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三回)

 慕莲 2009-12-21
一、问:有人提出『台湾董氏奇穴』,你的看法如何?
答:此一说法对董老师是绝大的不敬。提出此一 说法的人, 显然不是董氏的传人或门生,董老师时时不忘自己是山东人,在其唯一的一本着作『董氏正经其穴学』之书皮封面(见图),就写着『山东董景昌编着』,有人会提出「台湾董氏竒穴」一词,必然未曾随老师学过,或未看过老师原著,才有此一荒唐无耻之说法,这是违背董师初衷的,对董老师简直就是一种污辱。提出此一说法者若有自己的创见与发明,并在台湾
流行多年蔚为巨流,或可勉强如此称之,设若如此则其他各地甚至韩国美国都可能出现某某地区董氏竒穴,未尝不是好事。但本人至今未曾见及台湾有创见与发明足可称之新流派者。当年在老师旁边的学生都知道,老师怀乡恋旧之情甚浓,常以身为山东人为荣,学生也以山东籍最多。 说起来非常讽刺;大陆及美国都早已将董氏竒穴列入
针灸再教育学分课程,在大陆及韩国的一些大学中甚至有教授董氏竒穴者,美国有几所略有水平的中医大学,也有教授董氏竒穴。反而在台湾,董氏竒穴连全民保险都不给附(只给附十四经穴), 董氏竒穴也未列入针灸再教育学分课程,更没有任何大学有教授董氏竒穴者。董氏竒穴不是台湾原创,也不是董老师在台湾才突然领悟发现,而是其在山东祖辈几代的努力发展所致。因从山东带来,仍然只能算是山东董氏竒穴 ,这个学术的源头必须要辨别清楚,不能本末倒置含混其辞。我虽在台湾成长,热爱台湾。但对于这种说辞及作法不会感觉光荣。台湾某些针灸医生不可无耻而掠人之美。否则会被外国耻笑。必须认知:只有山东董氏竒穴,没有台湾董氏竒穴(见图)。
二、问:董氏奇穴之木穴原主治只有肝火旺脾气躁:心门穴主治只有心脏病及干霍乱,但在你的书中为甚么作了那么多扩张,而且都很有效?请问是如何扩张这些应用的?
答:不是扩张,应该说是发挥,例如木穴原本只治两个病,在我的书中却增加了八项,变成十项。心门穴增加了最常用而特效的膝痛及尾椎痛。读者拿著书本享受这些成果应用很容易,但别人(包括老师、我及师兄弟们)增加一个作用与功能则可能要花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一个穴道的应用就如同方剂一样,想要用的好也是要从辨主证、抓病机、明经络、识五行、知部位等几个方面着手。十四经穴与奇穴一样,都是如此,才能做最大的发挥。
1、首先要尊重原文抓主证;2、其次是抓病机;3、然后是明经络:一个穴位所在要从本经所在,表里经,手足同名经,脏府别通经多方面思考;4、知部位:这个可从体应与对应思考,先看在筋在骨在脉,在筋能治筋,在骨能治骨...;再看在那一节段,在上能治上在下能治下;5、识五行:该穴位之命名与五行之关系,该穴与附近十四经穴位之五行关系。掌握了这些关系,一个穴的应用就可发挥得更大更多 。
以木穴为例:辨主证抓病机:木穴主治肝火旺脾气躁,也就是肝脾不和,可见本穴有疏肝理脾、清利头目,开窍疏肝的作用。明经络: 本穴位在食指,系大肠经穴,与肺经表里,与胃经手足同名经,与肝经脏腑别通。透过「肝与大肠通」之关系治疗多种疾病;其治鼻病甚效,一系经络作用(大肠经至鼻外窍,肝经上巡吭嗓走鼻内窍),一则与疏肝亦有关。其治眼病眼干眼多泪也与肝经循行有关。通过大肠与肺表里故治手皮肤病及皮肤骚痒甚效。识五行:名之为木,与风相应能治风,本穴对外感风邪所致之感冒及皮肤骚痒亦有着效;治感冒流涕可止于顷刻 ,亦系因「木」主风之故。知部位:本穴在食指井穴与荥穴之间,下穴与荥穴接近同一水平,试看荥穴多能治哪些病(这个从五输穴与空间对应来思考),发挥一下。
至于心门的应用与发挥,也是从1、辨主证2、抓病机3、识五行4、明经络5、知部位几个方面来入手,就能将心门作最大的发挥。
穴位之发展如此,临床应用亦如此。不止奇穴可如此,十四经穴亦可如此。总括来说,就是从定位(定经络、脏腑、五体所在、节段所在)定性(穴位之属性对应病症之属性)定量(针刺深浅、留针久暂、针刺频率)来发挥其作用。
三、问:你说穴位有时间性及空间性,能进一步说明吗?
