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金身罗汉图【带注释】【500P】(181-200)
第壹佰捌拾壹尊:龙猛尊者 龙猛尊者即龙树菩萨。又称为“现相罗汉”。因系树下所生,以龙成道,号称龙树。约生于公元四世纪末,南印度婆罗门种姓。为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之创始人,人称显密八宗之祖师。后被禅宗尊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十四祖。 尊者自幼颖悟,天文、地理、图纬秘藏,无不通晓。曾与契友三人修得隐身之术,至王宫侵凌女眷。事情败露后,三友人均为王所斩,仅他一人得以幸免。尊者由此而悟爱欲乃众苦之本,即入山诣佛塔。出家后,广习三藏,但未能利。后生邪慢之心,大龙菩萨悯之,将他引入龙宫,授以无量之大乘经典,尊者方体得教理。曾前往南天竺王教化信奉婆罗门者。此后大力弘法,树立大乘教学之体系,使大乘般若性学说广为传布全印度。晚年住于南印度之黑峰山,门弟子有提婆等。据《龙树菩萨传》载,有一小乘法师,以嫉恨之故,不愿师久住于世,尊者知晓后,即入静室,行蟬蜕而去。尊者造论甚丰,如《中论颂》、《十二门论》等,有“千部论王”之誉。后世尊师为中观派之祖。 龙猛。音译那伽阿周陀那,又称龙胜。
第壹佰捌拾贰尊:弗沙尊者 弗沙尊者即弗沙佛。本为二十八宿之一,意译为鬼宿、炽盛宿。尊者出生时,正值弗沙星座,故名。 据《倶舍论》卷十八载,佛陀于过去世三阿僧祗劫修行成满后,更勇精进修行百劫相好业之际,适逢底沙佛坐于宝龛中,入火界定,威光赫奕,特异于常,遂专诚瞻仰,翘足而立,经七日七夜而不倦怠,净心以妙伽他赞彼佛:“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由此,乃超越九劫,而以九十一劫成正觉。 尊者于密教之曼荼罗中,称为“增益”。其形象,左手竖掌,拇指、食指二指弯曲持莲,莲上有珠,右手隐而不见,。 弗沙,又作勃沙、富沙、补沙、底沙、底砂、帝沙、提沙。《倶舍论》卷十八:“过去有佛,号曰底沙,或曰补沙。彼佛有二菩萨弟子勤修梵行,一名佛陀,二名梅怛俪药。”
第壹佰捌拾叁尊:德光尊者 德光尊者,北印度钵伐多国人。原为古印度约六世纪时之王子。据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载,尊者与护法论师等同为十大论师之一。 尊者相貌端正,威仪绝妙,出生七天,即知佛法。据《大唐西域记》卷四载,尊者英杰而弘敏,博物强记。住于中印度秣底补罗国之僧伽蓝,除习大乘,未穷其玄奥,因览《毗婆沙论》,心生钦羡,乃舍大乘而学小乘,后造论数十部以破大乘;又俗书数十余部,斥先进先哲之典论。尊者于佛经研究虽久,却疑情未除。其时,有提婆犀那罗汉,常往来于兜率天,师亦愿见弥勒请益决疑,遂与罗汉同至天宫谒弥勒,然仅行长揖而不礼拜。罗汉言:“慈氏菩萨次绍佛位,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业,如何不屈?”尊者对曰:“尊者此言诚为指诲,然我具戒比丘、出家弟子;慈氏菩萨受天福乐非出家之侣,而欲作礼,恐非所宜。”因此往来三反,不得请疑。后师欲重求观礼,然因我慢心终不可得,后入山林修发通定,又因我慢未除,不得正道果。后尊者精进不息,终成正果,有《辩真论》等著论百余部,今《大藏经》保存了七部。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二载,其弟子密多斯那曾教唐玄奘。
第壹佰捌拾肆尊:散结尊者 散结,佛陀在世时的明土。散结,消除烦恼、与人慰藉之意。 据<<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载,佛在迦毗罗卫国精舍时,有一天预知尊者等将来礼拜,于是广开法筵,让阿难邀请明士、除无上大法。尊者即为当时听经者之一。尊者破除了三毒五魔,摆脱了众烦恼,修成殊妙之行,心清口净,净如月花,证得阿罗汉果。
