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读书的习惯,会减速减量,却大有裨益
1.查阅字词典。
汉字博大精深,一个普通人一生的识字量也不过5000左右,有些作家如余华的识字量只区区3000,一般来说,一个人生活中所用到的汉字最多1000-2000,但放在文学作品和其阅读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词汇量未免太少了。我看到许多人跟我以前一样,读书遇到不解的字词,往往匆匆跳过。汉字是形声,国人汉语的天赋又使得不甚详解的词汇往往能意会过去,但很多时候却只能是望文生义。 我从大概一年前养成比较正式的看书查字典习惯,查完释义还记在专门的本子上,隔段时间就从头复习。有人可能不以为然,以为自己读书成百上千,没什么理解不了的意思。但在汉字面前,自以为是就只能是大错特错了。 我读《指环王》,这部明显被翻译糟蹋的作品却有所得,因为我仅第一部就积累了字词一百余条。很多时候,书读到精彩处却不得不记笔记的滋味是难受的,但是对我来说,看到不会的词而无动于衷的感觉更加难受。于是每次我都站起身来找笔纸记录,记录完毕后再重新整体读一遍。某作家曾经说过,写作的艰难其实就是词汇的匮乏,当你的词汇累计到一定程度(比如丘吉尔,五万条)自然就下笔如有神了。下面我简单举两个我笔记本里的词汇。 第一卷第83条:谶chen(四声,键盘打不出来):名:古代认为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谶纬;一语成谶(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 第一卷第226条:殊胜:1.稍胜;略胜;2.特别优美;3.指特别的胜景; 第二卷第213条:也已=业经:副:表示动作行为在说话前或在另一动作行为发生前就已经开始或完成,相当于“已经”(多用于公文)→各项手续业已/业经办妥; 第三卷第1条:曾几何时:不久以前(注:不表示很久以前); 以上只是我随便翻翻然后打上来的词汇,说明的问题只是,很多时候一种新的表达方法和新的认识就会在你查阅和记录的时候产生了,很多过去错误的思维也会得到矫正。如果你始终不明白词汇的确切意思,甚至一直误解意思,那就好比和笔者有了一层隔阂一样,很多作品的魅力会大打折扣。 2.读书笔记与勾画;段落性重读 读书笔记与查阅字词典一样,都是要动手的,很多人以为麻烦,也草草跳过了。我认为这会使你读书的质量大打折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觉得很重要的一层意思就是必须把读者的观点带到书本中来。读书笔记和勾画实际上一方面是一种对原著的鉴赏,一方面也加强对经典段落和重要概念的理会。手到口到方能心到,读书的时候可以不张嘴,但手还是尽量动一动。我把读书笔记,勾画和段落性重读放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强调对于经典的理会和记忆,而动手则是最好的方法。当然小说,散文,诗歌并不适合这种方法,但我认为仍然需要段落性的重读。读书需要发现美的眼睛和鉴赏美的能力,这样即使多年以后,某些经典中的经典仍然会留在脑海中,形成极其美的感受,这些对你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比如张爱玲倾城之恋,白流苏深夜在旅馆内接电话的那一段和文末一段,历经岁月仍然牢牢的刻在我的记忆里。 3.章节性重读;一天只读一章 章节性重读主要适合传记,启发类文学,章节性重读主要用来回味本章节,特别是领会重要章节的精髓所在。这类书不能当小说看,如果你一章一章的当成流水账读完,就像一遍一遍的洗磁带一样,最后记住的很可能只是最后一章或者第一章的内容,而中间的会忘的一干二净。而具有强烈启发和指导意义的经典我则建议一天只读一章。比如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每一章都具有超高的可读性和指导意义,这样的书如果一目十行,不啻暴殄天物。一天只读一章,而且并不影响其他种类图书的阅读,而有整整一天用来思索和消化,效果是很好的。 4.重读 经典需要重读,这是历史上大哲大儒大家大师几乎统统在强调的道理。优秀的书,无论何种类别,重读犹如重会故交,亲切之感油然而生;更何况温故而知新,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同一本书不同的时候去看会有全新的感受。大家都不是王充,钱穆,不能过目不忘,重新领会和记忆会让书本的精髓为你所知为你所有。读书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但是有目的的读书完全会提升一个人的境界和内涵,最终使你在这个世界更加游刃有余。 5.敢于抛弃自己不喜的书籍,抛弃垃圾书籍 对于和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冲突的书籍,我认为,要敢于抛弃。如果是经典,本着兼收并蓄的原则,看看部分段落和大体,我觉得就足够了,没必要强迫自己啃咬不休。如果本非经典,明知是不够层次的书,或者读了一半发现写的一塌糊涂,则不如直接放在书橱里不要动了吧。曾经我也读过一本日本作家的小说,前段写的尚可,中段开始YY不停,情节荒唐笔法混乱,直接就扔进角落里了。读完这种书,难受的是自己,浪费的时间。还有一些本身层次就不怎么样的,我认为,出于娱乐的目的,可以看看,但如果像某些人那样,为了“博览群书”,什么下下下下三滥的作品和书刊报纸也拿来乱读一通,那完全没必要。 6.多看书评,写书评 豆瓣上的豆油差不多都是二十岁以上的人了,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志趣品味已经基本形成,无论品质如何,单凭自己的能力都难以加以改善。读书是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但如果读死书,就容易掉进自己的死胡同里。看书只观一面,品书也狭隘偏激。只看到应和自己的那一面,却看不到对自己批驳而有裨益的一面。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偏见可能会越来越大,所以,我的意见是,读书同样重在交流。而豆瓣无疑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平常读书前,读书时,读书后可以经常参与到讨论中来,说说自己的想法,置评他人的想法。这样兼收并蓄,博取众长,读书可以事半功倍。 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拒绝书呆子。喜欢读书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天到晚呆在家中读书。古人流传下来的训言自然有它的道理。多看看山水,多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多行走,多敞开胸襟。一个收心潜心读书,一个闲心开心行路。所谓知行合一,知道而把它更多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那种提高就不仅仅是在思维上的了。 ------ 以上仅仅是本人的一点小心得,愿与大家分享。希望那些潜水的比我强得多的达人们能多多出来冒泡,把经验告诉大家啊。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在读书中寻找更大的乐趣,从读书中更多的提高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