答:穴位有时间性及空间性,这是天人合一及整体观的应用。 穴位的空间应用范围较广内容较多。这里先看看穴位的时间性,就以五输穴为例说明: 从《灵枢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及《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说:「荥俞治外经,合治内府。」《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来看。
井穴治病最急,「病在脏者取之井」,古人以失神形无知者为病在脏,尤其是在中风昏厥时,常有神志改变之病症。井穴能醒脑开窍、宁神泄热及泻实祛邪。而常用于发现神志突变之急救。
荥穴治病次急,「荥俞治外经」「荥主身热」,这里的外经与经络有关,与外邪也有关,外感症或为风「寒」或为风「热」,荥穴或属水或属火,因此善于治疗外感症,外感症虽不急如中风昏迷,但风者善行而数变,常突如其来,亦属急症,只是较中风昏厥略缓而以。
俞穴治疗阵发性病变。治缓急之间的病变。「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所谓「时间时甚」就是有时间歇(停止),有时严重。这种状况的病变在临床最为常见,疼痛除「伤风」及「癌痛」外,几乎皆为「时间时甚」之痛。
经穴主治兼有俞合之性,急病亦能治,但所治之病仍以慢性居多,「经主喘咳寒热」,虽说咳喘也是声音改变之病,某些与外感有关,但更多的咳喘则属于长年慢性,如老慢支及慢性气喘等,这些病常因外感引发,但终属慢性病,用经穴治疗最好。
合穴之主治以慢性病为主,尤其是脏腑一切慢性病,「合治内府」「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合穴之主治以脏腑病为主,多为慢性病,又「经满而血者」取之于合,是说经脉有瘀血者可在合穴刺血,久病多瘀久病易致瘀,多在肘弯腿弯之合穴刺血。中医认为久病多入肾,因此必以补肾为先。也有人认为久病脾胃功能必然较差,主张应补脾胃。合穴之属性属土(阳经合穴)及水(阴经合穴),土与脾胃相应为后天之本,水与肾相应为先天之本。针合穴有调先天及后天之作用。因此善治脏腑病。
其他原络俞募郄穴等皆有其时间性。这理暂从略。
四、问:要学好董氏奇穴有必要学好十四经穴吗?
答: 有人认为学好奇穴就不必学十四经,这是一个很错误的想法,在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体认,中医及十四经穴的基础越好,奇穴就可学的更好。那些学不好奇穴的人,基本上十四经也学的不好。须知奇穴是中医的一环,对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脏象、辩证当然要有一定的基础后才比较容易学上手。董师的十四经穴基础是非常深厚的,而且早期董师以针十四经为主。董老师在六零年代后期始完全公开应用奇穴,因此有些师兄十四经非常好,但并不会奇穴,即以我在美国的师兄陈国靖来说,在董师门生上排第六名(入门学生一共七十 三名),他的十四经非常好,替许多名人及外国总统看过病,但他表示对于奇穴则完全不会,这是因为他早期随老师学习后即出国在外开业。在这种状况下,因此奇穴学得比较好的反而是:后期几位在董师当年去世时仍在老师旁边学习的师兄弟们。这也应证了董老师应用十四经穴也是最棒的,学过十四经对深入学好奇穴是很有帮助的,学好奇穴也能促进十四经穴进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近几年开授两次全修讲座,始发现纵然同为针灸医师,但彼此水平相差极大,水平差的学员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可以看出连十四经都没学好,甚至中医基础都不够,影响整个进度。
五、问:中医药有取象之说,针灸也有取象之说吗?
答:是的,比类取象是易经思维的主要方法,也是中医学重要的科学方法论。此法具有直观、简单、迅速、易于记忆等作用。在中医学中运用十分广泛。不只中医药应用的很多,在针灸中也应用的很多。例如针灸的体应及对应等针法可以说都是取象的方法。中药有花叶轻浮升散:子实质重降下;枝能横行四肢;皮能利水消肿。某一部位对应人体某一部位…等说法,针灸也有类似的对应,如手躯对应、足躯对应...等,现在流行的全息说与此有类同之妙。另外用药常有“吃肝补肝”、“吃脑补脑”、吃骨补骨,吃筋补筋,吃肉补肉…之说,,这种“同类相求,同气相召”出自长期实践的反复认识,其实也是取象的范畴。针灸之体应针法与此相似,也是取象的一种,即是:刺骨治骨,刺筋治筋,刺肉治肉...。体应针法除以体治体外,也能以体治脏即是:刺骨治肾,刺筋治肝,刺肉治脾…等。还能以体治象,即根据脏象扩大治疗许多病,例如刺骨治寒治肾亏,刺筋治痉挛治抽风,刺肉治疲劳治便溏…等。
还有治法治则的取象,都是与自然界某些现象模拟的结果。如逆流挽舟,提壶揭盖…等。在指导用针方面,作用更大。治疗肾、膀胱、尿道结石之董氏竒穴皆在面部,即有提壶揭盖,开上窍起下窍的作用。此外五输穴根据五行取象应用,如穴位属金则与清肃、沉降、收藏相应;穴位属木则与升发、疏散相应。因此井穴虽皆治心下满,但阳井属金则以下气消满为治;阴井属木则以疏肝理气为治。荥穴主身热,但阳荥属水则补水以清热;阴荥属火则泻火以清热。其他木穴主风主筋…; 土穴主脾主气…等。可以取象而用,使其发挥得更灵活,少针而治多病。
六、前次你提到曲池及内关治疗头晕甚效(详见第二回讨论),能将经验及机理再说明白点么?
