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冰上雪凌 2009-11-29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发布时间: 2009-7-10 11:05:00 被阅览数: 396 次 来源: 本站会员:chenfayong 本站原创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这句看似信手拈来的诗句,寄寓了老庄的许多哲学意味,那些人世的喧嚣和纷呈都被诗人一颗超然物外的心而显得淡定从容!
     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真正能做到细雨湿衣都视而不见,谈何容易?需要时间的历练,个人人格魅力的历练,作为大千世界的个体,不经历人世风雨的涤荡,怎能进入“无我”之境?人活着在意气风发的时段,为名利纷争纵横驰骋,厮杀疆场,成王败寇。旁人报以或钦羡或唾弃。待真正时至细雨湿衣视而不见的无我境界,或许已届暮年,烈士暮年,敢与孟德公攀比壮心的还有几许人耶呢?故此频频想起内人见我遇事与争,斥我年届不惑火气还旺,我戏之曰我还年轻,真正进入无为之境,我就真的老了,我事后经常反思自己不成熟,或许就别人说的“浅薄”。真正让我做到“细雨湿衣看不见”的境界,还待时日!待哪天细雨湿衣了,我或许还得怨天忧人,更有甚者—骂娘!我目清耳聪,一时半会儿,当不了“愚瞽”,怎能视而不见呢?
    如果说“细雨湿衣看不见”给我们寄寓的是一种“无为”的入世态度,那么,“闲花落地听无声”则给我们阐释的是一种出世风格。两者水乳交融,意蕴交叉缠绕。人初入尘世,先是参与红尘中的诸多细事,被濡染成形形色色,年少轻狂,恣意放荡,尽情彰显自我本色!只有在历经岁月的磨砺之后,在洞悉世事之余,心的镜面才趋于平静;在浮躁劳顿之后复归澹泊。进入淡定之境,在“无我”的基础上进而递至为“无物”。从红尘中遁出,避开那些尘世的喧嚣,闲花落地,哪还听得到声音呢?从而完成从“入世”到“出世”的蜕变。人就变成秋风中的一只蝉,停止歌唱,与世无争。
      有句俗语叫“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一个“熬”字道出了世事的艰辛,也映射出从“入世”到“出世”的过程,也只有在历经和洞悉诸多世事之后,才能老道成“婆”。不过我奉劝仁人诸君不要把世间事看得太明,板桥先生说得极是,“难得糊涂”,即或你已熬成“婆”了,具有了“婆”的资质,也不必“遁入空门”,也应保持“媳妇”的媚艳和心态。不然世界真的静如死水,连一丝风也没有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