事项做补充记忆。特别是英文、数学、物理等采阶梯式教学的科目,从后面开始复习,便可一次完成复习的工作。

 

34新学会的名词、用语、应设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学习的兴趣之一,是能听闻更多的事物,与更多的东西。但似乎现代的学子不再认识这种乐趣,而且还认为没有比学习更令人痛苦的事。先不论现代教育有何缺失,这已是根本学习态度上产生了问题,若不设法加以克服,让学生们内心重新燃起对学习的憧憬,这种现象可能还会继续恶化下去,影响到我们下一代。

但何超越这种障碍呢?方法说起来并不难,只要尽量让曾经学过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即可增加学习的乐趣。

以教科书为例,名词第一次出现,通常是在该名词定义及使用例「陪同」的情况下。教科书用来解释名词的语句,绝对是过去曾经教过,学生绝不陌生的语句,所以在理解方面,学生已经很容易接受。名词解释过后,便可开始以书中所例举的造句为根据,幻想使用时的情形,同时进一步在日常生活对话中用上。

本来,一般人都会对自己不熟悉的语言反弹式地产生排拒,但使用名称生活化的方式之后,不但能逐渐这种心理,还能使之转变变成自己的语言,因经常使用而永远记在心中。

 

35遇到复杂的问题,用备忘录可使头脑清楚

通常在我们学习上产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又有一些外来因素影响你,此时心里挂念着各种问题,不论是谁,都无法很快的理出头绪。这时候最笨的做法就是不断地思考,想找出解决之道。事实上,与其这样,不如先把问题写在活页纸上,然后一一列举:什么才是最理想的状况?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那种状况?有多少时间可以运用?有谁可以一起商量?可以到那里去找相关数据等,把想得到的都写下来。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就无法让混乱的脑子冷静。当然,问题最后还是要解决的,其实当你在写备忘录时,脑中的结彷佛就在一笔一划中一个一个解开了。

头脑混乱就是血液集中脑部,使你觉得头部沉重的现象,当然也就不能维持心理的平衡,此时用手记下备忘录,就像使沈积在脑部的血液下降,毕竟头脑一直感觉沉重对人体是有害的。

在某种意义上,备忘录就像处理交通阻塞的警察一样;当交通阻碍时,依照警察的指示去走,自然而然就能疏通阻碍的情况。备忘录即是指出解决方法,并整理头脑的工具。

一张备忘录除了能经缓混乱的思绪以外,有时也能导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法,大概是因为在写下问题的同时,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输进去了吧!

 

36将知识细分化可解决复杂的问题

将复杂的问题化繁为简的做法称做为「因子分解法」,例如,看一篇专业论文,看不太懂是常有的事,如果只是阅读,通常看一两遍很难理解其内容,论文的文章之所以难懂,太长是其原因之一。

文章太长通常是因为「因为」、「是」、「可以说」、「这样的话」、「然而」等太多的连接词在一起,因此,把这些话用符号代替,文章就较容易理解了,这也是问题细分化。

因子分解法对长期目标的效用,无庸置疑,但此方法并不限于需长时间思考的事情,对于一天或一小时中有效率地整理资料,也能发挥效力。

 

37照片和插图为良好的记忆线索

教科书或参考书上的照片或插图,若只视为单纯的装饰或附带数据,未免太可惜了。

因为,在这些你认为不重要的照片或插图,可能就隐藏最好的记忆线索。

当你从书中图案发现马丁路德和克伦威尔所穿着的服饰、发型很类似时,你便能清楚的判断他们是属于同一时代的人物,并且在脑中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如果能善加利用照片、插图上的印象,对学习过程很有帮助。

 

38书中特殊的污点也可加深记忆

如果用旧了书本,应该保存下来,因为里面常隐藏着令人吃惊的「学习线索」。

何谓「学习线索」?凡是能帮助学习记忆的细节都可称为学习线索,在一本旧书本上,某页上书解破损的形状;一块咖啡污染的印渍,或一处发霉的痕迹等等,都是能帮助学习的重要线索。如果能训练自己在背诵这些文字时不忘连带的将这些线索一起记忆,便可在需要供追踪使用。

不要放过任何可增加记忆的方法,长象累积下来,你的记忆力的使用,一定会优于别人。

 

39集思广益—团体念书

通常,独自一人在幽静的房间念书,总是比较有效;但在某些情况下,和同学们相聚一起念书,也未尝不能从中获益。例如,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自己独力无法解决的难题,这时,如果身旁有其它同学,可能就会帮助我们及时解决。但是,这种方式也不是毫无代价的,因为很可能由于这样,而养成自己依赖他人的习惯,经而无法自己解决困难。这是比较值得注意的地方。

集体念书最大的好处莫过于考前的总复习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互相帮助,特别是如果有几个程度好的同学带领,透过互相的请问和讨论,可以使团体中的数名成员,加深课业的理解,并助长彼此间的记忆,而且也能相互补足可能忍略的重点,使得大家对整个课业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40熬夜对记忆力没有效果

不晓得你是否曾有在考试前一天晚上熬夜看书的经验?如果有,相譬你一定的赞同下面的说法:熬夜看书的结枎是得不偿失。

有人认为临考前的熬夜是最有效的冲刺,所谓的「临阵磨枪,不亮也光」,但事实却恰相反。根据研究证明,记忆事项减少的量,会因睡眠和清醒二种状态而有所不同。

证明这种现象的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金斯博士。根据他的研究指出,学习后立刻睡觉,头二个小时记忆虽然会减少,但二小时后就会停止,不再续继减少了;但如果一直保持清醒不睡,记忆减少的状态会持续到八小时后,仍然不断。换言之,学习后立刻睡觉,有阻止记忆减少的作用。

这种现象是什么道理呢?原因是,人在清醒状态,对于四周围所有事物都会寄予关心,而且一旦有关心的事物,大脑便会将该事物做为信息记入脑中。如此不断记忆,不断有新的信息盖在旧的信息上,先前记忆的事自然会变得模糊。此时若不设法阻止大脑运作,记忆的事项终必消失在脑海之中。

 

41复习工作应在九小时内

如果你曾经有过「记忆可以维持多久?又,如果能知道记忆的极限(忘记的时刻),是否只要在忘记前及时加以复习便能恢复记忆?」这种疑问,著名的心理学家亚宾霍斯将给你满意的解答。

他透过精密的仪器,划出一条记忆维持曲线,即其所谓的「亚宾霍斯保持曲线」。

他根据曲线形式所得到的理论如下:人的记忆力在记忆之同时便开始减退,随时间过去,减退程度会渐渐缓和。譬如同样的一小时,记忆后的一小时会产生相当多的忘记事项,但一小时过去后,记忆减退程度渐缓,忘记率相对减少。经过十天半个月,得以保存的记忆,再经过怎样漫长的时间也不易忘记。

由此可知,我们若能在忘记率由急变缓的时间内做复习的工作,则得以长久记忆(保存)的知识也能相对变多。这个时间已经有人算出,它大约在记忆后九小时左右。

又有实验证明,记忆后九小时内的维持率(记忆率)约为百分之三十五,而忘记的量约占三分之二。换言之,在这段时间内,若能花时间复习,藉每次复习使维持率逐渐提高,则最后记忆保存的量必会相对增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