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二.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3、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三. 重、难点讲解: 重点: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内容。 难点: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评价。 【教学过程】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化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以及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购买能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定期发生经济危机。 (2)直接原因:市场表面繁荣背后隐藏的生产与销售矛盾(供给与需求)更加突出。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为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贫富分化严重,购买力低下,消费水平不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 (3)诱发因素:股票投机过度,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到20年代末,产品严重过剩,生产难以维持,人民的投资信心开始下降,终于引发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什么是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票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方式有偿转让,股东能通过股票转让收回其投资,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价格波动性和风险性。如果不合时机地在高价位买进该股,就会导致严重损失。股票等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二)标志: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三)表现:美国经济一片萧条,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四)特点:来势凶猛;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五)影响: (1)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出现经济大萧条,世界贸易额锐减。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3)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游行示威,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社会动荡不安。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面对“大萧条”,德、日、美、英、法等国都出现了法西斯组织。德国纳粹党在希特勒的策划下夺取了政权。日本也发生了多次军人政变,最终建立了军部法西斯统治。德、日两国再加上“大萧条”前不久登台的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将世界引入了战争的边缘。 二、罗斯福新政 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击败胡佛就任美国总统,由此开始1933年-1939年的”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简介: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出生于纽约。在从政早期,支持改革; 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但仍从事政治活动;1928年竞选纽约州州长,任期内,实行发放老年津贴、失业保险、控制女工童工工时、发展公营电力等政策;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1933年就职。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 (一)新政实施的背景: (1)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 (2)时任总统的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3)在1932年大选中,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击败在任总统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总统。 (二)措施: (1) 整顿财政金融:大萧条是以金融危机为发端,所以新政就从改革银行制度入手。通过整顿银行、统治币制、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措施,恢复银行信用,促进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2)调整工业生产: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核心法令是《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规定了公平竞争、“工业和平”等原则。同时,为了对守法企业进行鼓励,政府还发起了“蓝鹰运动”(把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作为拥护产业复兴法的标志)。上述措施的目的,就是试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相联合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受控制的有序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性调控和宏观指导。 (3)调节农业生产。通过减耕减产等限制生产和破坏产品的极端措施,克服生产过剩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农民的购买力,对农业的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在社会救济方面,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对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但罗斯福更强调“以工代赈”,通过政府兴办公共工程、扩大内需来增加就业机会。 田纳西水利工程,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公共工程为人们创造了数以百万的工作机会,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压力;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工资法律、福利法律、政府雇用以及其他措施,承担起保障美国人民经济安全的责任。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罗斯福提出的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直接:帮助美国逐渐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间接: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从新政中得到好处,这就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 深远: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加以调节并取得成功,从而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并为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三、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简介: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尤其是19世纪后,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解,他们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到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收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涉,政府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力、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 (一)凯恩斯主义的背景: 大萧条使得人们对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产生了反思和质疑。 (二)凯恩斯主义的内容: 一反以往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传统,承认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并认为问题在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主张运用国家权力扩大需求,政府必须成为“看得见的手”。 (三)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理论从根 本上颠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因此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二战后,西方各国均以凯恩斯主义作为制定本国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又使得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取代。 【典型例题】 1.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A. 农业 B. 工业 C. 商业 D. 金融业 2. 以下哪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A. 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B. 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C. 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 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3.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 抑制通货膨胀,实行财政改革 B. 缓和社会矛盾,实行社会福利措施 C. 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D. 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4、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 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C. 为美国夺取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D. 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模拟试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B. 股市崩溃 C. 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D. 经济“滞胀”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一方面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另一方面资本家却大量销毁商品,这一矛盾现象 ①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③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 ④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直接引起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③④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有 ①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②首先爆发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③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④造成国际关系的日趋恶化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些资本主义主要国家在经济萧条中采取了不同措施来摆脱危机,这些政策包括 ①设置关税壁垒 ②限制人们的消费,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③国家干预经济 ④货币贬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 整顿财政金融 B. 调整工业生产 C. 调整农业生产 D.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6.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C. 在经济领域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D. 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7、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 A. 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B. 美国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C. 美国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 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8、罗斯福新政首先整顿的部门是 A. 银行、财政金融系统 B. 工业部门 C. 农业生产部门 D. 社会福利事业部门 9、“新经济政策”与“新政”的相似点是 ①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②中心都是调整工业 ③国家都以法令和政策干预经济 ④都通过税收政策解决余粮问题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下列关于凯恩斯主义的表述,不准确是 A. 它是二战后形成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B. 二战后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C. 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D. 现在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已被其他学派取代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结束了西方经济思想史上自由放任主义的统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20世纪西方经济的需要。它实际上是在不自觉地主张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适应高度社会化生产力的需要。美国罗斯福政府在芝加哥学派的影响下,大规模地推行“新政”,该学派的观点与凯恩斯主义基本相同。 ——余伟民、郑寅达著《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新政的实践也推动了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系统化和完整化。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余伟民、郑寅达著《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恩斯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 (2)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
|
来自: bingbingan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