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阅读

 昵称191190 2010-03-21
《童年》阅读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7日   出处:转载    作者:佚名   已经有524位读者读过此文

《童年》阅读

一、简介   

《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三部曲分别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描写了“我”的成长过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尔基的成长历程。《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阿辽沙)的成长故事。大致内容:童年的一天,“我”大病初愈,父亲却不幸染病身亡。“我”跟随母亲坐船到外祖母的家乡尼日尼去生活。“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外祖父是当地染坊行会的头子。“我”跟随母亲回去的时候,两个舅舅正在闹分家。在外祖父家有个心地善良的伙计,外号叫“小茨冈”。他常常在外祖父打“我”的时候,尽量地用自己的手臂挡着鞭子。布满阴霾的日子里,只有外祖母是“我”唯一的温暖。她给“我’’无限的安慰,将真、善、美的种子悄悄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上了一阵子学,后来母亲去世了。越老越吝啬的外祖父不肯再养·‘我”,于是“我”就到人间自己“混饭”吃去了。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二、内容精要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面。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三、时代背景

本书成书于1913年,是苏联伟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生活部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4岁丧父,10岁丧母,后靠自己努力学习奋斗成为了苏联伟大的文学家,自传三部曲是在列宁的鼓励下写成的,它们独自成篇,又前后相连,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阿辽莎成长历程的三个阶段,真实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被视为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

四、作者生平

 高尔基(1868—193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他出生在俄国中部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一个细木工家里,四岁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里,这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家庭。他从小就受到苦难生活的折磨,只读过两年小学,十一岁走入人间。在社会的底层,他当过学徒,拣过破烂,做过跑堂的、看门人、搬运工人和面包师傅。1884年他来到喀山,想进大学不成,结果贫民窟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还在工人,农民中进行过革命宣传活动。 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尔基两次在俄国南部流浪。最后到梯弗里斯,进入铁路修配厂做工。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反抗沙皇专制统治、渴望自由解放的革命激情。其中,浪漫主义创作占重要地位。1895年写的《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是出色的作品。他的剧本有《小市民》、《底层》和《仇敌》。1906年写成重要长篇小说《母亲》。随后写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晚年的代表作是四部史诗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