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词。不过,大多数人常把营养当成食物或保健品,又或者二者的总和。专家指出,这种单一的认识实在“失之偏颇”。 “老百姓所认为的营养,其实是一个名词概念,是指单纯的营养素,或者营养成分。好比食物或保健品里有很多营养素,老百姓以为吃下去就有营养了。实际上,营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并不是这么简单。不管身体合不合适,也不管吃多了还是少了,盲目地、随意地摄取食物和营养品是不对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院营养科主任方仕认为,帮助公众正确理解营养已迫在眉睫! 营养不单是吃的问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方仕说,老百姓理解的“营养”仅仅是食品和营养品里的营养素。实际上,营养的内涵不是一种或多种物质,而是一个过程。“‘营’为摄取,‘养’为养生,‘营养’即人体通过摄取食物、营养品中的有益成分为人体组织获取必需的养分和养料。”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包含了营养素,还包含了摄取、谋求的手段和吸收、利用的功能,缺了谁都不行。譬如,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B1,就得每天吃一定量的粗粮、豆类或瘦肉。但如果你不爱吃这些东西,就容易造成维生素B1缺乏,则需要通过营养品来帮助我们补充;可如果你喜欢吃,愿意吃,吃的量也够,消化吸收能力却不行,吃了也不转化为身体所需的养分,同样会导致维生素B1不足或缺乏。 “所以,营养不是单纯吃什么的问题。除了每天吃的食物、营养要达到一定量,还得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才能保证摄取的营养素充足,才不会发生疾病”。 补充营养要听专业指导 一直以来,有关国人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说法数不胜数,更有一些专业人士曾提到“很多慢性疾病是因为缺乏微量元素所致”。出于居安思危的考虑,很多人开始关注营养的补充。对于如何补充营养,专家认为不可过于盲目。“补充营养不能参考别人怎么做、怎么说,必须看自己需不需要。需要的才是好的,不需要的,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没好处。” 方仕指出,如果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摄入食物,同时不存在消化吸收障碍,大多数人是能满足自身营养需求的。但如果营养的需要量增加,如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孕产妇,或者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者,如老年人、有吸收障碍的病人等,可以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补充相应的营养素。 如何补营养,我们应该听从营养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否则很可能对身体不利。譬如短期内感冒、腹泻导致营养摄入受到打击,就没有必要急着补充,“因为有些营养物质会预先储备起来,而生病时人体处于应急状态,大量补充营养反倒加重器官的负担。”这个度的把握,须由专业人士说了算。 膳食结构需要均衡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父母们说不能挑食偏食,只有什么都能吃才能长得高、长得壮。从小灌输营养要全面的确有必要,但大家常常忽视了另一点:你的营养均衡吗?或者说,你的食物都吃够量了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出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对每天应摄入的主要食物进行了地位和比重的详细划分。宝塔共分五层,塔基(最底层)为谷类薯类及杂豆250 方仕说,从宝塔分布来看,每天摄入的每种食物都有一定的比例。“除了水,就数主食和蔬菜水果的份量最重。一个人虽然吃得很全面,鸡鸭鱼肉蛋、蔬菜水果、主食一样不缺,但荤菜吃得特别多,蔬菜水果或主食却只吃一点点,还是不符合营养需求,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塔基’不稳,因此应该尽快纠正饮食的结构。” 以食物为主,营养品辅助 不用吃任何食物,光靠营养品就能维持生命活动,这已经不是什么匪夷所思的事。但一位营养专家谈及此,却感叹吃多种多样的食物是一件多么享受的事,怎么能越俎代庖,用滋味相当平淡的营养品取代美味带来的快乐呢? “方便快捷与天然安全相比,哪一个更重要?想想你补营养的初衷,答案很明显,一定是天然安全更重要,更有利于健康。”方仕说,食物才是最自然、最符合生理要求的营养来源,吃食物对口腔的咀嚼能力和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力都大有裨益,而且肠道对食物比较敏感,有些营养素从食物中摄取到了一定的量就会停止吸收,安全性远远超过直接补充营养品。 “有经验的营养医生,都会指导患者优先通过有选择性的饮食多摄入相关的食物,而非一开始就补充营养品。只有在患者吃不下去,但身体又很虚弱、急需营养补充的时候,比如刚刚做完大手术,营养品就是必要的辅助”。 补充营养素之前先衡量 尽管人们的保健意识逐年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却仍显不足。尤其在营养够不够这个概念上,大多数人觉得不挨饿,甚至时常还吃得很好,身体没有什么大毛病,应该不存在营养素缺乏。但又担心吃得不均衡,可能有些营养素会稍有不足。可又觉得没有看医生的必要,就自己想当然地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专家强调,在这种情况下营养要怎么补、补什么、补多少,绝对不能想当然。确定营养素足不足够,必须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同时从以下三方面衡量:1,既往膳食摄入情况;2,体格检查;3,实验室生化检查。 |
|
来自: 東泰山人 > 《养生学\饮食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