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化媒体,SNS,社交媒体的持续火热,许多企业已经有在2010年要参与到社会化媒体营销阵营来的味道。笔者作为国内最早关注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一批人,一方面很欣喜地看到社会化媒体营销收到企业热捧,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非正常发展表示担忧。我们不希望社会化媒体营销又会被恶搞,滥用,偷换概念,最后落到网络水军,网络黑社会等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尴尬境界。本来很好的词语如”公关”,”网络公关”等名字,可是在中国就变成另外一个味道。目前国外社会化媒体营销依然很火爆,已经从初期炒概念走入科学的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数据评估阶段。社会化媒体营销理论体系已经建立,笔者的国外的朋友已有多本英文社会化媒体营销书籍出版,国内市面上还没有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专著出版。中国的社会化媒体营销还没有理论体系,不过很欣喜地看到许多营销界,广告圈的朋友都在积极探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之路。 最近也一直接受到来自多家媒体和圈中人的咨询,如何评估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经济价值,如何包装社会化媒体营销服务?如何给去说服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价值?结合唐兴通之前的经验,现在整理一份,科学评估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的参数指标,结合国外一家数字营销公司的观点,系统的列出以下的参数。这些参数供我们在设计评估社会化媒体营销中作参考。具体的框架,参数权重和效果,还需要我们具体的活动具体商榷。其中社会化媒体营销评估的参数的主线有:网络流量,网络帖子的存活,数目,用户参与度,互动比例,对线上线下销售的影响等。其中之前具体的一些比重可以参照笔者之前的《如何科学的评价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 以下是有关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的评估参数一览表,其中不少点是值得我们细细品析,笔者非常希望和大家共同商榷,构建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评估体系。引领中国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健康发展。 1. 用户对于某个品牌信息(buzz)的发帖的数量;备注以下buzz统称,品牌留言信息,类似蜂鸣,发帖一类信息; 2.品牌的信息的曝光度; 3. 随着时间的变化,品牌留言发生的变化; 4. 以天为标准,或者广告投放时间段内的品牌留言变化情况; 5. 品牌留言的季节性变化; 6. 竞争性(Competitive)的品牌留言信息情况; 7. 品牌留言信息的主题或分类; 8. 不同社会化媒体渠道的品牌留言信息(如论坛、社交网站、博客、twitter等); 9. 购买过程中不同阶段产生的品牌留言信息; 10.评估发布素材的流行程度(如有许多视频被植入或病毒传播,那个效果会更好呢); 11. 主流媒体的曝光率; 12. 粉丝数目; 13. 跟随者数目; 14. 好友数目; 15. 粉丝数、跟随者数、好友数的增长速率; 16.传播的速率; 17. 随时间变化,传播速率的节奏; 18. 第二层级的到达率Second-degree reach(与粉丝、跟随者以及好友等层面的联系); 19.内容被嵌入,组件被安装的情况; 20. 下载量; 21. 上传数目; 22. 用户初次浏览数; 23. 推选,植入的比重; 24. 用户收藏,或者标记为好评的数目; 25. 评论的数目和情况; 26. 级别的选定; 27. 在社会化书签收藏的数目; 28. 订阅数量(如RSS,博客,视频系列); 29. 综合浏览量(博客,微型网站等); 30. 有效每千次展示的花费,CPM; 31. 通过社会化媒体而产生的搜索引擎排名的变化; 32. 社会化媒体中品牌的推广情况改变搜索引擎中的声音份额; 33. 由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活动而产生的品牌搜索数据量的变化; 34. 品牌留言信息中包含链接的比例; 35. 在有影响力的媒体的链接排名; 36. 品牌留言信息中包含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的比例; 37. 在投放其他媒体时候,同时分享在社会化媒体上的信息量 38.消费者达成的影响力; 39. 发行渠道的影响力,如博客,新闻; 40. 品牌参与到社会化媒体中获得品牌影响力; 41. 目标用户的在社会化媒体中的统计学数据; 42. 目标客户通过社会化媒体的到达率; 43. 用户使用社会化媒体的习惯,目标客户的兴趣点是什么? 44. 社会化媒体活动参与者的地理分部规律; 45. 不同发帖内容情况下的用户反应变化; 46.不同的品牌曝光度下的用户反应变化; 47. 社会化媒体营销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用户情感的变化曲线; 48. 活动中用户所说的语言数量,可以考虑口语,发言,不同语言等层面; 49. 转发社会化媒体内容使用的时间分布; 50. 花在转介社会化媒体网站的时间; 51. 用户发现相关内容的渠道(如搜索引擎、用户二次传播等形式); 52. 点击数; 53. 源自免费媒体报道的数据流量百分比情况; 54. View-throughs的统计; 55. 互动频次的统计; 56. 互动或参与率; 57. 每个用户的互动参与的次数; 58. 视频的浏览比例; 59. 投票,调查的参与度; 60. 品牌联想度; 61. 品牌购买因素影响力; 62. UGC用户产生内容的数目; 63. 虚拟礼物的曝光度; 64. 赠与的虚拟礼物数目; 65. 相对受欢迎的内容; 66. 标签添加; 67. 标签的属性(例如,他们如何配合品牌本身实际情况); 68. 从第三方社会化媒体客户端或渠道登陆的数据(例如twitter的第三方客户端,facebook connect的使用情况) 69. 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注册数(如网站、桌面应用、手机应用、短信等); 70. 竞赛活动的参与情况; 71. 聊天室参与人数; 72. 百科奉献者情况; 73.线下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项目的留言数或者事件; 74. 能够被用于其他渠道的由用户产生的内容情况; 75. 用户协助情况; 76. 通过直接互动的社会媒体协助客户比其他渠道(如呼叫中心,店内)的比较; 77. 通过社会化媒体,用户之间相互联系的发生的影响力; 78. 第一次接触决议(FCR)的影响(first contact resolution, FCR); 79. 用户满意度; 80. 客户反馈的生成量; 81. 通过社会化媒体的反馈信息对企业科研,开发节省的时间情况; 82. 来自社会化媒体反馈的建议执行情况; 83. 对比传统的科研开发,通过社会化媒体可以省下的开支; 84. 对线上销售的影响; 85. 对线下销售的影响; 86. 折扣赎回率; 87. 对其他线下行为的影响; 88. 信息生成; 89. 产品试用,抽样情况分析; 90. 访问店面网页情况; 91. 由于用户评论或评价产生的转化率; 92. 用户的第一次访问和重复访问的比例,涉及到客户的流失率等方面内容; 93. 影响客户的终身价值; 94. 通过社会化媒体获得或留住用户的成本; 95. 市场份额的变化; 96. 免费媒体对付费媒体的影响; 97. 对社会化媒体事件的帖子反馈情况; 98. 社会化媒体中线下聚会参与度统计; 99. 自身企业员工的参与度; 100. 收到求职申请的情况; 结束语:社会化媒体营销在2010年将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期望企业能驾驭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传播过程,科学评估好其效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