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探秘
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是《易》之灵魂!没有它们就没有《易》。
前篇已经介绍了八卦的产生及其属性,此篇专题介绍六十四卦。
在易学中,六十四卦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谈,其实不然。六十四卦是怎样演绎出来的?它的卦序是怎样排列的,最早的卦序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能“弥纶天地之道”……这都需要我们做出回答。
六十四卦探秘
六十四卦的衍生过程
六十四卦是在八卦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起来的。宋·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载邵雍的《伏羲八卦次序》和《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两张横图,以说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衍生过程。详见下图。
此图是对《易传·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解释。邵雍说八卦的形成是“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先有太极,宇宙混沌初开,分出天地,然后有万物。将太极一分为二,为阴为阳。阳分为太阳和少阴,阴分少阳和太阴,这就产生了四象。四象再一分为二,太阳生《乾》、《兑》,少阴生《离》。《震》,少阳生《巽》、《坎》,太阴生《艮》、《坤》,这样八卦就衍生出来了。所生八卦次序是按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排列的,这是伏羲八卦的次序,故称《伏羲八卦方位图》。此图是衍生六十四卦的基础。
在《伏羲八卦方位图》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见左上图:
邵雍认为,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而成。由八卦生十六卦,十六卦生三十二卦,三十二卦生六十四卦。
后人对这种分法持有异议。“分”只是数量上的增加,没有确切地说明六十四卦的衍生过程。这其中的十六卦和三十二卦是个什么卦象呢?朱熹在《易学启蒙》中说“八卦上面各加一奇一偶,而为四划者十六”,这就是说,十六卦是四划卦,三十二卦就是五划卦,朱熹与说“于经无见”,看来这种分法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哲学理论问题。
在人类的认识史上,从来就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对于事物的发展,形而上学认为只是增加和减少,辩证法则认为是对立和统一。毛泽东同志说:“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化”(《矛盾论》)。太极分而为阴和阳,这是“分”,但不只是数量上的增加,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孔子》说,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相荡”、“八卦相错”而成。“荡”和“错”义有些相近,推荡交错之义。“荡”和“错”是动态的,是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表现形式;它们又在这斗争中达到了统一,统一在一个卦中。三划卦是这样形成的,六划卦也是这样形成的。所以我们说,《易》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阴和阳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又统一在三划卦中。一个三划卦也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两两相荡相错,就形成了一个六划卦,又达到了统一。六十四卦就是这样形成的。它们的推荡过程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同卦相重,即乾( )与乾( )重、坤( )与坤( )重……,这样就形成了八个六划卦:乾 、坤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这八个六划卦称作“八纯卦”,其卦名还是原卦名。
二是,一个经卦与另一个经卦相重。以 (乾)卦为例,与 (坤)重而成 (否),与 (兑)重而成 (履),与 (离)重而成 (同人),与 (震)重而成 (无妄),与 (巽)重而成 (姤),与 (坎)重而成 (讼),与 (艮)重而成 (遁)。余仿此类推。这样,由一个经卦经过与自身或其它经卦重合,就衍生出八个六划卦,八八成六十四卦。由此可见,这是“合(矛盾的对立统一)”而不是“分(数量的增加)”。是两两重合而成,如果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则是82=64。正因为如此,《易》才能“弥纶天地之道”,才能解释宇宙间千变万化的形态。如果认为只是数量上的增加,那就陷入了唯心主义泥潭。
在下面的《卦序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组合的全貌。
六十四卦探秘
六十四卦次序
六十四卦到底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排列的,在众多的六十四卦次序中那个是最原始的,这一直是困扰易界的一个难题。为了讨论这一问题,让我们从六十四卦的次序入手。
六十四卦有多种排列次序,我们先选择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
六十四卦探秘
六十四卦次序
(一)文王《周易》卦序
这是现行本《周易》的卦序,也是文王重新排列的六十四卦次序。它有如下特点:
以《乾》为首卦 此卦序是《乾》为首卦,总统其余六十三卦,表明《周易》作者崇尚天和阳刚之气,同时也是对商《归藏》易序的一种修订。《归藏》是以《坤》为首卦,将“坤乾”颠倒而成“乾坤”,表明崇尚阳刚之气,也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翦商(前面已有说明)。
将六十四卦分成了上下《经》 从《乾》至《离》三十个卦为《上经》,从《咸》至《未济》三十四个卦为《下经》。乾为父、坤为母,《上经》犹说父辈的事。《咸》( )卦上兑为少女,下艮为少男,男女交感而成婚,组成了一个恒久的家庭,《下经》犹说下一辈的事。
卦是按事物的发展规律排列的 这在《序卦传》中作了详细表述。有《乾》、《坤》而有万物,《屯》是物之初始,犹一个初生儿的诞生;幼童需要启蒙,故下卦是《蒙》;幼童还得喂养,故接下来是《需》……从《屯》到《既济》,事物完成了一个发展的全过程;然而事物还没有终结,故最后一个卦是《未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
表明了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 六十四卦除乾 、坤 、坎 、离 、颐 、中孚 、小过 、大过 这八个卦之外(因这此卦倒过来也一样),卦基本上都是一正一倒相邻排列的,如;泰 和否 ,损 和益 ,剥 和复 ……,它表明了事物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和曲线发展的规律。
六十四卦探秘
六十四卦次序
这是《易传·杂卦传》的卦序,此卦序也是以《乾》为首卦。晋·韩康伯说:“杂卦者,杂揉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系辞注》)。与通行本《周易》一样,除乾、坤、坎、离、颐、中孚、小过、大过这八个卦因正倒都一样,而同类相邻安排外,其余各卦均是一正一倒排列的。不过其排列顺序不同,它在揭示对立统一关系的同时,更强调对立的一面,请见下图。
六十四卦复对次序图
唐·孔颖达说:“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师、比之类是也。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之类是也。且圣人本定先后一,若元用孔子《序卦》之意,则不应非覆即变,然则康伯所云:困卦之次,托象以明义,盖不虚矣”(《周易正义》)。
如果说《杂卦传》也是孔子或其弟子所著的话,孔子的治学方针是“述而不作”,那么,这个卦序不可能是孔子“杂揉”的。或许孔子见到了另外版本的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