第壹佰捌拾伍尊:净正尊者 净正尊者,即唐代禅宗高僧怀海(720-814)。俗姓王(一说姓黄),祖籍福州长乐。是我国禅宗丛林清规的制度者。 尊者从潮阳西山(广东潮字)慧照禅师落发,依衡山法朝律师 受具足戒。后至庐江(安徽)浮槎寺阅藏。于大历初年(766),闻马祖道一禅师在南康(位于江西)竖立南禅法幢。师遂前往投其座下。据《百丈怀海禅师语录》载,以“百丈野鸭”的公案而开悟,得马祖大机大用。马祖寂后,受众之请,于江西百丈山自立禅院,门徒云集。其最大贡献,在于综合大小乘律,为禅宗首创法制,即著名的“百丈清规”,并亲率众弟子共同遵行。尊者至晚年犹勤劳不息,丛林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佳话。以其后半身皆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称百丈禅师。门下龙象云集,其中黄檗希运门下出临济义玄,开临济宗。沩山灵佑门下开山仰山慧寂,创沩仰宗。元和元年示寂,谥“大智禅师”后又多次追谥“觉照禅师”、 “弘宗妙行禅师”。塔名 “大胜宝轮”。 现存语录有《百丈怀海禅师语要》二卷、《百丈怀海禅师语录》一卷、《百丈怀海禅师广录》一卷,为禅宗语录之较古者。
第壹佰捌拾陆尊:善观尊者 善观尊者,即善观菩萨。 据《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他曾参加佛陀在毗舍离城奈氏树园举行的法会。他已获致总持,即持善法不使灭,持恶法不使起;已入禅定三昧,做到定、受、调直定。所谓定即,正心行处,息虑疑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所谓受,即正所观之法;所谓调直定,即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他不仅自身解脫,还普济世人,“周流五趣观察训导,以佛弘智覆盖众生,随其根源而救济之。”在一次法会上,尊者曾解释菩萨慧,曰:“一切公想,觉无色想,于中净身口意,是为菩萨会。”
第壹佰捌拾柒尊:大力尊者 大力尊者,又称大力王、大力金刚,为八大天神之一。 据《指本行集经》卷二十九载,佛陀在菩提树下入定,即将悟道时,惊动了诸凶神恶鬼,它们害怕一旦太子得道,将不能为所欲为,于是群起而攻之。恶鬼口吐长舌,圆瞪双目,摇头晃脑逞威;黑身罗刹女手执髑髅,施幻术诱惑;恶魔双眼喷火焚烧;诸鬼化作虎豹豺狼,狂声怒吼;魔王波旬手执利剑恐吓,。佛陀已具相当神力,诸魔色虽然咄咄逼人,却不能近身;此时,尊者等八大天神唯恐佛陀有失,各各呈现十六种化身,驱赶魔鬼,保护佛陀。后尊者成为护法金刚,保护佛法。
第壹佰捌拾捌尊:电光尊者 电光尊者,即电光菩萨。 尊者常参加佛陀举行的法会,聆听体证佛理的妙旨。据《大方等大集经》卷九载,佛陀讲到 “正法”之事,在座的诸大菩萨同声对佛陀说:“世尊,我等当共同护持正法,受持广说。”佛陀问:“善男子,汝今去何如法而护持正法?”尊者答云:“世尊,若随他心不能护法,我随自意故能护法。”可见,尊者以明心见性,自心不为外物所役,得大自在,亦即心离烦恼之束缚,通达无碍,由体起用,化诸众生。
第壹佰捌拾玖尊:宝杖尊者 宝杖尊者,即宝杖菩萨。 据《佛说维摩诘经》卷上《佛国品》载,尊者曾在毗耶离衹罗树园聆听佛祖讲经。尊者智慧与德行具足,可以随诸佛旋转法轮永不停息,让佛法永驻世间,引导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与恐惧,关闭通往一切罪恶的道路,转而走向极乐世界。世间众生形形色色,各有所好,尊者善于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导引爱好不同的众生走向理想的净土。尊者对世间做出了无尽的功德,所到之处,如同光明驱散黑暗,如同甘露滋润禾苗。尊者以佛法为兵杖,护持佛教教义,震慑外道,使之皈依佛教。
