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文诗杂谈

 云水风度 松柏精神 2009-11-21

 

在中国诗歌发展流变中,正统诗体之外,别有杂体诗旁逸斜

出潜滋暗长。所谓杂体诗,《辞海》说:“诗体中的一种,多从

字形、句法、排列、声律或押韵等方面别出心裁,带有文字游戏

的性质。如离合诗,回文诗、辘轳诗等。”宋严羽《沧浪诗话

·文体》中亦有类似论述:“论杂体,则有……盘中、回文、反

覆、离合,虽不关诗之轻重,其体制亦左,至于建除、字谜、人

名、卦名、数名、药名、州名之诗,只成戏谑,不足法也。”

《辞海》与《沧浪诗话》虽都承认杂体诗为一种形式上独特的别

类诗体,但评价均不高,认为是文字游戏。然而,历览各代诗歌

,却多有诗家于杂体诗中逞才炫技,各擅胜场,各领风骚。其中

既有大诗人,也有硕学鸿儒,山野隐士,闺中思妇,甚至帝王。

如前秦苏蕙(若兰)的《璇玑图》,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药名诗

、州名诗、卦名诗、回文诗,唐元稹、白居易的回文诗,宋王安

石的人名诗,苏轼的回文诗、图画诗,黄庭坚的同旁诗、八音诗

,连理学大师朱熹亦写回文诗,明高启、汤显祖亦为之,清词人

纳兰容若、女诗人吴绛雪的回文诗……直到现代冰心与梅贻琦还

合写过宝塔诗。如此多的诗家嗜好杂体诗,仅用“游戏笔墨”一

语定其性恐怕未免太武断了吧!还是刘坡公《学诗百法》所言公

允:“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在杂体诗中,回文诗是颇负盛名的一类。回文诗,据唐代吴

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

文也。”回文,也写作“迴文”、“回纹”、“回环”。它是一

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用此法于诗,谓之回文诗;用

于词,谓之回文词。因词亦为诗,下面统称回文诗。自西晋以降

,历代多有回文诗传世。  

  谈到回文诗,就不能不提苏伯玉妻的《盘中诗》与窦滔妻的

《璇玑图》,前者乃发轫,后者臻巅峰。《回文类聚序》云:

“诗体不一,而回文尤异。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

妻作《璇玑图》而大备。”  

  据说汉代苏伯玉的妻子因丈夫外出久不归家,思夫心切,就

把诗词写在盘中寄给他,因名《盘中诗》。该诗作法,屈曲成文

,从中央以周四角:“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出鲤鱼,鲤鱼

肥,空仓雀,常苦悲,吏人妇,会夫稀,……”诗意宛转回环,

愁思殷殷,不可仅以文字游戏视之。但此诗属非典型回文诗

——不能倒读,故只能说是“肇端”。  

  最负盛名的回文诗当属前秦窦滔的妻子苏蕙(若兰)的《织

锦璇玑图》。关于此诗由来,已敷衍成佳话。苏若兰知识广博,

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耀,深得丈夫窦滔敬重。窦滔有个

宠姬名叫赵阳台,若兰十分嫉妒,窦滔颇不快。一次,窦滔到襄

阳做官,他就带着赵阳台去赴任,渐渐和若兰断了音言。若兰十

分悔恨,于是费尽心机,织成一块八寸见方的五色锦缎,用文字

织成回文诗,这便是有名的《璇玑图》。此图以841字排成纵

横各为29字的方图,八百多字,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

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可以读得三言、四言、五

言、六言、七言诗等,得诗3752首,才情高妙,至矣尽矣,

蔑以加矣,令人叹为观止。该诗非徒有形式,也淋漓尽致地抒写

了若兰内心的悲欢苦乐。若兰派人把织好的锦图送到襄阳,窦滔

大惭,深感负爱妻若兰,当即遣回赵阳台, 盛礼迎苏若兰到襄

阳,历此风波,夫妻更加恩爱。《璇玑图》深得女皇武则天的褒

扬,亲自撰文,誉其“纵横反覆,皆为文章(诗),其文点画无

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历史学家范文澜称这是“确评”。

  经过历代诗人的潜心钻研追新骛奇,回文诗呈现出千姿百态

的形式,如单句回文诗,双句回文诗,全篇回文诗,迭字回文诗

、诗词双回文诗等。  

  单句回文诗  

  单句回文诗,是第二句在第一句顺读的基础上转为逆向组合

如苏轼的《菩萨蛮》: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

       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此诗欲抑先扬,前四句写乐景,缠绵柔丽,后四句写悲情,

凄凄戚戚。诗中那位隔着小梅红的篱笆深情偷看的江南女子何等

娇柔可爱!而别离的愁苦又是何等凄伤!

