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与修养是构成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气质,加强自身修养,是我们人生的重要课题,是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重要内容。
气质是一个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和罗马医生盖伦就曾提出气质学说。他们认为,在人体内有四种液体: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这四种液体在人体内以不同的比例相结合便形成了人的四种不同气质。多血质的人,血液占优势;胆汁质的人,黄胆汁占优势;粘液质的人,粘液占优势;抑郁质的人,黑胆汁占优势。 这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是: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思维语言敏捷、善交际、亲切、有生气,但往往轻率,具外倾性。胆汁质的人,坦白、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易怒和暴躁,具有外倾性。粘液质的人,沉着、安静、情绪发生慢而弱、反映缓慢、注意力稳定、不易转移,往往表现为固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抑郁质的人,情绪发生慢、体验深沉、反映慢、动作迟缓、行为孤僻、善于观察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具有内倾性。 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的、单一的气质类型的人是不多的,绝大多数人具有中间型的气质特征,都有消极的一面和积极的一面,都有优良品质和不良品质。 气质与性格关系密切,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性格特征可以克制气质类型中的某些消极的特征。气质虽然是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仍受后天生活实践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具有可塑性。正如古人讲:“玉不琢,不成器”;“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人皆可以为尧舜”。根据这些道理,人们若想有一种好的气质,就必须不断进行自身修养。 修养一般理解为个人思想、性格、脾气方面的进修提高,而广义来讲是理论、知识、技能、品德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中国古人就非常注重自身修养。西晋时有一个叫周处的人,性格暴躁,少时横行乡里,老百姓把他和蛟、虎合称“三害”。后来他知道了自己的恶行,便发愤改过。他斩蛟射虎,为民除害,后来成为一代名将。清朝时的林则徐也非常注意自身修养,他为防止性格暴躁,在家里的大厅内悬挂了一块牌匾,上书“制怒”二字,以此来警示自己。 要提高自身修养必须正视自己,经常地反思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作风,加强自警、自律。正如《论语·学而》说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所以我们要自觉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 加强自身修养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就不能培养出良好的精神情操,所以说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 提高自身修养必须扬长避短,按照气质的可塑性这个原理,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不断地完善、完美自己。 人生是一本画册,是一个过程,既有五彩缤纷的一面,也有黯然失色的一面,既有风华正茂,也有风烛残年。然而,何境何时都应该潜心自身修养,保持高雅气质,在自己的人生画册上多绘上几笔绚丽的彩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