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施有效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过氧化氢 2009-11-30
实施有效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2009-03-18 14:50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曾和孩子们一起在课堂生活中共同分享过快乐和幸福,也曾有过困惑和不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问题讨论聚焦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上,冷静、客观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地面对今天,有针对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平和的心态,科学的精神来分析当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对课堂教学实效本质的再认识,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这是大家的心声,更是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因此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制定出明确合理、切实可行的目标。
    如何整体落实三维目标,我认为一是,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二是,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三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从教材内容入手:尊重学生经验,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
1、解读教材。不要“教教材”决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要把握教材意图。相反我认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要吃透重难点、找准切入点、培育生长点。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加工教材。加工教材就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根据实际的需要,创造性的进行加工、提炼,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力、再生力的有效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适、恰当的再创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在教学《找规律》一节课时,我发现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尽管漂亮好看,但是挂的彩旗、鲜花和灯笼颜色排列单一,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束缚学生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改变灯笼、彩旗排列的规律,避免了例题的单一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不但提高了知识的开放性,避免了学生觉得例题枯燥无味,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3、拓展教材。拓展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伸。例如学习了“折扣”的内容后,组织学生开展“我看打折”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到本地的超市、商店实地体验、调查,搜集“三折优惠、促销价、买四送一、降价70%、买200元送50元”等“打折”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分析,挖掘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而从商品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折扣”问题。同学们在数学日记中写道:“打折”的问题实际上可以转化为数学知识,即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打折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能带动消费、盘活货源、促进资金周转。但有的商家抓住顾客的心理,以次充好,或者提供虚假信息、抬高原价,欺骗消费者。还有,“砍价”也大有学问呢,一不小心就会上商家的“套”。建议有关部门要规范商家的“打折”活动,同时消费者也要学会自己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不要贸然购物……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研究之趣、实践之意,体会到成功之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研究意识、探究发现意识、信息处理意识、数学应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商品经济意识也会有很大提高,这为学生未来走上社会大舞台、为学生这一生命主体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班级学情入手:关注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都知道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而是学生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发展,就显的尤为重要。
1、关注学生原有基础。有效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课堂教学是针对人的教学,要实事求是,从学生的实际状态出发,课堂教学的起始状态和教学的终结状态相比要发生变化,使每一位学生通过教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 ,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在教学前,哪些学生已会,哪些学生不会。例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中,如今的学生这方面已有了丰富的经验,他们能够也愿意来表达来表现,课堂的设计一定要从这一客观存在的学情入手。因此,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做到胸中有数,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好这两种资源。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了。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的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这节课以活动为主。第一环节:教师摆球,让学生摸球。通过变换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事件发生情况;第二环节:小组内按给定要求摆球,先猜摸球结果,谈谈猜测理由,再验证,小组内也其乐融融;第三环节:创设生活场景。某商场正举行抽奖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若干名,摸到红球获一等奖,摸到黄球获二等奖,摸到白球获三等奖。先要求学生替商家设计抽奖箱内球的摆放方案及活动方案,然后再进行抽奖活动。这样的环节设计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激活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盎然,积极主动。
    四、从教师的教入手:选择适当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堂需要有恰当的活动形式。如《加法运算律》一课,内容看似简单,但规律抽象且难用言语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再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你的发现吗?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用图形、有的用符号、有的用字母表示,然后提炼统一成用字母表示,得出加法交换律。学生在积极的探究中,不仅掌握了加法交换律,还掌握了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方法。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加法结合律的学习探究迁移了刚才的学习方法,已是水到渠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又如《圆的周长》一课,我在操作中巧妙构思,层层设疑,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探求的需要。首先让学生结合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以及手中的实物弄清什么是圆的周长,然后请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出手中面值不同的硬币或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某些圆的周长时,教师就提出:“你能用滚动的方法测量我校圆形花坛的周长吗?”这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方法已行不通时,迫使学生继续探索,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当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后,教师又设疑:课件演示:将一个一端系着一个小红球的绳子在空中旋转成圆形,并追问这个圆的周长用滚动的方法能否测量?用“绳测”的方法行不行?学生们经过认真思考后感到两种方法均不可行,这就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创设了需要。此时教师说:“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计算圆周长的通式方法才能满足适应每一个圆。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自己手中圆形学具的周长大约是多少,观察并思考一下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这样,学生们便急切地按照教师有意设计的操作—观察—发现—思考—总结,顺利地探索出了圆的周长公式。可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的一些环环紧扣的操作活动,就像一块块磁石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帮助孩子产生思维的冲突,激发起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舞台。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却还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