  清代大词人纳兰容若也有单句回文词《菩萨蛮》三首,其一

云: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裒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裒.

        风剪—丝红,红丝一剪风。

以“寒窗雾”、 “天暮”、“落花”、“啼鸦”、“裒罗”、

“影瘦”、“—丝红”、“一剪风”等凄冷萧瑟的意象反复渲染

,怎一个“愁”字了得!

  双句回文诗

  双句回文诗,其特点是每两句成一组,后两句是前两句的倒

读,自始到终皆如此。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咏雪》:

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奁。

奁粉飘落花,舞蝶乱飞盐。

  以 “飞盐、舞蝶、奁粉、落花”四个意象状写雪的洁白之

色、轻盈之态,除奁粉外,其它三个意象词序颠倒,词性变化,

偏正结构变为主谓结构,摹写物态由静转动,使得全诗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可谓佳妙。又如清代女诗人吴绛雪咏四季的双句回

文诗,其《咏春》云: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春夜月明,岸柳依依,丝丝弄碧,莺啼婉转,悠扬悦耳,好

一派旖旎风光!

  全篇回文诗  

  全篇回文诗,就是全诗中字句顺读、逆读均可,不仅都合韵

律,且均有意味。此类回文诗颇多。宋朝李禺写了一首夫妻对答

的《两相思》回文诗,十分有名。正读是夫致妻,极道思念家中

妻儿之苦: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则变成妻致夫: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顺读倒读,作者的身分、语气、居地等等亦随之变化,均感

情含蓄蕴藉,真切深沉.

  迭字回文诗  

  迭字回文诗,就是回文中有叠字。这类诗有多种形式:一字

重叠.二字重叠.三字重叠.四字重叠.....秦少游寄给东坡的: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就是四字重叠。

  上文提及的吴绛雪咏四季的双句回文诗,亦是四字重迭回文

诗。每首仅用十个字迭出,却不失季节特色,俨然四帧意境优美

的画卷: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诗词双回文诗  

  诗词双回文诗,这是一种令人拍案叫绝的回文诗,诗倒读可

以成词,词倒读可以成诗。互变的回文诗词,句法结构和押韵的

平仄都要变,难度甚大,颇显诗人才情。清代才女张芬写过一首

回文诗词,作律诗看,尚佳,倒读成词,则更妙。

  正读是七律: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

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倚望高楼。

迟迟月影移斜竹,叠叠诗余赋旅愁。

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反读,则是《虞美人》词:

      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

      欲将愁旅赋余诗,叠叠竹斜,移影月迟迟。

      楼高望倚长离别,叶落寒阴结。

      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清代朱杏孙有一首《虞美人》词,尤其难能可贵。词本身是

回文,同时又能标点为七言律诗,亦可倒读。词云: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

      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

      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也是调寄《虞美人》,但韵脚变了: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

      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

      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此词重新标点,乃一首七律: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则为: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在中国文学史上,回文诗包括其它杂体诗不登大雅之堂,专

家学者往往非议之,卑视之,在撰述文学史时,常常有意无意地

忽视其存在,淡化之,甚至只字不提。其实,在正统诗体如五言

、七言律诗及绝句的确立过程中,它们也功不可没。正是诗人们

长期地广泛探索创新各种诗体,总结成败得失,才使得正统诗体

脱颖而出。我想,对于充分展示汉语神奇组合功能的杂体诗,仅

从形式探索的角度言,也是有其价值的。何况杂体诗又岂止形式

哉!同样可以叙事、状物、抒情、言志。观百年新诗发展,自由

诗盛行,诗体未定,可戏谓之新诗的杂体时代,倘若诗人们多方

突进,锐意创新,或有新诗的典型诗体横空出世。其实,新月派

的新格律诗、冯至的十四行诗就是不错的尝试,惜其后继乏人,

终未蔚为大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