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有目共睹,形势喜人,2009年汽车销量跃居世界第一,全年销量超过1300万辆,增长40%以上,与2007年相比,补回了2008年的缓顿,保持了2000年以来增长20%以上的势头。然而,随着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减弱,原材料价格逐步“复苏”,汽车零部件业的成本压力势必增大,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将是一大挑战。全球咨询公司PAC集团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通用汽车、丰田汽车、福特汽车等三家汽车巨头在华的采购额或将减少160亿美元。造成跨国汽车巨头们采购转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主要以低价取胜,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一旦价格上涨,就失去吸引力。在不足一年的时间中,因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部分中国生产的零部件出口成本提高了16%。而盖世汽车网的调查报告进一步指出,因中国缺少达标且价格低廉的零部件供应商,约80%以上的跨国汽车巨头们没有达到在华采购量和降低成本的目标。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如何在新一轮的成本危机中求得发展,是新年伊始每个汽车零部件企业亟待考虑的问题。 加快产业重组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依靠国家政策支持,通过产业振兴规划加快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形成竞争力。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所占比例高达45%,集体企业20%,国有企业25%,合资企业5%,其他为5%。目前的零部件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民营资本在其中扮演着甚为重要的角色。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导致大量民营资本进入,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不大,难有规模优势及竞争优势。业内人士指出,国内零部件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大型企业集团。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处主任徐长明提出,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比整车更急迫。徐长明认为,目前兼并重组的重点放在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的重组其实比整车更着急,更有必要。如果没有大的零部件企业出现,成本下不来,质量上不去,整个行业的发展就极其困难。据专家介绍,国内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零部件产业若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 齐鲁证券王爱民认为,外国巨头凭借技术、品牌、管理将蚕食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同时零部件企业又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主机厂商压价的双重压迫。而世界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生产供应方式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对国内零部件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系统集成技术能力的要求。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零部件产业重组步伐将会加快,新的竞争格局会给有实力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多新的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汽车零部件企业也会被淘汰出局。 加快产品研发 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对高端品牌车的影响明显低于中低端车。这是由汽车产业存在的增值因素决定的。一辆车经过组装、物流、销售几大环节,而高端品牌汽车的原材材料成本所占比重并不高,近期原材料上涨仅相当于价格的0.5%至1%;且高端品牌汽车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革新来消化掉这部分成本压力。但中低端汽车则完全不同,一辆3万元左右的车,钢材涨价可能吃掉其终端售价的5%。企业成本的增加,必然带来产品结构的转型,生产高端、高配置的车型,实现盈利的目的。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如何加快产品研发,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零部件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面对成本压力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哈尔滨举办的第63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以“抄作业”作比喻,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前,我们干的是附加值最低的那一段,并没有涉及更前面靠智慧赚钱的部分,总抄别人的作业无法毕业。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只有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中国汽车零部件才能摆脱“生产上、技术上、技术研发上被越来越边缘化”的局面。目前的成本压力更迫切地揭示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企业的研发能力是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而中国汽车企业尤其是汽配业,由于长期以来比较注重引进产品,对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重视不足,缺乏产品研发实践,尚未形成产品研发的整体力量,缺乏核心技术。中国汽配业在开发、设计、基础理论、技术装备等各个方面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要落后20年左右。“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低端混战”、“高端失守”是其位于产业链低端的真实写照,而造成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工业目前这种现状的根源就在于本土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亮不出自己的“绝活”来。不少企业科技投入较低,科技开发人员力量薄弱,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时间速度跟不上,质的提升大大滞后于量的增加。在经济危机面前,市场委缩、订单减少,但全球形势如此,汽配企业不妨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企业研发建设,加强技术创新,不断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知识生产的力度,用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高产品的含金量,产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增强和效益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缩小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优化产业结构,保证行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要练就一、两招或更多别人没有的“绝招”,提高企业产品自身竞争力,形成绝对优势,在经济复苏过后能迅速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