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步,下九步,财宝出在九九步”。这是民间对石台县城往西35公里处的小河镇九步岭来历的歌谣,相传这里曾经是明太子座轿经过这个小岭时,明太子自己要求下来了走九步,至此“九步岭”这个地名应运而生。 戏楼就建在九步岭上,说是岭其实并没有什么岭,只是在南北两个很小的山丘中间有一块十几亩平地面。戏楼就是在这块平地座北朝南而建。 在清未年间,建造偌大的戏楼,皖南屈指可数。其所需资金为当地人乔胡志一手筹措的。乔胡志天性侠肝义胆,专门爱打抱不平,谁违反乡风民俗和一些不道德行为,却由他主持公道且处以罚款,久而久之,方园百里内的乡邻民众很佩服他,称他是乔“包公”,包公断案铁面无私,罚款数额日积月累,全部用在戏楼建筑上。 戏楼可为中间主戏台和两边的化妆、道具室以及音乐锣鼓伴奏等人员的工作地方。主戏台台面有十米长进深也有十米,两边有四间房分前后各两间,每间有二十平方米。下半部分台基是用方型玫瑰红色石条垒造起来的,有三米高,构造非常坚固。戏楼的上半部分主戏台和附属楼。主台的建造非常精细,工艺非凡。是众人所知的在方园几百里和附近十几个县以内是没有看到比九步戏楼建造得更好的了。主戏台的高度有五米以上,台面前上方和主台的堂上、后樑、前面的台柱都是精雕细琢着一些龙凤呈祥,百兽画鸟,帝王将相等木雕。主台两边四间房子的门窗也是精雕着很多花纹和艺术图案。 戏楼的前面是观众台,分为三个部分,有近观点,也就是这块平地主要看戏人群看戏的地方;最佳看台,在戏的戏楼的东南边离主戏楼主台有近十米的地方还专门建造了一个看戏亭台楼阁,亭子也是分为二层,上面一层是专门给官员和贵族们看戏专用的;下面是普通房子;还有远看台,就是南面很平缓的小山坡上,如果是看的人多了,山坡上也是很好的看戏的地方,但是由于在过去唱戏是没有什么音响设备的,人多了在山坡上看戏的人也只能是看看动作和听听锣鼓声了。 在人们的记忆里这里每逢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更是非常热闹的,有很多本地的戏班子和外地的戏班子都争着抢着要到这个很珍贵的戏楼唱黄梅戏院戏,有“女附马”、“七仙女下凡”、“荷花记”、荞麦记“等等。唱个十天半月戏名都不会重复,四邻八乡的戏迷,象北方赶集那样,男人们丢下饭碗就往九步岭戏楼,可家庭主妇既要做饭洗衣和带孩子,又要不误看戏,在看戏的过程中也闹出不少笑话,其中有一位中年妇女因每天都要去看戏,在家做饭很急,忘了在锅中放水,一直烧到锅爆炸了,听到响声还以为是开台的锣鼓,解下围裙就往路上跑了。还有一位年近三十的妇女急于赶路背着一个很小的孩子去看戏,把孩子倒背着跑,旁边有人看到了对她说“孩子背倒了”,可她还是边跑边对答说“到了就好,到了就好啊”! 九步戏楼从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是作为两用的,平时是九步(乡)村(乡、村部),供办公和开会之用的,也是由村管理的。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在破四旧活动被拆除,重建大队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