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研究】关于“评课”切入点的几点思考(二) - 乃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善待朋友 2010-03-02

形式二:从课堂教学中对“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切入

 常见的教案往往是将三维目标分类列出,有的专家不赞同这种做法,理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好的课堂三维目标的落实经常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并无明显的分类体现。其中落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第三维目标,追求的境界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不能是有意为之;达到的效果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而不能是空洞说教。个人很赞同这种观点,但下面为了表述的方便还是要分类进行阐述,当然其中会有许多相互渗透体现之处。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从知识点的落实形式看,不少老师在备课是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知识讲明白,把学生讲懂”。以八年级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点为例。常见的教学方式是:1.请同学们用力鼓掌,或用手用力拍桌子后谈感受;2.再举例说明后得出结论;3.通过大量事例进一步论证和巩固。我采用的方式是:1.请愿意配合老师做一个游戏的同学举手;2.感谢有许多同学愿意配合老师,补充说明:在老师说出游戏规则后同学们可以改变主意;3.公布游戏的规则为“以头撞墙”,面带微笑地看着许多学生纷纷将高举的手放下;3.进一步补充要“以头用力撞墙”,发现仅剩下的几只手也放了下来(或许还有一二个小男孩在“硬撑着”,姑且先投以“鼓励并感谢的眼神”,后面有处理);4.采访一个放手的同学,为什么不愿意配合老师做游戏了?5.在生回答“头会很疼”后追问:以头撞墙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提出疑惑:既然头是施力物体,“受伤”的应该是受力的墙呀,为什么头自己也会疼呢?6.在学生初步认识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后,进一步提出: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大家可以通过生活体验、实验验证或交流讨论等方式思考探究,4分钟后请同学代表谈自己的看法;7.大都数同学通过举例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再请有不同见解的同学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他(她)有可能列举类似“手推气球”的过程中,气球没有对手施力的事例;8.教师表示“赞同”,问其它同学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可能会有同学说出这一过程气球对手也有力,只不过是很小,如果将气球换成一个沉重的大铁球,感受就很会很明显!【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称赞他的这种方法叫“极端法”】至此,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结论大家已经达成共识;9.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假如“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可能会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哪些项目?【可以想见,同学们举例说明的场面是异常热烈的!最后大家发现:假如“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几乎奥运会上所有的项目都失去价值!!!】;10.追问:看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哟?【有同学可能会列举:如果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车子撞到墙上,自己会完好无损,由此,教师接机给同学们渗透“辩证”思想: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事物。】11.向最后仍然愿意配合老师的同学表示感谢:老师很感谢你们的勇敢和对老师的支持,但出于对你们的保护,这个游戏我们还是不做了!

对比以上两种设计方案,我感觉我的第二种设计能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通过层层深入的追问,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知识的形成是学生自己发现的结果,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方法(如步骤6中:大家可以通过生活体验、实验验证或交流讨论等方式思考探究);培养了想象、辩证思维等能力;将“情感目标”渗透在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鼓励中。

教育心理学中对技能的定义是: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在理化教学中技能目标包括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点我的朋友叶子在留言中列举了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我觉得导入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引发思考,或者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导入新颖和激发学习兴趣是初步的目的。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能够留出思考的空间的导入是最有价值的。比如化学有一个课题是《苯酚》,我听到一个导入是这样的:1912-1913年,德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收购石油。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国家的石油商都不惜压低价格争着与德国人做生意,但德国人只要婆罗洲的石油,其他的一概不要,并急急忙忙地把收购到婆罗洲的石油运到德国本土去。在石油商人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位化学家提醒世人说:“德国人在准备发动战争了!”果然不出化学家所料,德国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是激发兴趣的导入,设置悬念,到最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化学家经过化验,发现婆罗洲的石油成分与其他地区的不同,它含有很少的直链烃,却含有大量适宜制造“TNT”(烈性炸药)的三硝基甲苯的基础成分——苯和甲苯等芳香烃。】,已经是很好的导入了。但下面这个导入看似平淡,却更胜一筹,是关于次氯酸钠的性质学习的。教师带着一瓶84消毒液,谈论关于流感的消毒问题,然后请学生阅读84消毒液的说明书。后面整节课性质的展开全部和说明书上的介绍丝丝相扣,当把说明书完全读完弄懂,这节课的内容就全部结束了。其实从导入的一开始,学生就在不停地发现问题,思考并开始探究。我最欣赏这种功能性的导入。叶子在留言的最后说,期待我的下文。我……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