第壹佰玖拾尊:善星尊者 善星尊者,即善星比丘。乃佛陀为太子时所生之子。《法华玄赞》卷一末:“又经云:‘佛有三子,一、善星,二、优摩耶,三、罗睺。’故《涅槃》云:‘善星比丘,菩萨在家之子。’” 据《大方广三戒经》、《大盘涅槃经》等载,尊者曾随侍佛陀尼二十年,曾读诵十二部经。出家后,断欲界之烦恼,发得第四禅定。后因亲近恶友,认为无涅槃之法,起否定因果之邪念,且对佛陀起恶心。一次,佛祖住在王舍城,于初夜为天帝释阐说佛法精要。根据当时的习俗,弟子应服侍师父睡下后才能休息。尊者见佛祖久说不倦,心生恼恨。他想起王舍城中,若有小孩啼哭不止,父母便吓唬说:“再哭就把你交给薄拘罗鬼。”于是,对佛祖进行恫吓:“快回禅堂去,薄拘罗鬼来了!”受到佛祖的叱责。于是四禅退失,其后,佛祖经常为善星专门说法,但他仍恶心不改,遂以生身堕入阿鼻无间地狱。故称阉提(即不成佛之意)比丘,又称四禅比丘。经地狱之苦,遂改恶从善,勤修梵行,证得阿罗汉果。 善星,又作善宿,音译须那呵多、须那刹多罗。
第壹佰玖拾壹尊:罗旬尊者 罗旬尊者俗称薄命比丘。 罗旬,又作罗旬喻。为佛陀的声闻弟子。 罗旬生来命薄,他出生时,相师说他无相,故不为父母所爱。十二时即被逐出家门,以乞食为生,佛使阿难劝其出家。 出家时。佛以手摩其顶,头发即堕。袈裟着身,佛为立名罗旬。出家为比丘,不但自己遭殃,而且牵连累众僧,化来的斋饭不翼而飞,枉受饥渴之苦。佛祖查寻原由,将众僧分作两批同时供食,其中一部饮食瞬进间消失;未得饮食者再分两批同时供饮食,如此展转.最终只剩二人,放到罗旬钵内的饮食转瞬即逝。后受佛祖福力加持,食物不再消失。波斯匿王闻听此事,特遣使者送米为罗旬设福。后精进不息,诸事如意,终成罗汉果位。
第壹佰玖拾贰尊:慈地尊者 慈地尊者,即慈地比丘。原为六群比丘中第一恶者,于生生中与摩罗子常为怨恶。 据《四分律》、《摩诃祗律》等载,兹地比丘不遵戒律,尤好诽谤他人。沓婆摩罗子是佛 陀大弟子之一。佛陀称赞他说:“我弟子中分僧卧具者沓婆摩罗子最为第一。”当时分配僧人卧具的办法是“随上座次第,随应得处与”,即僧人的地位身份越高。得到的房屋用具越好。一天,慈地比丘来到罗阅城中,因他地位较低,分得房屋和卧具都很差,他便对沓婆摩罗子心生愤恨。他指使其妹慈比丘尼在佛陀举行的法会上诬称杳婆摩罗子奸污了她。被佛陀识破。佛陀咤责了慈地比丘的罪过,并对他耐心教育,慈地比丘终于改恶从善,诚心修行,修成阿罗汉果。
第壹佰玖拾叁尊:庆友尊者 庆友尊者,即难提密多罗。庆友为其意译。苏轼认为庆友应是十八罗汉中之第十七降龙罗汉。 尊者佛灭后八百年时,尊者降世于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是当时著名高僧。古印度有恶魔波旬、他煽动那竭国人四出杀害和尚,尽毁佛寺佛塔,将所有佛经劫到那竭国,把他收藏龙宫里。后由庆友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因此从们称他为降龙罗汉,庆友圆寂时,将十六大阿罗汉的法名和住址告诉了身边的弟子,其弟子将他临终前的述说撰文成书。即著名的《法住记》。唐代高僧玄奘大师译成汉文之后,十六罗汉的名称于是广为流行。唐代以后,汉地佛教界为表彰庆友的功德,将他列为第十七罗汉,位列玄奘之前。 志磐在其所著《佛祖统计》卷三十三中提出。庆友是《法住记》作者,不应在住世之列。十八罗汉之第十七应是伽叶尊者。清朝干隆年间,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认为第十七位应是降龙罗汉即嘎沙鸦巴尊者(伽叶尊者)。降龙的传说源于中国北宋以后。由此皇帝御定之后,迦叶即降龙罗汉就是以皇帝钦定的为准了。
第壹佰玖拾肆尊:世友尊者 世友尊者,说一切有部之初祖,与法救世主、妙音、觉天等被誉为婆沙四评家和婆沙四大论师。约一、二世纪时北印度犍陀罗国人。 据载,迦腻色迦王在迦湿弥罗举行第四次结集时,尊者任五百圣贤之指导者,与胁尊者同被尊为上座,编集《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总结说一切有部学说。又著有《异部中轮论》一卷,叙小乘之二十部。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二载,尊者出生于伽多衍尼之子之后、胁比丘等之前。《惟日杂难经》称尊者已证阿罗汉果并预言当来成佛。《师子月佛本生经》更载,尊者将次于弥勒成佛,号师子如来。 世龙,又作天友。音译婆须弥多、和须弥多、伐苏蜜多罗。其它称世友者尚有数人。如《俱舍论光记》卷一、《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说之《品类足论》与《界身足论》作者世友,于《俱舍论光记》卷五、《成业论》所说之经部异师世友,及《慈恩传》卷二所载玄奘西游时。于迦湿弥罗国宣扬有都宗义之世友等。