答:这里对曲池及内关治疗头晕特效的经验及机理再作说明:

 

1、头晕应用曲池之机理及经验如下:头晕 , 在中医辄以「风」论。内经曰 : 「诸风掉眩 , 皆属于肝」透过肝与大肠通 , 取大肠经之曲池穴或三间、灵骨等穴 , 治疗头晕皆甚有效。曲池为合穴 , 合主逆气而泄。又《素问刺法论〉说「木欲降 , 刺阳明之所入」就是指的曲池穴。曲池穴位在阳明经上,阳明经多气多血,调理气血作用极强,因此不论肝阳上亢 , 肝血不足之头晕 , 或美尼尔氏症之头晕 , 皆极有效。若以全息对应而言,曲池恰位于上臂之起点即头点,亦主治头病。                                                                                       
2、头晕应用内关之机理及经验:手厥阴经与足厥阴经同名经相通,以手厥阴经(心包)穴位治疗足厥阴肝风之病,一般皆有效。又手厥阴经(心包)与足阳明胃经脏腑别通。治疗胃经病变疗效甚佳。综合上述理由,采取能益气化痰的心包经络穴内关,治疗有呕吐之眩晕甚效,故作为美尼尔氏症(头晕呕吐)之常用特效针。配合曲池穴共针疗效尤佳,数十年来余以内关配曲池治疗逾百例以上美尼尔氏症,均能立刻见效。病患眩晕呕吐或欲呕,旁人扶持而来,针后立刻轻松,自行快乐回家。
七、能简单谈谈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的经验吗?
答:好的,颜面神经麻痹为针灸特效对应症。只要能争取早期治疗,连续扎针,基本上一周甚至更快可愈。1981年我曾经将经验发表于台北市中医师公会会刊,1990年福建中医学院编的台湾中医药概览也曾介绍我治疗颜面神经麻痹五十例的的经验。1998年夏季台北联合报介绍我治疗自己颜面神经麻痹仅四天即痊愈的经验,几天内就来了半百病患,可见罹患此病的真是不少。最近治疗数例皆一周而痊愈(口正眼闭能吹哨)。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的特效穴有: 内颊车(三棱针)、耳背(放血)、侧三 里、上巨虚、太冲、合谷、丰隆、地仓、下关、翳风、劳宫等,每个穴都能独当大任。我只用其中一二穴。这里介绍我个人最常用的穴位。
首选内颊车,这也是董老师首选穴,即面颊部口腔内,正对颊车穴处,或当口腔咬合处。用三棱针在患侧内颊车穴点刺八到十下 ,深度约 l 分左右,使其自然出血,然后以温开水速潄口。每隔二日或三日1 次。面瘫多由风寒之邪侵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肝经在口内环口一周,口腔刺血能泻肝袪风活络,也能调治阳明经气(阳明经亦环口一周),经筋得以濡养 , 正气来复 , 逐邪外出 , 则面肌弛缓得以恢复。此为治口歪第一要法,疗效较毫针高出许多,患病早期治疗,往往二三次即愈。也可以先扎针再刺血。董老师一般针侧三里穴,我有时也用,但多时则是针上巨虚穴或太冲穴。
针太冲之理由是:面神经麻痹其部位与阳明经及肝经有关 ,肝经“连目系,”“下环唇内”,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太冲穴对于以眼眶周围及唇面为主的病变,皆有效果。《百症赋》说 :" 太冲泻唇喎以速愈"。太冲穴为肝(木)经俞穴,五行属土,为木经土穴,能疏肝袪风及调理脾胃大肠(肝与大肠通),而口唇恰为为大肠所过。本穴为肝经原穴,理气作用亦甚强。又肝主藏血,治风宜治血。太冲穴能舒肝理气,通络活血。血虚阴虚动风,本穴皆有效。面神经麻痹为经筋病,太冲为肝经穴,(肝主筋)能治疗筋病。透涌泉,则又有补水润木之功,疗效更佳,如穴位再向后贴近骨缘,即火主穴,效果更佳,盖贴骨治骨,并能与肾相应,亦有补水润木熄风之功。
针上巨虚之理由则是:《灵枢·经筋》篇说 :" 足之阳明……筋急则口自为僻 "。手阳明大肠经「贯颊 , 入下齿中 ; 还出挟口 , 交人中 , 左之右 , 右之左 , 上挟鼻孔 」。足阳明胃经「 下循鼻外 , 入上齿中 , 还出挟口 , 还唇 , 下交承浆」由此可知 , 手足阳明胃大肠经包围口唇 ; 上巨虚为大肠经之下合穴 ,但位于胃经上,一穴而兼大肠及胃之穴性,而能兼治两经之病,《标幽赋》说 :「头有病而脚上针」  以下治上 , 取此穴 , 经府皆治 , 疗效甚佳 , 争取早期治疗效果尤佳 , 几天以内即可口正眼闭, 但若超过三个月以上才治疗 , 有时就需针至十次以上了。本穴配合足三里共享,疗效更为迅速。盖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胃与大肠之下合穴并用,两针成为倒马针力量更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