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母教子的故事非常精彩。
儿子是独生子,小学四年级学生,平时在家中是个十足的“小皇帝”,其特点是嗜蛋,特别喜欢吃荷包蛋。 一日早晨,我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面,一碗上面无蛋,端上桌,我问儿子:“你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我吃那碗有蛋的吧!子L融4岁能让梨,你也10岁啦,该让蛋了吧!”我说。孔融是孔融,我可是——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JL7竞先吃为“敬”,一口就把蛋给吞了一半。 ·“不后悔?”我问。 “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我开始吃。我的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我有意让他看清楚。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我指着我碗里的两个荷包蛋,边吃边告诫儿子。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是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鸡蛋卧在上面,一碗面上没有荷包蛋。端上桌,我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面条。 “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说得很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只蛋。
我的碗上面卧——只荷包蛋,下面又藏—了一只,我又11:儿子看个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有时候反而吃亏!”我指着蛋对儿子说c 儿子苦笑,他想不到又被我“教训”了一次。 第三次,我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还是一碗里蛋卧在上边,一碗里上边无蛋。 我问儿子:“你今天吃哪碗面条?”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妈妈,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出“孝子”状。 “那我就不客气啦!”我端着上边卧着一个荷包蛋的那碗面条,儿子也端起上边没蛋的那碗面条。吃着吃着,儿子发现自己碗里也卧着一个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我对儿子说。儿子点点头,认为我说得有道理。我不知他是否真的明白了,不过,我相信儿子一辈子忘不了这三次荷包蛋给他的教训。 有一位农民父亲,将家里的五个孩子全部培养成了大学生。记者去采访这些孩子,父亲是如何将你们培养成才的。
孩子们说:身教。父亲从不讲大道理,他为我们每个孩子制订一份计划,早晨从五点钟起床,开始锻炼身体,包括他自己。 每天早晨,父亲总是第一个起来,敲敲房门,不多说一句话,我们便很自觉的爬起来。十几年如一日,父亲从未间断过。我们的毅力便在这十几年间一点一点的沉淀下来,成为一棵不倒的大树。每个孩子从跨进小学的第一天起,父亲便发给他一个脸盆,一个搓衣板,意味着以后要自己清理自己了。我们的独立性便从这一个脸盆,一个搓衣板开始了……
诚然,教育需要一种智慧,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讲大道理充其量是一种知识,大道理讲多了,就好比浮在空中的尘埃,孩子便搁耳不闻了,更糟糕的是在孩子的心目中,你成了一个哆咳爸爸,或哆咳妈妈。 . 讲大道理的父母,若自己与这大道理背道而弛,比如,要求孩子刻苦学习,自己却成天在麻将桌上驰骋;要求孩子大公无私,自己却凡事斤斤计较,那最后的结局便是两种,一种是孩子瞧不起,你另一种便是孩子接受你的那种言行不一的“身教”。 散文家林清玄曾写过这样一篇小短文。他说小的时候,父亲规定家里的孩子每天都把树林里的落叶扫干净,扫干净了才能上学。那就意味着每天天刚亮就得起床,心里当然不乐意。有一天,父亲正要下田工作,看到他们一幅“面做面臭”的样子,便说:扫地扫得这么艰苦,来,爸爸教你们一个简单的方法,以后扫地之前先把树摇一摇,把明天的叶子先摇下来,两天扫一次就好了。孩子一听,兴奋不已,扫落叶的时候,使劲地摇树,恨不得把后天的叶子都摇下。 第二天,满心以为可以睡个做觉的孩子们被父亲喊了起来:你们到树林里去看一下吧。 孩子们不情愿地爬起来,到树林里一看:傻了眼!满地的落叶,甚至比昨天的还多。 孩子们终于明白了:今天了结的永远是今天的,至于明天,就让明天的肩膀去承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