第壹佰玖拾伍尊:满宿尊者 满宿尊者,六群比丘之第六位。原为外道信徒目犍连的弟子,后随师一起皈依佛教。 佛在世时,有马师、迦留陀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被称作六群比丘。满宿位居第六。佛法的很多戒律,都是因满宿等而制定的。据《增一阿含经》载,一日夜间众比丘聚集在佛祖周围听经,然佛祖沉默不语、众人不解其意,目连入三昧定,观寻事情根源。发现是满宿、马师二人又违戒律,目犍连只得让二人离开讲经堂。后在众人的劝导下,满宿改恶从善。对目犍连格外尊重。佛祖涅槃前,尊者与马师二人愤目犍连为外道杖杀,动用大力士神力、将诸外道尽皆杀之。由于这一过失,转生于龙。尊者诚心归佛,潜心修行,多行善事,得罗汉果。
第壹佰玖拾陆尊: 阐陀尊者 阐陀尊者,乃净饭王之仆役,为佛陀出家时随从之驭马者。曾被称为恶口阐陀。 佛离家出走时,尊者为其御马。以太子意坚不返、遂持太子剃脱之须发,宝冠、明珠还宫。佛陀征道归域时;随佛陀出家为比丘。但恶口之性不改,犯罪亦不悔过,与诸比丘不和,被称为恶口阐陀。又称恶口车匿.佛陀临欲涅槃时。阿难请示佛陀。如何与阐陀等恶行比丘相处。佛陀敕阿难以默摈之法治之,谓:“我灭度后,若彼阐怒不顺威仪。不受教诫,汝等当共行梵檀罚,敕诸比丘。不得与语,亦勿往返教授从事。”此即后世佛弟子与不受教诫者相处之道。佛陀入灭后,弟子依法治之,尊者始悔悟,后随阿难学道,而证阿罗汉果。 阐陀尊者又作车匿、阐那、阐铎迦、阐陀迦、阐特、阐怒、羼陀、车那。意译欲作、应作、乐作、覆藏。
第壹佰玖拾柒尊:月净尊者 月净尊者。南竺香至国王的长子。 尊音之父香至王崇奉佛教,经常邀请佛教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进宫讲说佛法。尊者 亦崇敬佛法,当时虽未出家。但居家持戒,诵经修禅。从不间断。后月净、菩提多罗等三兄弟都出家为僧,菩提多罗成为佛教第二十八祖.尊者获罗汉果位。
第壹佰玖拾捌尊: 大天尊者 大天尊者,大众部之始祖。音译作摩诃提婆。生于佛灭后百余年,乃中印度秼莬罗国商人子。 相传出家前造三逆罪。后忏悔而入佛门,住于雉国寺。尊者具大神力。阔达多智。曾至华氏城传道,阿育王皈依之。亦是被派遣至摩婆慢陀罗国之唯一传道师,曾于彼国讲天使经,四万人因此得道。提倡五种新说(即大天五事),于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为大众部,造成大众上座二部之分化。阿育王赞成大众部,故当时上座部多逃往迦湿弥罗。不久,尊者命终,王持殊性之葬具荼毗而火不燃。复依一占相师之言,洒以狗粪,火炎忽发,须臾即烧成灰烬、继而暴风至,飘散无遣。
第壹佰玖拾玖尊:净藏尊者 净藏尊者,传说为往昔时代光明庄严国国王妙庄严之长子。 据说,妙庄严夫妇信奉婆罗门外道,门外道,诋毁佛教。时雷音宿王华智佛想引导妙庄严夫妇皈依佛教,遂遗夙信佛法之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转生到妙庄严王家为其子。长子名净藏.次子名净眼(参见本书之第200尊)他们明了通达三十七品助道法,并长期修炼菩萨净三昧、净色三昧,因此得无限神通力。他们怜父王之邪见,跃上虚空,为之演种种奇瑞,身高数十丈,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劝说妙庄严王皈依佛教。使妙庄严王翻心至佛所,得法华利益。并率夫人净德及群臣子民,皈依佛教。
第貮佰尊:净眼尊者 净眼尊者,为妙庄严王之子之一。 据《法华经》载,过去世光明庄严国的国王名为妙庄严王,邪风炽盛,不信佛法。净眼和其兄净藏(参见本书第199尊)则不然,他们夙信佛法,怜悯父王邪见,还跃上虚空演示种种神通,身上出火,以此神通劝说父王皈依佛教使父王翻心至佛所,得法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